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上颌窦内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疗效观察 |
范文 | 王俊辉 【摘 ?要】目的:探讨上颌窦内提升术应用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84例口腔种植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种植术治疗,观察组采取上颌窦内提升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种植体存留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出血指数及菌斑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疗效较好,患者愈合时间短,种植体周围骨吸收少,出血指数和菌斑指数较低,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上颌窦内提升术;口腔种植修复;疗效 【中图分类号】R783 ? ? ?【文獻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7-0069-01 牙齿缺失会严重影响身体多个系统功能,常规的种植体术由于上颌窦气化、缺牙后功能性刺激缺失导致的骨质吸收萎缩、骨质疏松以及口腔结构复杂等因素使手术存在一定的困难,据统计,约有50%的种植者的种植区高度不足[1]。上颌窦内提升术的手术创口较小,还能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治疗时间短、治疗费用低,因为这一系列的优势,目前上颌窦内提升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得到了患者和医师的一致好评。本研究探讨上颌窦内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84例口腔种植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制定的上颌后牙缺损相关诊断标准;入院前均未接受任何相关治疗;临床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牙龈炎以及牙周炎者;伴有凝血功能障碍或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障碍者;既往接受过相关治疗者;先天性上颌后牙缺失;存在精神疾病或交流沟通障碍者。其中对照组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8.42±5.32)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12±0.64)年。观察组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38.50±5.27)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14±0.6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取常规种植术治疗:术前10min,氯已定漱口液漱口,局麻,待麻醉生效后,切开牙龈到牙槽嵴顶骨面,钝性分离黏骨膜,搔刮骨面,逐级背洞后,种植植入体,缝合。 1.2.2观察组采取上颌窦内提升术治疗:术前10min,氯已定漱口液漱口,局麻,待麻醉生效后,切开牙龈到牙槽嵴顶骨面,钝性分离黏骨膜,暴露牙槽嵴顶骨面,备洞至孔洞底距离窦底大约1mm位置,选取骨冲顶器,缓慢敲击,提高上颌窦底黏膜和骨块高度,检查窦底黏膜,种植植入体,缝合。2组患者术后1周内均服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并保持口腔卫生,预防感冒,嘱咐患者恢复期禁止游泳。术后2组患者均行X线检测牙全景状况。 1.3观察指标 患者接受治疗恢复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以上随访,记录患者治疗后病情变化程度,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种植体保留情况,保存程度较高为优、保存一般为良、保存情况较差为差。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患者在术中出血较少,术后恢复快,无菌斑;有效:患者术中存在较多出血,术后恢复水平一般,探针检测存在菌斑;无效:患者术中出血量大,术后恢复情况差,种植处出现大量菌斑。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使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种植体存留率比较 ?观察组种植体存留率为95.24%(40/42)与对照组的92.83% (39/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治疗指标比较 观察组愈合时间(5.57±1.24)月,植体周围骨吸收量(0.73±0.28)mm,出血指数(0.35±0.07),菌斑指数(0.38±0.03);对照组愈合时间(7.56±2.33)月,植体周围骨吸收量(0.42±0.19)mm,出血指数(1.03±0.04),菌斑指数(0.43±0.25)。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12个月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12个月出血指数及菌斑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口腔疾病中牙齿缺失较为常见,不仅严重影响患者咀嚼功能,也会造成颜面部外形发生改变,采取人工种植牙修复缺损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但临床实践表明,在口腔环境中,上颌后牙区因多种原因,往往会出现垂直高度不足,增加种植难度的情况。随着上颌窦提升术的不断进步,在治疗上颌骨萎缩、牙嵴高度不足等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3]。目前,上颌窦内提升术逐渐成为帮助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患者进行口腔种植修复的常规手段,在临床上被公认为是解决上颌骨萎缩、牙槽嵴高度不够的有效方法之一。内提升术具有:避免了第二术区的开辟,手术时间短,创伤较小、反应轻微、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如同期配合骨挤压还可提高骨质量,既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又能减轻患者的生理痛苦,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青睐。另外,上颌窦内提升术由于术中操作野相对较小,操作难度明显增加,较为隐匿的窦底黏骨膜破裂也容易被忽视,而且对牙槽嵴提升高度限制较为明显。因此,需根据术前X线片对患者上颌窦底的形状以及剩余骨量高度等实际情况进行判断,以保证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术后12个月出血指数及菌斑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上颌窦内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疗效较好,患者愈合时间短,种植体周围骨吸收少,出血指数和菌斑指数较低,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 骆天华.口腔种植修复采取上颌窦内提升技术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6):70-71. [2] 黄勇,祝红伟,欧阳冰,等.口腔种植修复中上颌窦内提升术的效果评价及意义[J].中国医疗美容,2019,9(8):108-111. [3] 谢新礼,郝利霞.上颌窦内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8):1203-120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