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请情境 |
范文 | 吴定娟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自主地探究学习。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寻求优化课堂教学的途径,争取把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贯彻到课堂中,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探究性学习,课堂隋境的创设就显得非常重要。也就是说,情境教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想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就必须有相应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和兴趣。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情境 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155-01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因此,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学校教育的任务之一,而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所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高中语文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借助问题 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精心设问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的关键,将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是学生进入主体角色的入门。问题隋境是知识发生的源泉,构建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专注于知识的探求与问题求索的欲望,从而使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境界。 比如在教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恩格斯写马克思的逝世时,为什么不用“停止了呼吸”,而用“停止了思想”?”这个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在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探究原因。于是,教师可以抓住词语对表情达意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马克思是无产阶级的伟大的思想家,他给人类留下了大量的珍贵的思想财富,因此,他的逝世不同于一般的人,用“停止了思想”来说明,就十分准确地突出了马克思作为伟大的思想家的形象。在此问题上加以延伸,学生还能从中把握到这篇文章思想内容深刻、语言鲜明准确的写作特点。 二、引入故事 高中生虽然在各方面已经略显成熟,但是生动的故事对于他们而言仍然充满吸引力。完整的故事有人物、情节、主题等,教师利用生动的描述向学生展示故事,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创设与语文学习主题相关的故事情境,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传》这一课时,教师以故事情境诱发学生的兴趣,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引出《廉颇蔺相如传》之前,教师以故事“和氏璧”诱发学生兴趣。师:楚国的汴河在楚山得到一块浑然天成、未经雕琢的璞玉。那么好的璞玉,他当然要献给当时的国王楚厉王。可是,楚厉王找玉匠来鉴定,玉匠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于是汴河的左脚被无情地砍了。楚厉王死后,武王上位,汴河继续捧着璞玉献给武王,可是找来的玉匠仍然鉴定其为普通的石头。于是,汴河的右脚被无情地砍了……直到文王上位,找来的玉匠认真鉴定后才发现这是稀世之宝后被命名为“和氏之璧”。跟随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断高涨。于是,教师很自然地切入到《廉颇与蔺相如传》的学习。 三、運用媒体 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让课文中的人、事、景物跃然纸上,以声感、动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促进学生头脑中表象的糅合与变换,从而达到创设情境、诱发想象的目的。如我教《沁园春·长沙》时,上课伊始就向学生展示了一组秋天的动画: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水流淌,大小各式船只争相竞发,雄鹰在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色彩鲜艳的图画立刻像磁石一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情不自禁地赞美道:“哇,太美了!”“太迷人了!”伴随着优美的轻音乐,我充满感情地朗读了课文。学生凝神地看着、专心地听着,进入了如诗如画的境界。 他们仿佛看到了火红的枫叶,遒劲的苍鹰、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也仿佛看到了一群意气风发的少年在中流击水、豪情万丈。随后,他们闭上眼睛,带着“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的问题静静地想象了一会儿,这时,他们把“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起来,在他们的头脑中,秋天的景物比课文更丰富。课文的篇幅是短小的,但想象的空间是无限的。 四、心灵对话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总是在特定的语文环境中进行的,离开一定的语文环境,各种训练几乎是不可能进行的。因此,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得到扎实的训练,受到形象的感染,获得情感的体验。在理解、感悟文本时创设情境的方法,主要有:一是通过“对话”创设情境:揣摩内心,升华情感。高中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题,富有感情色彩的师生、生生、生本的对话情境,让学生沉浸其中,真切地体验,愉快地交流,尽情地抒发。 通过简短的对话、亲切的交流,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课文情境,揣摩角色内心,领会独立学习的本领,作为一个有效的对话情境应该是有层次的,有时要有几个回合,是以“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情感是纽带,情境是磁场。在阅读教学中创设这种自由、平等、和谐的对话情境,能够缩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距离,缩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距离。学生沉浸其中,在情境对话中展现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分享智慧。二是利用“文章空白”创设情境:引发想象,激活思维。在很多文章中,作者特意留下“空白”,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去回味。高中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这些“空白”,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提高其语文能力。 五、结语 在课堂教学中对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合适的情境之中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相信,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中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会受到更多教师的关注。 参考文献: [1]田野.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1):00061-00061. [2]姜小卫.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探究[J].陕西教育:教学,2017(10):31-31. [3]踪念玲.高中语文教学情境设置的原则与方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14):93-9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