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企业深度卷入视角的就业创业教育工作模式研究
范文

    王萍

    【摘要】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下,就业创业教育也需要创新形式。本文通过挖掘企业在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中可参与的创新形式,探索企业深度卷入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方式,实现企业招揽人才与学生满意就业的双赢局面。

    【关键词】深度卷入 就业创业 企业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027-02

    自2003年高校扩招至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820万人,针对庞大的就业群体以及用人需求结构性矛盾的突出,毕业生就业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就业创业教育工作的实施背景

    (一)社会背景

    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工作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关注,政策扶持、全员参与的系统性工程。企业要创新要发展需要人才的不断培养与引进,而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在高校。高校在做好学生基本人文素养与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如能做好企业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对接,将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和适应力,而企业也能优先选拔到适合自己的优秀人才。

    (二)学校背景

    XX大学作为经济类院校,做了很多先行先试的工作。比如在2004年就开始尝试“订制式”人才培养模式。如与市商务委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联合知名企业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与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合作创办大公信用管理学院,以校企合作办学方式培养信用评级和风险管理专业人才。通过与“民生银行”“华夏银行”等单位签订个性化的订单式培养方案,实现学生在校培养与毕业就业的无缝连接。通过与中国银行天津分行、中国工商银行天津分行等单位合作,为在校生提供实训岗位,便于学生在学期间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着力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就业创业教育工作模式的现状及局限性

    (一)我校就业创业教育工作模式的现状

    1.基础培养

    将“宽口径、厚基础”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将财务、金融、营销、企业管理、统计、计量等32门课程作为核心课,保证学生对就业创业中有可能需要的专业知识均有所涉猎,着力培养学生的通识能力。

    2.先行先试方法

    开展“订制式”人才培养模式。如前所述,已经在订制式培养等方面迈开了先行先试的脚步。

    3.教育工作管理模式

    依托学生工作专职化模式,创新实行派驻式就业管理,各院系学工办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指导下具体负责学生就业创业相关工作,实现毕业生就业指导、管理、服务的垂直化、一站式管理。

    (二)我校就业创业教育工作模式的局限性

    1.理论教学内容与社会知识更新速度不协调

    理论知识如果不参与实践,就会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因此在选择就业或创业的学生中,有近半数学生认为自己职业规划不够充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就业创业中遇到的问题脱节。当自己只是埋头于校园知识学习而不去关注社会发展,不去参与企业实习或相关活动的时候,学校理论知识的学习将不能够跟上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

    2.就业创业师资力量的专业程度不够

    在学校里从事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很多就是从学校毕业留校任教的,没有企业从业经验,很多知识虽然可以通过课本学习传授给学生,但与真正在企业工作的资深员工、经理、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经验相比会有差距。学生渴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希望能有更多的相关工作和实习经验。显然目前的师资力量的专业化水平略顯欠缺。

    3.就业创业教育工作觉醒较晚

    虽然从新手一入校就开展职业生涯导航、学涯规划的教育活动,但大部分学生并没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始终认为就业创业是大三大四的事情,不需要太早考虑。采取何种形式才真正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与觉醒,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就业创业是与从步入大学校门第一天开始的积累相关,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非常重要。

    三、基于企业深度卷入视角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模式

    在人才市场的买方和卖方市场里,需求是同时存在的。学生渴望与企业的直接接触,但由于个人的信息不对称,学生希望学校能够搭建平台,探索更多接近企业学习的机会;而企业作为买方市场,虽然看起来处在强势地位,但是企业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展开争夺人才的竞争。这点从进入校园做校园宣讲的时间可以看出。以前大型企业进入校园的宣讲会基本上都会选择在每年的11月份,从近几年开始,很多知名企业的全国巡讲基本上从十月份就开始了,希望能够通过早动手,早招聘,留住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服务于自己的企业。

    而如果能够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就能够介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文化、了解企业运作与经营理念,对于企业来说更是吸引优秀人才的便捷方式,因此企业是乐于参与的。买方和卖方需求都存在,愿望都很强烈,这就需要学校在这两者中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可实现的、能达到预期效果的路径。

    1.由企业提供学生实习岗位

    这是一件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达成的企业卷入方式。企业的深度卷入建议分年级提供实习岗位。简单重复性劳动如银行大堂接待工作,并不需要特别高的专业知识,可以由低年级的学生承担,到企业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与运作方式。一些需要专业知识的岗位,如银行的业务类工作,由高年级学生参与实习,在企业中发现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回学校补充知识,同时可以站在更专业的角度来看待企业的经营与运作,加深对自己职业选择的理解,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

    由于是深度卷入,因此学校层面在实习岗位的选择时,需要与企业签订长期的协议,不再是企业缺人了,临时招学生应急。

    2.企业-学校联合订制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开展校区合作、校企合作,发挥经济类学科优势,服务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可以与高新区、产业集群项目对接,介绍优势学科,让更高层次的企业与我校合作办学,在学生修读专业的同时,就让自己的知识随时更新换代。而高新企业的魅力也通过日常理念的灌输,吸引到更优秀的人才,为自己做好智力储备,节约大量的机会成本。

    3.建立导师制,邀请企业家进校园担任专业导师

    建立导师制度,成立专业导师指导团队,成为智库。知名企业的负责人以客座教授的方式开展讲座,给学生以启发。日常指导工作中,由学校出面,由各院系自行聘请已经毕业的、在职场发展优秀的企业中层人员担任专业导师。保证每个月至少一次的交流活动,形式不限。另外可以针对专门的学生骨干群体进行特殊培养,把优秀的人变得更优秀。

    4.企业与学生联合创业

    学生通过“挑战杯”“思维盛宴”等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展示自己经营理念的平台,将自己优秀的项目拿出来分享。学校提供企业发现项目的平台,对于可操作、有水平的项目企业可以进行项目经费的支持,并从成功的项目成果中得到回报。

    5.就业指导教师深入企业实习提升职业指导能力

    就业指导教师指导水平的提升需要紧跟企业的发展形势。因此,对于长期大量招聘我校毕业生的企业,派出指导教师去深入学习。时长最短为两个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深入企业,了解企业,才能有更多的心得体会回来带给自己的学生,在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进行有目的的指导与帮助。

    高校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当前国家政策倾斜,支持力度较大,乘势而上,抢抓机遇,顺势而为是大势所趋。因此在这个庞大系统工程中,企业有了更多发展的机会与平台,在与高校的合作中大有可为。并且时代发展要求合作领域、合作方式、合作方法更加深入,只有深度卷入的校企合作才能将合作带上一个新的阶段和新的高度,也才能培养更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又可以把企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增加筹码。

    参考文献:

    [1]王艳丽.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及其合作模式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山西:太原科技大学,2010.

    [2]曹丹.从“校企合作”到“产教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困惑与思考[J].天中学刊,2015.2:133~138.

    [3]王子刚.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要素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5:55~59.

    [4]梁海燕.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現状分析及对策[J].求实,2009.1:276~277.

    [5]商应美.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保障支持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14~117.

    [6]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62~66.

    [7]刘佳.校企合作联动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7:87~90.

    [8]吴迎年,苏中.小气深度合作培养多层次创新实践人才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35:55~5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