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生综合习惯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范文

    王小芳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生综合习惯培养中重口头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要求轻感受、重说教轻示范等突出问题,结合教育实践,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 综合习惯 培养 问题 解决策略

    【课题成果】该论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4]GHB0743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069-02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小学是形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重视培养良好的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目前,在小学生习惯培养中,因为方法不正确、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而导致老师、家长下功夫很多,收效却不尽人意。现在就小学生综合习惯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笔者结合教育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改变传统的观念,重新认识习惯

    所谓“习惯”,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一个人在后天养成的一种自动化的动作行为倾向。有调查表明,人们日常活动的90%源自习惯。可当人们一提到习惯,最先想到的就是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固然重要,而我们也不应忽略综合习慣中还包括了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安全习惯等。

    英国哲学家培根就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此可见,好习惯将伴随我们的一生,决定我们的命运,小学则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小学生综合习惯培养刻不容缓。

    二、培养内容不系统,目标不明确

    在综合习惯培养过程中,有些学校对小学生的习惯培养要求大而空,太过笼统,导致老师不知该从哪里抓起,该如何去实施;还有一些学校制定的习惯培养目标零散、混乱、重复,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培养体系,不能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开展良好的习惯培养。

    解决策略:根据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一种行为重复出现21次,可以成为初步习惯,90天就可以成为成熟习惯。为了培养小学生在生活、个性、学习、安全等方面的良好习惯。我们学校启动了《山河小学“培养小习惯成就大人生”学生习惯培养阶梯计划》项目,习惯内容具体明了,坚持“总体目标一以贯之,学段目标各有侧重,年级目标具体明确”的原则,制定了切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习惯培养目标。对于同一个习惯内容,各年龄段有层次分明的培养目标,比如,在升旗礼仪中,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要他们养成“升国旗时应该庄严肃穆,行注目礼的习惯”;二年级学生要养成“升国旗时,能够跟唱国歌,行少先队队礼的习惯”;三、四年级学生要养成“能够认真执行升旗礼仪,并能声音响亮地唱国歌的习惯”;五、六年级学生要养成“认真倾听国旗下讲话,乐于做护旗手,认真做好升旗和护旗工作的习惯”。学校制定了适合本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每学期培养6个好习惯,每学年培养12个好习惯,小学阶段总共培养72个好习惯,对于学生综合习惯要由易到难,由浅及深,循序渐进,形成阶梯式培养,逐一落实。

    三、培养方法简单枯燥,缺少实践

    小学生综合习惯的培养仅靠老师喋喋不休的提醒和苦口婆心的要求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

    解决策略:小学生综合惯的培养方法很多,包括语言说理、榜样示范、实践锻炼、行为训练等。

    (一)语言说理。语言说理包括讲解、谈话、讨论等方法,在运用这些方法的时候要以理服人,不能讽刺挖苦,语言要简练深刻,不能太唠叨。

    (二)榜样示范。在运用榜样示范的教育方法时,老师不但要以领袖、伟人、英雄模范等卓越人物的事迹为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典范教育,也要率先垂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格示范。同时还要善于挖掘班级里和学校里的优秀典范,为学生树立榜样,用身边的力量来带动和激励学生。

    (三)实践锻炼。实践锻炼主要包括以自我服务性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为主要内容的劳动实践。让学生深入家庭、街道、社区去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养成习惯。

    (四)行为训练。行为训练是解决知行脱节的重要措施。训练学生的行为方式不单局限于训练,还包含具体指导、规范制约、反复训练、督促检查、评价激励等一系列的方式方法。

    习惯的培养方法有很多,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予以实施,使学生在踏雪无痕、润物无声的教育中形成良好的综合习惯。

    四、培养过程不能持之以恒,缺少实效

    很多学校和老师在培养过程中,盲目设定目标,过于追求速成,往往在开始的时候,大张旗鼓地提出要求、制定规则、布置任务,之后便放松要求,甚至放任自流,最后导致培养失败。

    解决策略:学生综合习惯的养成过程,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在习惯的培养过程中,老师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培养方法,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习惯。老师要善于及时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激励,善于及时将学生的发展变化记录下来,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加强学生干部的巡查、同学间的互相监督,通过检查反馈,督促学生综合习惯的养成。此外,学校还应形成适合学校实际的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奖励体系,促进学生综合习惯的培养。

    五、家庭配合跟不上,习惯培养流于形式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能否养成良好的习惯。心理学家讲: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表扬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会觉得生活多么美好!我们部分家长,往往认为习惯培养是学校的事,不配合,致使我们好多的习惯培养流于形式。

    解决策略:家庭教育,实际上就是家长和孩子共同演奏的生命二重奏。父母也是孩子的老师,父母的信念、情绪、行为对孩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要我们父母善于抓住每一个细小的教育契机,坚持“目标一致,要求统一,持久恒定”的原则。使学生亲身体验,独立自主地学习探索,从而形成良好的综合习惯。

    综合习惯的养成会为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要静心研究,及时发现问题,找到解决策略,才能让每一个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综合习惯。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9:4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