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社会实践活动的结合研究
范文

    【摘要】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伴随着我国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深化改革。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被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所摒弃。现阶段的实践教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新型教学方式,实践教学也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环节,并且与大学的实践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现阶段的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并且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对学习到的相关理论进行检测,从而提高认识和改造社会的能力。并且大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对自身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进行认识。从而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注意理论的认同,加深与人民群众联系,探析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教学的机制,成为了现阶段教育方式的主要方针。

    【关键词】思政课 实践教学 社会实践 结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044-02

    引言

    本文通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互结合的机制进行研究分析,同时进一步的分析了两者之间的重要性以及关联性,为更好的开展高校实践教育提供参考。在现阶段的思政教育实践的课程当中,还是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文图,从而严重的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并且很多的实践教学都只是流于形式。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学生演讲还是辩论,发言的都只是少部分学生,所以,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需要对思想政治教学进行深化改革,并且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完善的扩展,通过对思政理论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互结合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必要性

    1.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

    在新时代的到来之际,对思政课展开实践教学成为了现阶段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并且现阶段的教学全球化,国际之间的交流以及文化之间的传播越来越紧密,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需要进行深化改革才能够不断的推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通过对正确的理论进行全面的分析建设,全面的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注意体系。并且大力的推进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是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注重对理论的教学,对实践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了很多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不够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够让大学生更快的融入到社会当中,实践教学能够正确的引导大学生适应社会环境以及工作的节奏,通过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大学生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并且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从而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我,提升综合素质。同时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围绕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深入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等,针对大学生不同阶段的特征设立不同的实践主题,通过对社会的切身了解,引导大学生根据所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理论知识,积极思考,积极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人生目标,将被动的学习转变成为主动的学习,在实践中切身体会到理论知识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直面挫折,学会成长。

    2.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价值

    大学生社会实践指的是高校学生按照学校的培养目标通过利用节假日的课余时间,通过对社会的调查等等形式,参与社会的相关实践活动,了解到社会的相关活动,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因为社会资源的限制,不能够满足在校大學生的真正的投入到社会实践中,从而导致了大学生的普及率很低。社会实践是教学计划中的一部分,这种形式相对于思政课堂实践,更加多元化,比如深入社会,实地调研等等,加强社会实践教育是解决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焦点以及难点。社会实践不理论学习更加强调实效性,并且理论知识拘泥于课堂,没有创造性,学生就会容易对课程产生排斥,失去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但是在社会实践的过程当中能够完全的避开理论学习的弊端,能够充分的接触社会,了解到更多的知识,认识到更多的事物。同时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并且确立自身的人生目标以及价值取向,大学生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弥补了思政课上大学生被动接收的不足,必要的社会实践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大学生接收社会教育是另一个教学途径。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良好德育的重要载体,在大学生的实践中能够看到自身的缺陷,认识到社会需要的真正的人才,同时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中应该遵守社会公的,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自觉成为维护社会道德规范的楷模。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中,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艰苦朴素的思想,克服轻视劳动的偏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获得正确的价值,这样才能够更加巩固高校思政工作的成效。

    二、高校思政实践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高校理论课实践教学途径探索

    首先需要在课堂上实践教学,随着信息时代的崛起,学生通过网络交流实时的热点问题已经成为了现阶段大学生的一种重要的生活当时,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利用互联网,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主动的获取资源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及兴趣,充分的利用课余时间,关注并且查阅相关的咨询,通过实践表面现象透析深度原因和社会影响,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二点就是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现阶段的互联网加时代,将现代信息平台引入实践教学,让每个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形成多课堂知识在网上学习的良性循环,并且能够从课堂中讨论出更多的问题。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第三现代信息平台都是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平台的同时,真正的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基础。从而达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目的。课堂实践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说在课堂上参加讨论,辩论等等,都能够促进学生参与学习,自主学习。在校园实践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一般情况下是将校园的实践活动教学分为调研和课余文化的活动形式为主,通过不同类型的活动,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增强其综合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2.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广泛性。在实际的实践教学组织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并且没有让所有的大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在很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都是派遣代表去参加,很多的学生都不能够参与,从而导致了实践教学无法获得广泛的响应,没有办法取得实质性的发展。

    第二、缺乏规范性。实践教学涉及到教师、学生、经费等等因素,同时实践的整个过程都是非常的复杂,要对实践教学有细致的组织,才能够让实践教学稳定的发展。很多的高校在实践的教学过程当中仅仅知识流于形式,没有付诸于行动,在具体的操作实施上缺乏规范性,导致了实践教学成为了考研教师的难题。

    第三、缺乏连续性。很多的高校实践教学环节都是非常的随机,因为影响因素太多从而断断续续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具有人为的随意性,许多大学生一年能够参加一次实践活动都很不容。所以实践教学很难成为常规性教学。

    第四、缺乏实效性。部分高校在主观上没有将社会实践和各个专业教学进行结合,知识单纯的组织思政课的一个组成部分,导致社会实践教学开展取来缺乏目标。很多的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很难发挥出自身的专业优势,同时很多的高校还是在使用传统的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没有更好的与就业创业有机结合,没有深入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研究,缺乏合作的内容。

    三、思政课实践与社会实践相互结合

    大学社会实践的对接,就是为了让高等教育的发展能够更加有效。通过对社会实践和教学形式的强化和丰富,将思政课和社会实践相互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互补,从而明确实践的科学性,并且结合自身学习的专业进行准确的定位,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之下,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可以在理论上得到升华,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以及應用性。思政课教师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掌握到更多的教学素材和实例。对于教师进一步的深入理论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把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能够扩展学生活动的层次,同时也丰富了课程内容的建设,更加开拓了参与精品课程建设老师的视野。通过教师的社会调查与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能够深入指导学生开展好实践教育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更加能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更多的教师邹静社会课堂,丰富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都是思政理论教学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方法,通过对课程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团队意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思政课实践与大学生社会实践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共同存在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中。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步发展以及人们对素质教育的目标越来越重视,对于提高德育实效性成为现阶段相关认识讨论的热点,同时思政课程改革成为了各个高校和社科单位的工作重点,也是思政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的必然趋势。

    四、结束语

    现阶段教育事业正在不断的崛起,并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同时通过思想正式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多样化,把学生社会实践与教师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大力的推动丰富的社会道德实践活动,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实践保障机制,建立思政可实践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相关机制,形成强大的实践育人合力,通过对教育方式的有效改革,从而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茵,侯金苹.关于高职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7(18):10-11.

    [2]刘浩天,董杨.浅论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结合[J].中国成人教育,2014(11):147-149.

    [3]刘浩天,董杨.浅论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结合[J].中国成人教育,2013(08):142-144.

    [4]聂其元.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探析[J].教师,2011(35):58.

    作者简介:

    李学丽(1985-12),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安徽亳州,学位:硕士,职称:助教,单位:亳州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5:4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