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物理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
范文 | 卢泓熙 【摘要】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趋势之一。随着知识面的拓宽,初中生的思维会从感性的层面逐步向抽象的层次过渡,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从思维的模式、方法、深广度等方面考虑,创造出新颖的教学策略,让初中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接触探究性的题目,以此夯实学生的薄弱点,锻炼他们的抽象思维与综合素质能力,本文则从三个方面出发,详细地探讨了感性材料、科学实验、生活经验对初中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益处,希望能与各同仁分享。 【关键词】初中物理 抽象思维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071-01 近年来,素质教育的思想深入人心,使得教学改革跃上了崭新的高度,但其目的仍是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希望学生能够乐中有学,学中有乐。所以在初中物理这门学科中,教师要想让学生能够学得轻松,就必须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将物理领域内的奥妙直观地呈现于课堂之中,进而实现学生创新型思维能力的塑造,达到启迪智慧、完善思维体系的终极教学目标。 一、利用感性材料,增强学生语言表述能力 物理虽然是一门理科,但它也需要学生去理解并感悟其中的深刻内涵,因此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仍然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贴合生活实际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对课本中的相关知识形成一个直观、清晰的了解,而后让他们通过自主的研究将思考的高度提升至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思考方面,从而由浅入深地掌握专业知识。 例如:在教学“焦耳定律”这一物理规律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则“电熨斗使用”的短视频,并在播放之前就提醒学生一定要观察现象,并区分使用电暖气与不使用电暖气的区别。而后,学生还会联想自己的妈妈使用电熨斗时的情形,从而明白Q(热量)、I(电流)、R(电阻)、t(时间)四者之间的关系。这种方式巧妙地借助了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回答问题时,也会提前思考,组织好语言,促使自己快速地理解这一定律。 二、开展针对性的物理实验,促使学生抽象思维的完善 新课改中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就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应该接触实践性质的教学。这就要求初中物理在开始理论课堂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实验课的设立。因为单凭理论概念的剖析,学生的思维一直得不到落实,就会造成片面理解的现象,他们也无法从自己的思维中寻找出思维的漏洞,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停滞不前。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并组织学生在每次实验过后都能够做出详尽的结果分析,让实验起到归纳总结理论知识的作用。比如:在教学“凸透镜成像原理”的这一章节的内容时,由于其中涉及到的物理性知识较多,有凸透镜、成像原理,还有镜面现象等,所以学生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就理解成像的结果,尽管课本中有图进行了解释,但是对于初中生而言理解时还会产生诸多的障碍。为了化解这一难题,教师可带领学生去实验室亲身观察凸透镜的外形并体验成像的最终结果。在引入演示实验后,学生通过细致观察教师的操作,还可以及时地提出自己的质疑,方便自己动手操作过程中问题的解决。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带着凸透镜到阳光下进行实验,觀看一束光通过凸透镜后会产生何种现象,然后进行上网查阅资料总结出凸透镜有聚焦的作用。这样一来,学生日后会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产生浓厚的探索欲,并逐渐培养起主动思考的习惯,放大物理课程的乐趣性。 三、打破思维定势,建立物理学习需要的基本模型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物理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膨胀,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初中生必须扼住时代的脉搏,努力地学习重要的物理知识,并学会打破惯性思维,建立起物理学习需要的基本思维。就这点而言,我国多数初中学校仍须改进,因为很多教师沿袭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思维定势,他们认为课本是知识的唯一载体,其实并不然,现代化社会中传播知识的途径数不胜数,教师理应在追求科学的基础之上寻求物理教学的创新方法,冲破书本中有限内容的桎梏,让学生灵活地理解物理学中的复杂概念。比如:在围绕《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这一核心内容讲课时,教师一般都会让学生做一些随堂练习以起到当堂巩固的功效。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很多学生都青睐于使用数学知识来解答物理问题,尤其是数学中的应用题思想对物理解题造成了很大的偏差影响。虽然经过一定时间的琢磨,部分学生能够得出正确答案,但这种方法既低效且错误率极高,所以运用这种死算的方式进行解题对学生物理公式、单位的记忆与理解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了规避这一问题,教师必须耐心地劝阻学生掺杂数学思想解决物体运动问题,而后还可以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重新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解题思维。在此之后,学生日后在审题的过程中,通过“匀速”等关键词就可以精准地联想到“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这一知识点,从而降低了解题的难度。也打破了长期以来在初中生脑海中固存的思维定势,可谓一举两得。 四、总结 有道是:“庸师向人奉送真理,名师则使人发现真理”。这句古语用于初中物理教学非常合适。因为物理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事情,所以在初中阶段,教师一定要与学生之间摩擦生成交流的火花,并将教学的中心放在培养深厚的默契度上,从常规做起完成理论过渡到实践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物理学科才能够发挥长久地启迪学生智慧的作用,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激励每位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与思维活动将书本中的“死知识”转化为生活的财富。 参考文献: [1]郑晓玲,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技致富向导,2015. [2]张仁夕,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