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问题链:历史课堂思维的拉动力
范文

    吴家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202-01

    历史学习在本质上是一种思维过程,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法。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分析学生的思维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才能真正实现历史教学的价值。部分学生由于受传统偏见的影响,仍认为历史是一门知识性学科,只需死记硬背即可,而不需理论的思考和理解,他们缺乏学习历史的热情和动力。为此,教师应十分注意利用历史学科内容丰富、纵贯古今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从历史知识本身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鼓励他们大胆得去思维和想象。下面以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教学设计为例。

    一、设计导入:解读课题、紧扣主题

    师:《古代希腊民主政治》,这个课题可以分成两部分解读:个“古代希腊”和“民主政治”。同学们想先从哪部分入手?

    生:古代希腊

    师:不,我决定先说“民主政治”。

    生:啊?(表情疑惑或是失望)

    师:不顾及大部分同学的愿望而强制决定先讲什么内容,我“专制”了。本节课恰恰是要学习“民主”,所以我尊重大家的意见,我们一起先来认识“古代希腊”。

    生:(笑)

    师:正如课题是一个整体,“民主”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意为“人民”。“民主政治”即奉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由全体公民直接或间接地行使权力的政治形式。我们从古代希腊的自然环境入手,来认识它的民主政治。

    这样的导入设计,简洁实用,从解读课题入手,既强调了本课主旨,又调动了学生兴趣。

    二、呈现新课:问题推演,逻辑架构

    师:(地图比较古代希腊和现代希腊)古代希腊处于欧洲东南、土耳其西南、意大利东面、地中海东北,是一片环绕着爱琴海的地区,而非一个国家。这片多海岛、半岛,陆地支离破碎的区域,有许多小国家,称为“城邦”,它们各自独立,雅典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让我们以雅典城邦为例,了解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小组学习,展示自学内容:课文第二、三子目;自学建议:关注三个人物的改革贡献,把握改革的背景、内容、作用。)

    生:(小组汇报自学成果)

    师:(出示表格,帮助学生归纳知识点)

    以梭伦改革为例:

    三、引导质疑:师生互动,理解巩固

    师:学习就是不断质疑、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代表其他同学,向梭伦组的同学提几个问题。

    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问题一:“债务奴隶”本来身份是什么?它的存在与废除分别有怎样的影响?

    (平民因背负债务而失去人身自由沦为贵族的奴隶,债务奴隶制度激化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梭伦改革废除此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城邦稳定。)

    问题二:“财产等级制”的划分标准是什么?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补充材料:“梭伦废除贵族在政治上的世袭特权,而代之以财产法定资格。他的法律中规定雅典公民分为富农、骑士、中农、贫农四级,全部有参加公民大会的权利。”

    (根据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打击了贵族特权,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民权利。)

    教师引导质疑,学生学会质疑,师生互动解疑,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轻松地把握重点内容,并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学会思考:对比总结,升华认识

    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这一环节的设计上,我没有采取传统的分析归纳法,而是引入两段简洁明了却存在反差的对比性材料:

    根据传统,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伯利克里

    伯利克里的骄傲并非凭空而来,雅典民主政治有哪些成功之处?这两段文字的表述其实自相矛盾,雅典民主政治是否如伯利克里所说的那般完美?

    学生很自然地由对比性的材料,想到 “一分为二”地进行评价。

    补充材料:民主是一件“奢侈品”。在古代社会,没有一部分人的艰辛劳动创造出社会财富,就不可能使另一部分人有充分的金钱和闲暇去参加民主政治生活。古希腊民主政治就是建立在大量奴隶艰辛劳动的基础上。

    —虞崇勝·《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地缘因素探析》

    (民主范围狭窄,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奴隶、妇女、外邦人无民主权利)

    20世纪30年代,卫城北坡的一口井里,出土191片陶片,陶片上全写着泰米斯托克利,分属14个人的笔迹。显然这些陶片是预先准备好,打算说服群众反对泰米斯托克利之后,发给他们用。

    —【英】约翰·索利《雅典的民主》

    (泛滥的直接民主产生弊端)

    在总结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之后,我适时补充一些材料,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评价得到了验证,更增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五、课堂反思:问题成链,主线拉动

    历史课堂教学,需要拉动学生的思维,方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问题链的设计,是课堂思维的有效拉动力。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应注意几点:

    第一,问题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设疑能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

    第二,问题设置要与学生的认知相符。学生对稍加思考就可以得出一定结论的问题很愿意去思考,对完全摸不着头脑的问题常常选择放弃。

    第三,问题递进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疑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亦即从具体史实入手,去归纳某种结论或道理,以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第四,运用史料设计问题,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就要注重史料的作用,通过恰当的史料运用可以便于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历史现象所蕴含的历史发展规律,思考与探索众多现象背后复杂的因果关系,对现象关系的分析,最终形成学者对历史的认识结论。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根本。除了上述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方法途径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方法途径可以探究。这些能力不仅在学习上适用,也可以用于实际生活。这是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是其它任何学科无法提供的,也是我们历史教师的责任所在。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6: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