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多元智能理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
范文 | 郭莉芳 【摘要】在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当今的教育越来越注重全面发展型人才的培养,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教学中去是培养全面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多元智能理论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启示,探讨了多元智能理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信息技术教学 启示 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037-02 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庞敬文,2015#1}。同时,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他们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其潜能{仲辰,2013#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张翠平,2016#4}。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强调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与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理念相符。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既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又可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一、多元智能理论简介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加德纳教授在1983年首次在《智能的结构》中提出来的,他将智能定义为“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产生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刘娴敏,2008#5}。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人的多元智能主要包括8种: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这8种智能,这些智能既能独立存在又能共同起作用,每个人的智能都具有差异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促进这些智能的共同发展。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树立积极的学生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与弱势智能,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些学生在语言方面很有天赋,表现出超强的语言智能,但是语言智能稍微落后的学生必然有其他方面的优势智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不存在差生。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树立积极的学生观,要善于挖掘和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教师要看到每个学生都是“潜在的天才”。 (二)树立个性化的教学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具有发展的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和训练,每个学生相应的智能水平都能得到发展{魏立荣,2010#6}。在注重学生各种智能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将“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因材施教。 (三)树立多元的评价观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信息技术课程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首先,要从智能的各个方面去评价学生。其次,评价的主体要多样化,这样,可以实现的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科学性。最后,应该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以评价促发展。 三、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优化信息技术教学 (一)语言智能的应用 语言智能指的是有效地利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表达想法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应该创设一些让学生“交流和表达”的环节,比如,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和作品之后,可以让学生讲解作品的制作过程和心得,从而促进学生语言智能的发展。 (二)数理逻辑智能的应用 数理逻辑智能指的是运用数字进行运算以及对逻辑结构关系的理解、推理、思维表达能力。在信息技术的Excel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些处理数据的表格,在操作过程中会用到数学的一些函数,从而培养学生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另外,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程序设计部分的知识,比如,Scratch编程、C语言、Java等,编程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得到提高。 (三)视觉空间智能的应用 视觉空间智能指的是人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的正确感受和表达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让学生利用绘图软件进行画图、利用Photoshop或美图秀秀软件处理图片、利用Flash软件制作动画等,都可以提高学生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的敏感度,发展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 (四)身体运动智能的应用 身体运动智能指的是运用身体来表达想法的能力以及动手制作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上,通过鼠标、键盘的操作,可以锻炼手指的灵活度,在信息技术学科创意电子的课堂上,通过让学生连接和操作电子硬件设备,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让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得到提高。 (五)音乐智能的应用 音乐智能指的是人感受、辨别、记忆、表达音乐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对节奏、音高、音强、音质等的敏感,以及善于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在上信息技术课的前几分钟,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美妙的音乐,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之中迅速进入学习的状态。教师在讲授音频处理软件时,也可以播放一些音乐,让学生的音乐智能得到发展。 (六)人际关系智能的应用 人际关系智能指的是与人交往、与人沟通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一些“小组合作”的环节,比如,在制作电子板报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收集材料、分工合作,从而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 四、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是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来说,是一个崭新的、有益的尝试,既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可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信息技术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激发学生的弱势智能,利用信息技术这个教学平台,促进学生各项智能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B/OL].http://www.edu.cn/zong_he_870/20100719/t20100719_497966.shtml,2012-10-3. [2]皮连生.基础课程改革纲要[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04). [3]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基[2000]35号.2000. [4]刘宏武.多元智能与课程改革[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5]魏立荣.多元智能理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06):23-5. [6]龐兆慧.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学信息技术课个性化教学策略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