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探究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范文

    陈年心

    【摘 要】“高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是只有更高,没有最高,它是“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对立面;“高效”很难用一把标尺来衡量。高效的课堂是以学生的需要为起点,以学生的发展為目标的;“高效”课堂是我们的教育理想。语文教学就应该以明确的教学目标、正确的教学内容、有力的教学方法来完成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能力的提高,母语情感的熏陶,语文人生的展开。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177-02

    近年来,小学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是加强综合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总体素质,特别注重加强构建高效课堂。同时在现代社会中,小学教育只能传授给学生最基本的理论、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和信息。因此培育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是摆在我们小学教师面前一个严重的问题。为此我简单探究了我国小学语文课堂的现状与如何培育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一、导语精妙,能抓住人心

    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

    1.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

    2.触及重点,短小精悍。

    导语设计贵短,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创作过程”等内容简单罗列;过于冗长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

    3.创设气氛,营造氛围。

    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对人们的精神领域产生着深广的影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的体验。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而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

    二、确定领域

    依托教材,依托专业背景,拓宽高效课堂教学的领域,确定开放性的主题。如苏教版第五册第五单元的三篇课文,内容不同,体裁也不一样,有写景介绍一个地方的《东方之珠》,有童话介绍一个知识《小露珠》,有写一种植物介绍它生长过程的《石榴》。这一单元的主题不是非常明确,大致围绕感受自然和生活中的美这样一个中心来组织。这样的安排也符合了“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的规律,理科学习它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而母语学习具有非线性、综合性和模糊性的特征,是一个逐步积累、内化的过程,是一个语言模型、思维习惯、生活经验、审美取向、情感体验等多维融合、逐渐建构的过程。

    三、课堂提问整体优化

    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基本可以从课堂设问的性质和方法上做出评价。提问应掌握火候,选准时机,巧设疑难。具体来说,提问要注意:置问于教材的关键处;置问于教材的疑难处;置问于教材的矛盾处;置问于教材的含蓄处。

    1.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

    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四、组织好课堂的讨论

    课堂讨论是教与学的深化过程,是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拓展,智慧火花碰撞的过程。有价值的问题讨论,往往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在讨论中明辨是非,是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得到唤醒和发展,教师不能把讨论作为课堂教学的点缀,流于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教师必须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越是教材的核心问题越需要学生去理解,会积极参与,进入角色,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具体说,提问要置问教材的关键处,置问教材的疑难处,置问教材的矛盾处,置问教材的含蓄处。课堂讨论的形式多种多样。老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选择讨论的形式,以便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并在讨论中学到知识。但是无论选择哪一种形式,都要遵循这样的一些原则:立足学生实际、适合问题解决、形式新颖有趣、学生广泛参与。课堂上的讨论,每组要有专人负责,组织本组讨论,负责记录讨论结果,教师要注视每组的讨论情况,及时排除大声喧哗等不良干扰,创造良好的讨论氛围。讨论过程又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在话题讨论逐步深入的情况下,学生会有新的问题、新的认识产生,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艺术地点拨与引导,争取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对文本形成多元的解读,促进课堂的生成。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的改革是一项由观念到行动,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性工作,需要教师付出开创性的努力。我们已经迈出了开创性的第一步,但是我们的研究还相对滞后,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创设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还需要语文老师们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郭江.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探究[J]. 课外语文, 2015(14).

    [2] 许丽君. 例谈如何构建高效语文课堂[J]. 新课程导学, 2015(1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