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刍议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范文

    刘绮云

    【摘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提倡小组学习,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已有知識经验出发,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如果此时再增进学生间的合作,就能使学生看到那些与他人不同的观点,从而对新知识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

    【关键词】数学教学 小组合作 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130-01

    一、小组的培训和建设

    合作学习的基础是学习小组建立,如果想合作学习成功,小组培训是基础,必须具备合作学习的5个要素:积极互赖、明确小组和个体任务、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小组评价和反思。[1]所以必须进行小组培训。培训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明白完成学习任务是集体的事情,一个人成功不是小组的成功,只有自己成功、共同完成任务才是小组成功;之二是学会表达,让孩子们张开嘴,说出话,能够进行交流和汇报的根本,可以采取孩子们组内介绍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在小组汇报;之三是汇报和交流的语言组织,伊始阶段应该给孩子们一个模式,逐步过渡到如何赞许,如何有礼貌的提出不同的见解;之四是有条理的表述、言之有据的说明观点,之五是组内成员相互补充;小组建设可以有很多外显的形式,比如:桌牌的设计(有组的标记、口号、分工等);组歌;组内成员的分工;兵教兵的设计,预习作业的检查,达标反馈环节的检查、家庭作业与互相检查辅导等;周会课或者其他形式的阶段性反思,课间的老师谈心等,通过小组外显的形式达到促进性的小组合作文化的形成。

    二、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重要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收获良好的效果和评价,对学生自主合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尚不够成熟,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也相对片面、主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学生通过彼此沟通,共同探究问题的答案,从中分享成功的愉悦,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尤为有利;其二,数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一题多解”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的探讨问题的意识。[2]

    三、强化小学生合作学习意识有效策略探究

    (一)巧妙设置问题悬念,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热情

    问题悬念的巧妙设置对学生合作探究热情的激发尤为重要。数学教师应悉心研读教材,将教材内容融会贯通,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找到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进行课堂教学导入,让学生沉浸在津津有味的探索过程中,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提高。例如,在学习《被3整除的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各小组分别给出几组数字,然后教师迅速答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随后抛出问题:“能够被3整除的数字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如何不通过除法运算迅速确定能否被3整除?被2整除、被5整除又有怎样的规律等待我们探索呢?”各小组成员通过验算,发现教师迅速做出的判断确实非常准确,并对各组数字进行分析,小组成员马上投入到探究合作学习中。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生活化情境,学生在多维度、动态的教学环境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实践价值与意义。在学生对教学内容充满求知欲望时,教师将学生有机地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对教材内容进行进一步指导,提高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合作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实效性。如教授交易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关“商店购物”的视频动画,学生津津乐道地沉浸在生活化情境中,对各面值人民币的兑换充满学习兴趣。在学生初步掌握各面额人民币兑换规律后,还可以安排各小组成员进行情境角色扮演,如独立地进行算钱、付钱、找钱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内化数学知识与技能、思维方式和方法,拓宽视野,更多地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三)构建教学评价体系,对小组合作模式有效反馈

    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及进一步改进、完善有着导向、激励、调节的作用。围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进行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应注意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评价的主体性。合作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主要对象,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和帮助。合作学习作为学习的组织形式,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合作学习是以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强调组内合作,小组成员优势互补,相互配合。将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的合作与竞争,形成组间的“明争暗斗”的局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组内合作及与其他组的竞争中,既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又增强集体荣誉感和互助意识;达到了学生个体在与群体交往中发展自我的目的,培养个体之间的合作意识。各小组成员也应积极参与教学评价过程,将自身的切实感受和体验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方式。另一方面,评价的客观性。教学评价不仅应着眼于教师教学水平的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同时也应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四)注重全员参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曾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现状发出感言:“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和‘听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得可怜!”这也能合理解释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做小动作,甚至打瞌睡的现象司空见惯。而小组合作学习最大特点是人人参与,通过师生角色的转换,为学生主动参与提供了条件,师生、生生的多渠道互动交流把大部分学生从旁观者、配角转变为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学生以自己的活动为中心,普遍动脑动口,广泛交流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平台。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呢?我认为以小组合作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时,小组搭配应是精心安排而不是放任自流。小组搭配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小组作用是否良性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人人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各层次学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为此,教师首先要做好后进生的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其次,在组内安排后进生优先发言,让他们说出最容易想到的解题策略,体验成功的喜悦;再次,要求后进生学会倾听,听完再动手操作,并认真分析;最后,教师巡视指导时,应把重点放在指导后进生的学习操作活动上,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

    参考文献:

    [1]檀逸安.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J].基础教育研究,2011(15):35-36.

    [2]赖以文.注重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J].商情,2016(5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