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探究 |
范文 | 杨虾香 【摘 要】初中地理的教学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尝试进行深度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及正确的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地理;聚落;深度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96-01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无非就是将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后所剩下来的东西。”遗忘掉的东西是指所学过的具体学科知识,剩下的东西是指受教育者的能力和品格。而能力和品格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学科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精髓所在。想要真正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依靠以知识立意的传统课堂是无法实现的,必须构建以课标为本,以学定教,注重过程,强调方法,强化技能,提升品格的新型课堂。 顺应形势,地理课堂应该成为把学生培养成精通学习方法,善于迁移知识,综合思维敏捷,创新意识浓厚,地理实践力强,具备全球视野、家国情怀以及正确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素养的未来人才的重要平台,而深度教学则是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下面以《聚落》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深度教学落实地理核心素养。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热情,活跃学生思维,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1.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比如:先播放鼓浪屿简介的视频,片中旖旎的风光和众多风格迥异的唯美建筑很吸引人的眼球。在学生兴趣盎然之时导入:鼓浪屿的居民和他们所生活的这个美丽的岛屿就构成了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聚落。 鼓浪屿是我们的近邻,不少学生都曾游览过,零距离接触世遗,加上岛上大家所熟悉的闽南传统建筑,让人不由得产生强烈的亲切感并由衷地为我们福建感到骄傲和自豪。 2.教师以风趣的语言贯穿始末,偶尔穿插点诙谐的民间俗语。 比如说到乡村的经济状况,有人这样调侃:通信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取暖基本靠抖,治安基本靠狗,帅哥基本没有。幽默的语言可以使学生放松心情,激发想象力。二、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挖掘知识背后的深刻内涵,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环节一:主体出动。 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所以课前的资料收集和储备工作可交给学生来完成。具体任务:1、实地观察城市和乡村景观的差异(如建筑、道路、人口等方面的差异)。2、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城乡发展的差异(如职业、收入,生活、教育、医疗水平等方面的差异)。3、查找:世界遗产的最新信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著名聚落如威尼斯城、鼓浪屿等,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的环保措施,巴西、澳大利亚、台湾等地人口和城市的分布规律、成因。4、实地拍摄附近的传统民居,如乡下的斜顶屋、市区的骑楼、周边的土楼等并上网查阅国内外的各种特色民居,了解它们的特点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行胜于知,此环节改变了学生作为被动的聆听者的习惯,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全球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环节二:问题探究。 课堂上,教师创设问题情境:1、为何很多人争先恐后地涌向城市?(主要是由于城乡发展的差异。教师借机激发学生建设家乡的雄心壮志。)2、我们龙文区是依赖于什么条件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展示《漳州市地形图及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了解我区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相对位置。学生探究,教师小结:我区位于九龙江两大支流西溪和北溪交汇处的纬度较低、近海的漳州平原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夏季高温多雨,交通便利。此问题结合乡土地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3、巴西、澳大利亚、台湾的人口和城市有何分布规律?为什么?(展示三地的人口、城市分布图,分析得出:巴西、澳大利亚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台湾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平原地区,这些地区除了具备地形、土壤、水源、气候、交通等方面的优势外,还有自然资源丰富,移民者先到达这里,发展历史较长等有利条件。此问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迁移知识的能力。)4、你能举出一种传统民居并说明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吗?(学生举例并加以分析,教师篇末点题:这些民居都是顺应自然而建造的。此问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并从中感悟因地制宜的人地协调观。) 本环节以问题为主导,让学生分析图文资料并逐一对每个问题展开讨论,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畅想,畅所欲言,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参与度高,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激发其家国情怀,提升他们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力,形成尊重自然的人地协调观。 课堂上有一个环节是无法预设的,那就是精彩的课堂生成。课堂生成往往是学生想象力丰富之时灵感的瞬间绽放,教师要善于及时捕捉,并把课堂变成师生间深度对话的场所。比如当问及城乡景观有何差异时,有一学生说:城市是灰色的,乡村是绿色的。教师顺势追问: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异?(城市一般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天空总是灰蒙蒙的,乡村空气比较清新,植被较多。)教师继续问:城市为什么污染较严重呢?(汽车尾气多,工厂废气多,植被较少)。及时捕捉有效的课堂生成,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培养创造性思维。 环节三:践行环保。 1.树立环保意识。教师引导:在聚落的发展过程中,一些有价值的传统民居正在逐渐消失。比如胶东的海草房(以海草为顶),由于海洋污染,海草的产量越来越少,海草房正在慢慢消失。有特色的传统聚落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意义,具有不可复制性,一旦破坏,损失是无法估量和挽回的,所以每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都要树立起浓厚的环保意识。 2.坚定环保信念。学生介绍巴西利亚的环保经验,教师承转:巴西利亚作为世界上最年轻的人类遗产,如此重视保護环境,而我国作为仅次于意大利的世界遗产大国,更应该坚定我们的环保信念。 3.践行环保理念。教师引导: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作为学生能为环保做些什么?作为旅游者呢?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为保护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努力当一名优秀的环保践行者。 此环节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人地和谐观及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其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品格。 总之,本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主导,以问题为主骨,以实例为主肌,以探究为主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内化、升华与迁移,培养能力,提升品格,通过深度教学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