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依托社区资源,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
范文

    韩俊皊

    【摘要】“审视”当前社会环境,“定格”当代价值趋向,面对“富二代”、“官二代”利用最优社会资源达成“梦想”的最短捷径,“感叹”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现实。我们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梦想、责任和责任没有概念上的认识和平衡。面对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人生的价值和追求未能肩负起时代的使命,这种“挂机”状态可简述为:处于浪费时间、挥霍时间,模糊现在、恐惧未来的“博弈”中。在新的形势和环境下,如何依靠社区资源培养逐渐形成和成熟的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一项系统的育人工程,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是承载和展示“中国自信”的能力。

    【关键词】社区资源 社会责任感 生存与未来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232-01

    引言

    责任与道德、能力与智慧、社会责任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国家、集体和他人的道德责任。百年梦想,中国的未来,是要努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为国家和人民,勇于创新的精神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是国家战略的高度,国家发展的动能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软实力。引导、感知、教育,重新认识学生作为个体生命的内在本质,以“社区环境、活动主体领域、成长体验”为契机,调动和利用学生现有的经验、智慧、知识和学习热情,使之成为社会责任感的动力和能量。

    一、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当代社会的所有社会取向都以经济为杠杆;以跨国文化精神为资源,当代人面临着外来文化冲击的社会挑战。一些中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过于“自我”,面对自己和未来、社会和国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感受承担和承担责任。过去与未来,机遇与挑战,希望与考验,中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新生力量,他们是否有社会责任感,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民族精神的维护与灵魂的回归。

    二、“点”转“面”,协同、主动

    学生以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和兴趣参与教学活动。学生自己是主体,跨越“点”到“面”。社区是学生形象最直接、最生动的“社会”形象。社区资源是学生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土壤。这一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以“社区资源为源”开发教育资源,提供教育与培养的关系,平等互动、共同探索,通过个性化学习支持和活动服务,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认识。

    “动态性、多样性、个体化”,以无形中融入、实践中体会、认知中发展。中学阶段,是学生个体记忆力、思维能力不断增强,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能够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来反映事物的关系和内在联系,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有显著提高,逐步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有独到的见解,喜欢质疑和争论。与此同时,学生们开始思考人生和世界,提出有关“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生活理想”等一类问题,在纠结矛盾中难免扩大自己的能力,突出自己的优点,自我评价过高,即要求独立自主、又期望心理共鸣,依托、利用好这一心理资源,使学生们正确认识、自信强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和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在思想和行动上践行核心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三、时效、激发、共生

    依托社区资源,依托社会活动、社会实践和现实的小模拟,根据学生身份的特殊性,实现其独特的潜能。哲学人类学认为,人是未完成的存在,人是未完成的本质,这决定了人的发展潜力,从而注重学生的外在地位,更注重学生的自然本性和潜能的发展。最后,学生要依靠自身的内化学习任何东西,利用社区资源,在日常生活和娱乐中激发、完善和共生“生态”系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承担和学会责任。

    社区资源是最方便的课程资源。它是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会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最佳场所。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一个简单而复杂、单向、间接、多角度、多层次的成长过程。只有从多角度、全方位、多角度关注社区资源,尊重每个学生的需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能够塑造良好的能力,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了解社会和世界,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本质,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前景,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载体、模块、共鸣

    社区资源作为载体,自然切割,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学生的社会、家庭影响等一系列经验相结合,体现出生活动、实践性和社会性,同时与学生的经验和经验、知识和认知水平相结合,适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增强自我教育中的社会责任感。学生的自我投入、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评价、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决定了责任教育的成功。

    让学生在人生情境中判断自己的目的,判断人生的价值,可以自主选择,可以实现外力和内力,可以承担行动的结果。信任学生,相信人性对善的存在和个体人格自我发展的力量,激励和引导而不是“强加”给人,尊重和肯定个体价值、尊严和人格独立是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的前提。

    “内隐整合模块”的内隐、无意识、非特定方式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只有真正从内心实现对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依赖感恩,才会有感恩父母、感恩家庭、感恩社会、感恩国家的责任作为一种“应然”的过程和结果。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风雨,一起看世界,交朋友,一起为共同理想流汗,一起为集体荣誉奋斗,一起品尝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涩等。时刻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自觉地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负责。

    “主体体验板块”是以社区资源为基础,摒弃空洞说教,通过实践、体验和社会交往,与世界交流,从中获得丰富的内心感受,体验唤醒并激发和释放自己的力量,从而客观地评价自己,判断、选择、承担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责任感既是一个主观范畴,又是一个实践范畴。通过自己的实践,学生应获得履行社会责任的个人经验和感受,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行为分析和管理能力,从而引导学生了解生活,发现生活中的责任,主动承担责任,使学生的生活成为一种负责任的生活,使责任感教育成为一种生活教育。

    五、结束语

    在新时代、新环境下,新一代社会责任的培养需要教育理论与学生教育资源在多角度上的整合,需要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在多方面进行合作、配合和共鸣。

    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不易察觉的过程,它依赖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全方位、全天候的参与与合作,相互促进,从而形成一个紧密的教育共同体,以承担道德教育的使命,开创道德教育的新局面,培养出具有合作、分享、帮助、关怀、公益、谦逊等素质和能力的合格的“社会人”,使之成为跨时代、梦想、敢于追求的社会责任的新支柱。

    参考文献:

    [1]唐洪波.新课程背景下中學生社会责任感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09(02).

    [2]夏敏敏.利用合理社区资源,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J].教育博客,2010(0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