标题 | 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几点看法 |
范文 | 马毅 【摘 要】 有效教学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在20世纪上半叶,西方开展了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应运而生,一经提出,就成为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对“有效教学”也十分关注,从学术界到学校,从学者到一线的教师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1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率。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达成最有效的教学?下面就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例如,教学《年、月、日》时,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引入:有一个老大爷,今年63岁了,可是他只过了15个生日。同学们,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中有的说,老大爷今年63岁,一年过一个生日,至少也应有62个,怎么只有15个呢?是不是老师弄错了……我适时引出课题,让学生在书中寻找答案。学生打开课本,急切地阅读起来。“原来每4年有一个闰年,闰年的2月有29天,老大爷的生日就是2月29日。”“原来年、月、日这么有趣!”学生在恍然大悟中体会了数学的奥秘,激起学习的好奇心,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 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这一方法。例如在教学《旅游中的数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活动,学生马上进行了合理的分工,有的学生当导游,有的学生负责租房子,有的学生负责景点的门票,有的学生负责中午的午餐搭配。采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优等生的才能得到了发挥,中等生得到了锻炼,学困生得到了帮助和提高,学生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而且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合作能力等都有提高。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公平竞争,促进了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的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有效互动,引导学生参与活动 学生有了参与意识之后,教师应及时地引导学生参加教学活动,这时必须突出教学的过程。教师要精心组织新授课程,提供参与机会,努力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来学会新的知识。这时就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这些“多一点”告诫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时间、空间,保证学生的参与机会。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对于一个问题也爱多问几个“谁还有不同意见或想法?”“谁还能补充?”“再仔细想想还可怎样做?”等等,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多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四、运用多媒体营造学习氛围,增添课堂魅力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他们会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重要,多媒体形象的动感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材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给数学课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为课堂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对学习更感兴趣,从而使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一课时,我在导入新课部分,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个完全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的机器人,机器人的四肢可以运动,我还给机器人配上一段话:“大家好,我是一个爱交朋友的机器人……这节课谁的表现好,我就和谁交朋友。”利用多媒体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指认机器人身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的效果非常好,学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寻求知识的兴趣空前高涨。 五、学习有用数学,注重实践应用 小学数学中的实践应用不仅是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一些基本练习和变式练习,而且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在解决“无缝对接”问题时,例如:用一块边长15分米的正方形白铁皮做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高6分米的铁皮箱。学生通过计算得出可以做成,但有的学生是用画草图的方法作出判断,白铁皮不够长,所以不能做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必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的数学学习才是有用的,也是有价值的。 总之,教师在数学学习中,只有做到“心中有学生”,保证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善于创造条件,让教学准备的预设更加全深多元、富有弹性,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益,使学生能习;改进数学教学方法,不断加强教与学的反思,使学生会学。当前,在新课标的引导下,只有不断投入更多的研究和实践,积极适应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使得这门课程更加完善,才能对推动基础教育发展有所贡献。 參考文献: [1]于海杰。论师范院校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建设[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2)。 [2]梁宇,邹循东。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 [3]王安平,李小飞,冉庆鹏。独立学院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4,(2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