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深度融合的有效利用 |
范文 | 刘昭扬
【摘要】文章以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深度融合的有效利用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深度融合内涵做了具体的阐述分析,随后并结合实例对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融合,提升物理教学效果做了探究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物理课程 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155-01 信息技术对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的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深度融合,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带来了巨大改变,同时培养了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收集、处理得能力,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着非常大的积极性影响。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深度融合内涵 物理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的结构及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一般规律的学科,不仅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同时也是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石。当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物理课程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从而使得物理课程教学更加的具有实效性,物理课程作为物理教学与物理学习的中间环节,唯有做到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深度的融合,才能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升物理教学的质量[1]。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的深度融合对高中物理教学方式与学生接受物理知识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将信息技术深入融合于物理课程之中可以丰富物理教学的方法,且提供了更多的物理教学素材,有利于教师设计更加开放式的互动教学。由于物理课程融合了信息技术,使得课程内容不再变得乏味,进而使得教学也变得丰富有趣起来。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性使得学生接受物理知识的方式不再拘泥于教师口头讲述,还可以观看各种教学视频、由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做各种情境模拟实验,使得某些抽象的物理知识借助各种信息技术变得明朗起来,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物理课程知识的理解,记忆也更加深刻。 二、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融合,提升物理教学效果 (一)锻炼学生思维训,提升课堂效率 物理是一门理工类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会生具有严谨的思维与逻辑思考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融入中需要着重锻炼学生理性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做到有针对性的、有目的的结合课程内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设置疑问,有效的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的同时对物理理论也能以借助信息技术以更加丰富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使抽象的物理理论变得会更加具象化,从而达到锻炼学生思维,提升课堂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三章抛体运动平抛运动教学中,教师借助flash课件在课堂之上为学生设置了一个“飞机投弹”的练习,首先为非即设置一个初始速度v1,然后设置飞机的高度h,并把投弹目标设置不同的速度v2,让学生们进行投弹比赛,学生如果想要赢得比赛就必须对平抛运动公式做到深入了解,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才能够投的更准,通过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的有效融合,既达到了教师教学的目的,提升了课堂效率,又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2]。 (二)创设物理情境,优化认知结构 高中物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内容融合使得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更加的“形象化、可视化”,从而提升学生对工作物理的学习效果。 例如,矢量的概念是高中物理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高一学生初次接触物理遇到的第一个“难题”,由于矢量这一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使得高一学生初次对接触到这一概念时很难对其做到更加深入的理解,总是下意识的对其进行简单的相加,而导致频频出错。高中学生对矢量的认知有两点要特别的突出,一是方向性,二是矢量加法法则。这两点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都不容易,因此物理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相融合来解决这一问题[3]。 在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质点和位移》教学中,教师利用其中思考与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A出发,相北走了40m,到达C点,然后向东走了30m,到达B点...”,你能通过这一实例总结出矢量相加法则吗? 教师可以借助ScienceWord软件做出如图1所示图例,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观察,通过让同学们根据形象的图示不断地探讨思考,让同学们认识到其最终位移不是将40m与30m通过简单的相加得到,那么自然对矢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法则理解的更加深刻,对其特殊性也能够轻松掌握,此外,为了让学生了解的更加清楚明白,教师还可以借助ScienceWord软件中利用坐标属性设置使得大刻度栅格与小刻度栅格更加方便的显示(如图2、图3所示),学生只需要在座标系中来讨论矢量,并将注意力放在投影正负号的确定上,接下来只是简单的运算,从而使得问题得以有效的简化,而学生对于位移矢量特征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对位移矢量这一概念理解更加的清晰明朗。从而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师通过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的深度融合,成功的在高中物理教学与物理学习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一方面使得物理教学方式方法更加的多样,相对于传统的板书画图又节约了很多课堂时间,提升了课堂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的帮助使得抽象的物理知识与理论变得更加形象具体化,有效减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负担,突出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的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李宝业.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探讨[J].成才之路,2017(9):78-78. [2]郭青春,宋军英.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學如何进行深度融合[J].考试周刊,2016(61):140-140. [3]肖明.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利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1X):79-8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