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黔南茶产业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分析 |
范文 | 覃世霞 【摘 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到了2012年高职院校在校生已经达到1千多万人。我省1986年12月颁布了《贵州省职业教育暂行条例》之后,各地州高职院校先后成立,大多由省内各地州原中专学校合并升级形成高职院校,或由经济区域民办组建新型的高职院校。其中特色产业是一个地区最擅长的经济结构,贵州省作为我国西南省份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从而有着极为突出的资源优势,到目前为止,我省已经形成了以电力、煤炭、冶金、有色、化工、装备制造、烟酒、民族医药、特色食品和旅游商品为主的八大特色产业[3],特色产业除了有政府的扶持以外,更需要大批为特色产业服务的基础性技术人才。因此作为地区职业院校即黔南职业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肩负着培养技术人才的重任。 【关键词】 职业教育;茶产业;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01 一、黔南州开设茶叶专业的现状 直至2016年,我省高职院校有48所,含地区本科院校大专、公办职业院校及民办职业院校。其中只有6所高职院校开设茶类专业课,专业主要为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技术和茶艺与茶叶营销。6所高职院校除贵州农业职业学院为省属院校以外,其他高职院校均为地方高职院校即遵义地区、铜仁地区、黔南地区及黔西南地区,从地理位置来看这些地区均盛产茶叶,因此专业的生成与地方特色产业茶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息息相关。 黔南地区的茶产业从2008年开始启动实施“百万绿茶基地”建设以来至2014年,茶叶面积达6.34万公顷,茶叶总产量9938.6吨,产值15.08万元,茶青交易市场32个,涉茶企业834家,销售窗口1500余家[4]。可见作为黔南州地方特色产业之一的茶产业近年得到政府大力扶持。因此对于黔南茶产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急需扩展。经过调查走访笔者发现黔南地区茶产业的专业人才大多是外来人才引进和农村劳动人员。 二、茶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1、人才培养模块的分布 随着近年黔南茶产业的发展,在完成就业市场分析后,黔南职院于2014年正式申报茶叶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基本形成了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主要分4个模块完成人才培养,即公共学习领域、专业能力领域、专业学习拓展和集中培训,在模块中开设相应的课程。4个模块在培养方案中所占的比例不同,体现培养的侧重点不同,可见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公共学习领域模块是国家教育部必开的课程含3门,其余8门为素质培养课程;专业能力领域模块所占比重最大,体现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性;专业学习拓展比重最小,主要有生态学、礼仪和论文检索等知识的学习。总体来说,茶叶专业的培养模式是按照“宽基础,重专业”的要求设计符合职业院校办学的基本思路。 2、专业生产培养的比例分析 职业院校培养人才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技能培养,完成这个过程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从黔南职院茶叶专业的培养方案来看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比例基本都是1:1,同时专门在生产季节安排生产实习。见表二: 特别强调的是生产阶段性的生产实习安排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這个时间正好是都匀毛尖春茶生产旺季,教学结合企业能够在这期间完成技能培训,并且通过两年的感官培训也可以为学生将来的实习和就业打下专业技能基础。 三、茶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建议 1、结合生产调整学时分配 从培养方案上来看,茶叶专业专业课时比重仅有51.6%,在当今强调重技能的职业教育中略显不足。应当适当地调整课程和课时加大技能培养。建议安排学生以集中实习教学周安排,不能单纯的每周安排一天进行实训。 2、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作用 茶叶专业专业技能培养含有茶树栽培、茶苗的繁育、茶叶加工等3个核心技能及其他的茶艺、茶叶评审及茶叶营销3个拓展技能,完成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园里不能完整完成,需要结合企业和基地提供场地和校外实训指导,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目前黔南职院茶叶专业已经与8个企业和合作社建立了实训基地,其中以龙头企业“贵台红”“贵天下”为长期实训地点,并请企业骨干作为兼职实训导师指导实训。在基地里学生完成都匀毛尖整个茶园管理、无公害技术、手工制茶等教学环节,如果在学时分配上体现明确的季节实训就更能体现工学交替中的教学方式。此外应该增加其他拓展技能的实训基地如茶馆、政府及营销平台等。在完成整个教学任务以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强项选择去就业。 3、拓展专业资源在其他行业的应用 目前,黔南地区开设茶叶专业提供的人才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但是仅凭借黔南职院的师资及校内外的实训基地也不现实,随着近年茶叶专业师资队伍的壮大及学院的重视,于2018年申请增设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同时,作为黔南州特色产业之一,可在主要几个茶叶生产大县如贵定县、瓮安县等中职学校开设茶叶专业,后期通过中高职融通培养高级茶产业技能人才。另外一些专业可以增设相关茶专业课程用以拓展茶产业就业渠道,如生态农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都可以涉及茶学知识。 总之,为发展黔南特色产业名优茶叶,作为地方职业教育院校应从多角度多方位考虑培养技能人才服务地方发展地方经济,这是职业教育的宗旨所在。 参考文献: [1]陈先远,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关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5(3). [2]包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贵州省高职院校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3(32). [3]刘星,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特色产业的关系--以贵州省十所高职院校为例[J].高等职教,2012(3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