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课例教学与探索 |
范文 | 林颖萍
【摘要】本文围绕三个奥尔夫音乐教学课例《三轮车》、《非洲欢迎你》、《杯子游戏》展开论述,通过课例实践,理解与思考奥尔夫的“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效运用于音乐教学。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 课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251-01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是世界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卡农·奥尔夫创立的一种音乐教育体系。自20世纪产生以来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借鉴和应用,并在各国取得了本土化的发展。1980年由廖乃雄教授引进中国,对中国的音乐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建立在文化人类学的基础之上,其次是一种语言、音乐、动作、舞蹈、美术、戏剧等综合的艺术形成,强调学生必须要亲自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以解放人性、完善人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奥尔夫明确指出“音乐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这是他一切努力的出发点,也是他最终的归宿。这样一种人本主义思想反映在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中,就是他首先从人性发展的开端,从人之初的教育做起。他并非是从一个音乐的形态或技术层面的简单、初始的角度来看待原本性,而是最终将他确立在人的自身发展的基础上,来完整的认识其“原本性”具有深刻的人本主义内涵。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实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法灵活,在教学实践中多种形式是富有意义的,相互融为一体的,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一个充满创作性的活动。“本土化”是奥尔夫教学实践中的又一次延伸,从儿童所熟悉的语言、文化、环境出发进行音乐教育,也就是说要使用符合本民族、本地区的音乐素材,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又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音乐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而产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给人类带来了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并推动着人类文明的步伐。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世界三大音乐教育流派之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也已在各级各类学校得以运用传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有效的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孩子参与互动,并注重创造,培养能力,让课堂更为丰富多彩。我校以特色课程的方式,单独开设了奥尔夫音乐课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将奥尔夫的音乐教学课例进行实践研究与探索,有效的开展奥尔夫音乐教学。 一、动听的歌谣——《三轮车》 《三轮车》是一首动听的中国歌谣,里面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深受学生喜爱。通过学习歌曲,运用读歌词、跟唱曲调、演唱歌曲的方式感受歌曲的节奏,并鼓励学生边唱歌边即兴配上形象的肢体动作。歌曲非常简单,每一个孩子都很快学会并能背唱歌曲,并能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 学习歌曲后,采用变奏的方式,运用不同节奏X、XX、XXXX、XXX、X.X,变奏一由原来纯粹的四分、八分音符,加入四个四十六音符,使速度明显转快,节奏跟活跃。变奏二加入八分附点、休止符,让节奏更加的丰富多样,情感表达也更加的生动、有趣。最后将原曲与变奏曲采用分组的方式进行合诵合演。通过本次活动,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了有关变奏曲的一些粗浅的乐理知识,训练了二拍子的恒拍感,也感受了节奏训练的多样性。变奏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受了不一样的歌曲风格,原来歌曲还可以这样唱,掀起了课堂的高潮。 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变奏的方式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每一个孩子都能准确有效的参与活动中,值得进一步的探索。 二、奔放的舞蹈——《非洲欢迎你》 《非洲欢迎你》是一个反映非洲黑人能歌善舞、热情奔放、豪爽好客,让远方的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的舞蹈。 舞蹈是非洲黑人感情宣泄和力量的源泉,中国人比较儒雅内敛,通过这种异域风情的音乐,结合非洲鼓的演奏,孩子们扮演酋长即兴创编节奏,演奏鼓点,营造热烈的气氛与情绪,学习用丰富的表情与动作来表现非洲舞蹈的内涵与风情。能很好的激发孩子们的舞蹈欲望。 孩子們聆听到非洲语的音乐,觉得很有意思,想学一学,但却不能理解歌词的意思,教师通过舞蹈动作与中文歌词结合的方式,“我的眼睛看见你,我的耳朵听见你,我的心想念你,欢迎你到非洲来。”解决了这一难题。在舞蹈表现中,部分孩子过于内敛,不敢表现自己,教师需要及时鼓励孩子大胆运用肢体动作来表现。 三、有趣的游戏——《杯子游戏》 对于一个奥尔夫乐器缺乏的学校,自制乐器成为首选,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生活用品,都可以制作成打击乐器,如:杯子、筷子、报纸等,既经济又实惠。 这是一个无音高的自制乐器——杯子游戏,小小的杯子,用不同的方式演奏,会发出不一样的音响效果,通过鼓励学生探索纸杯的各种拍、打、拿、放的方法,就在这样一个有趣的节奏探索游戏,由慢到快,通过模仿练习,统一节奏,完整演奏。 实践证明,这些乐器也并不“过时”,相反还得到了学生的青睐,自制乐器的制作与演奏,更好的激发了孩子参与乐器演奏活动的兴趣、感受、一眼乐器演奏的丰富多彩,进而获得身心的愉悦与满足。 通过一学期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与探索,一些课例的教学,初步领会奥尔夫“原本性”的音乐教育的原理和特色,“原本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所追寻的方向,原本性的音乐是人人都能参与演奏的,原本性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适合儿童的,表达人们内心最真实的情感。 音乐是没有国界,任何国家、民族的音乐作品都可以来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作为一名奥尔夫音乐教师,不但需要注重奥尔夫音乐教材的学习,更需要将奥尔夫课程本土化,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研究与探索更多的课例,学习与鉴赏不同作品,感受其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09. [2]方少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用教程(第二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1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