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范文

    刘先花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中随处可见互联网与计算机的身影,与此同时,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也提高了对人才质量的需求,现代化的专业人才必须要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高职院校的学校教学作为我国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在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主要阐述了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并且就如何实现该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025-01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不断发展,计算机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应用,社会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计算机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也给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也凸显出了诸多问题。为适应新时期教学需求,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一、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发展现状

    1.计算机教学缺乏主体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目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仍保留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担任着“指挥者”的角色,不管是理论学习还是技术操作都以教师的亲身示范为主,学生被迫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理论知识,通过观看教师操作掌握应用要领,没有更多自身体验的机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课堂主体的学习需求,导致同学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兴趣度逐渐降低。缺乏积极性的计算机学习,其最终的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佳。长此以往,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态度发生改变,缺乏学习热情与学习动力的计算机课堂充斥着玩手机、睡觉等现象,这不利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

    2.新型知识教学涉及较少。

    具体来讲,就现状来看,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基础差异性较大,受到学生生源、城乡差别、地域差别、兴趣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学生计算机基础应用水平差别大,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尽相同,这也给教师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教学实践中,部分基础差的学生通常难以对课程产生兴趣,认为学习内容较多,学习难度较大。其次,教学内容较为滞后,没有针对计算机互联网发展进行相对应调整,新型知识教学涉及较少;课程设置上也没有与新时期计算机专业教学需求相适应。二、新时期高职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对策

    1.微课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微课模式设计模型。

    根据微课模式的特征和设计原则,可以将这种教学模式分为课前准备阶段、课堂授课阶段和课后复习阶段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课前预习→微课、案例、教案→疑难问题,第二阶段:课堂→提问、知识点讲解、重难点→自主学习:实践(参考微课资源、个别辅导、提交作业),第三阶段:课后复习→习题、重难点复习→解答疑难(微课资源)

    (2)微课设计和制作。

    根据选定的内容进行了微课制作,时长均控制在10分钟以内,微课把选定的教学内容由课件、视频拍摄、操作表述出来,让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时做到有针对性的学习,加深对重难点和关键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课前预习。

    学生根据授课进度安排,于课前进行针对性的预习,了解知识内容与前后联系,疏理学习线索、弄清重点难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增强理解。

    (4)课堂教学过程。

    在学生使用微课预习之后,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个初步了解,在课堂上加以强化。讲课之前先对学生预习情况做个了解,采用提问和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重要的概念加深理解。

    (5)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主要是让学生查找自己的薄弱点,布置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完成,如果还没有理解和掌握的可以借助微课资源再自主学习。

    2. 积极开展实践教学。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引导同学们逐步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例如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是当前诸多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操作。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本节课的教学环节。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同学们了解本节课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在完成理论部分的讲解之后,教师通过提出教学任务,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在教学任务的驱动下,各小组通过领取任务、分析任务、团队分工等进行合作探究,以此来完成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操作,还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知识、操作以及情感方面的能力。在巩固自身理论知识和提高自身实践操作能力的基础上,提高了自身的自主探究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实现了通过学习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组织和实施教学内容。

    展开以工作任务为基础的项目化课程教学,其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构建出良好的教学情境,始终围绕着具体的工作任务,从而展开学习。设计良好的情境可以更加真实的知识,同时利用良好的情境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利用Word制作一份内容丰富的冰雪旅游周报”这一内容的时候,可以进行以下的教学设计:引入情境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各种形式的课件展示方式和漂亮的简报,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这个方面的内容的实用性特点。利用课件展示出具体的教学目标,从而明确教学的具体的内容和目的。利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实现自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出具体的学习任务。主要利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自主探究和精彩点拨两种。让学生首先学习书本上的具体的步骤,随后自己去动手实践。实施具体的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提出自己发展的新知识或者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讲解,并且鼓励学生利用资料查询和合作学习等方式自己去解决发现的问题。

    4.“智慧课堂”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实践。

    “智慧课堂”是伴随着互联网、云、移动终端等一系列新技术和新设备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课堂模式。“智慧课堂”要求课程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平台,教学平台可以自主研发,也可以借助第三方开发的平台。

    (1)课前主动预习。

    在上课前,高职计算机教师需要在课前将本节课所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利用智慧课堂系统传输到学生个人终端中,这样学生就能在个人终端中了解这节课程的教学重点,并在课下练习和查找资料中为掌握好这节课程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此来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学习水平。

    (2)创设情境。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建出一个与本课知识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节课程的主要任务,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防止由于学生事先知道所要完成的场景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降低教学效果。

    (3)小组交流。

    在任课教师向学生布置完此节课的学习任务后,可引导学生讨论这节课程的任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来讨论和研究这节课程,对自身怎样完成這节课程的学习任务做一个总体的规划,并与其他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在互相交流和共享下让学生对完成这节课情境任务的方法进行总结,这样学生在对完成学习任务有着详细的计划后,便会按照计划进行学习,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人才培养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学校只有不断创新专业课程,才能促进高职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焕俊.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分析[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03):46-47.

    [2]李晓红.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校本课程实施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

    [3]李春秋. 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J].河南科技,2013(07):243-24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