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以教材为桥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范文

    刘春玲

    【摘 要】有人说语文课应体现出它人文性学科的特点来。既要分析语言技巧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要对学生今后的修身立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语文教学中也要渗透对学生高尚道德修养的教育。要告诉学生,要敢于质疑……

    【关键词】课程;爱情;爱情观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138-01

    在基础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关注人的发展,新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一些有关爱情的诗文,可谓直面了爱情,那么作为教师,面对这些经典爱情文学,我认为主要的任务就是充分利用它,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爱的真谛,感受真爱的魅力,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让这些教材对中学生的爱情教育真正起到指导的作用。

    具体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了一个拓展环节,让学生们课外去搜集整理我国古代诗文中有关爱情的著名篇章,并尽量归类整理,梳理出古人对待爱情的态度,然后再选一个时间在课堂上来交流讨论。本次拓展活动效果空前地好,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也整理出了很多作品,有的同学把与作品相关的故事链接也打印带到课堂上来交流了,有的同学甚至还做了PPT,列举了许多种爱情。交流过程中还有同学提出,要是不只是局限在“中国古代”就好了。同学们的想法和课堂上的表现,真正让我体验了一把“主动学习”所带来的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堂交流到了尾声,我正想稍作总结时,有个学生对自己找来的《孔雀东南飞》有质疑,他认为焦仲卿和刘兰芝既然爱到可以自杀殉情,那为什么不私奔?他把问题带到课堂上,希望大家能够帮忙解答。

    许是问题正好触动了学生们心里的那根弦,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们立即十分专注地“啃”起了《孔雀东南飞》,还时不时地咬耳朵,积极讨论起来。

    可是学生们的答案并不一致,“有”“没有”两种答案各执一词。于是,我再次提问:“为什么你认为‘有,而有的同学认为‘没有?请结合原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以下是部分课堂实录,有略作整理:

    生1:没有可能。因为当时还没有那个风气。

    师:“当时”是什么时候?

    生齐答:“汉末建安中”。

    师:我国历史上有一位名人曾借乐曲“凤求凰”来向心仪之人表达自己内心的爱慕之情,这个人是谁知道吗?

    部分学生答:司马相如。

    师:这个故事后来如何发展,有谁能告诉大家?

    生2:他们的爱情得不到家长的认可,后来就私奔了,婚后生活窘迫,卓文君就把自已的头饰当了,开了一家酒铺,“文君当垆,相如涤器”,他们过上了一段幸福的生活。

    师:这故事发生于什么时候?

    生2:汉武帝时期。

    师:很好。所以,我们能不能说因为当时没有那个风气,所以焦仲卿刘兰芝没有私奔的可能?

    (不少学生已纷纷摇头)

    师:所以,我们恐怕应该换个角度来思考。

    生3:我觉得他们的确没有私奔的可能。虽然焦仲卿深爱着刘兰芝,但是他更孝顺。只是当得知刘兰芝即将出嫁时,焦仲卿大受打击才说“吾独向黄泉”,说这话时,焦仲卿内心爱情与孝顺的矛盾显然是爱情占了上风,但是,这时候他也只想到以死殉情,而没想到其他解决方法,就像故事开始时他只想到向母亲求情,当不能求得母亲回心转意,他只好回去求妻子暂回娘家,他始终想不到能够使爱情保全的有效方法。所以,像他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私奔”?

    师:这是从焦仲卿这一形象的性格特征的角度来分析,抓住了他性格中最重要的方面。

    生4:老师,我觉得焦仲卿不是真的孝顺,他最后自殺,留下他母亲一个人孤零零的怎么办?这怎么能算得上孝顺?而且“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也还没生儿子呢!以后他母亲要由谁来养老送终?

    (眼看班上不少学生已纷纷点头同意他的说法,师引导全班再读原文第27—31段)

    师:刚才同学所说不无道理,让我们回到原文中,再仔细品读原文第27—31段,看能否找到答案。

    生5:“仲卿别母”的时候,从他说的话,我认为他太天真了。他母亲只有他这么一个儿子,而且他也还没生孩子,他如果死了,让白发人送黑发人,那时候他母亲怎么可能还“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生6:可是焦仲卿要是不这么想,他就要失去爱人了,这时候他脑子里占主导地位的是爱情,他只有这么想,才能安慰自己,才能使自己自杀殉情的想法不改变。

    生7:我觉得,假如他们真的私奔了,他们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师:哦,能否说说你的理由?

    生7:我们可以假设,在刘兰芝即将自杀时,焦仲卿突然想出私奔的办法,而且及时找到她,于是两人双双私奔,到了一个没有人认识他们的地方,开始一段新生活。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幸福,可是日子一久,焦仲卿肯定会想念母亲,会担心母亲的生活过得怎么样,而且他们的生活费要从哪里来?焦仲卿是个“小吏”,私奔后他就没了工作,不是有句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吗,他也没有其他工作能力,那他们不就断了经济来源了吗?这样子,日子过得很辛苦,他就更会想念以前的好日子,也许慢慢地他就会开始埋怨刘兰芝,这样他们又怎么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师:分析得很有道理,从掌声也可以看出大家都赞同他的说法。刚才我们都是从焦仲卿这一人物形象的角度来分析,现在能否换个角度,从刘兰芝的角度分析看看他们有没有私奔的可能。

    生8:如果从刘兰芝的角度,我觉得有可能。因为她实在太爱焦仲卿了,她可能会为了爱情而不顾一切,就像卓文君。这可能就是女人和男人对爱情的不同吧。

    师:同学的分析都有道理,又能够从文本出发,这做得很好。那么,面对爱情,我们到底应该本着怎样的态度,是像焦仲卿刘兰芝那样自杀殉情,还是像司马相如卓文君那样私奔,或者可以寻求其他方法?

    生9:我认为自杀殉情固然很轰轰烈烈,但是太愚蠢而且也太不负责任。“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父母负责,不能这么轻易地丢弃父母,留下他们白发人送黑发人。

    生10:司马迁说“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自杀殉情看似忠于爱情,其实“于国于家”无益,我不赞同这种做法。

    生11:我认为当爱情碰到障碍时,应当勇敢面对、积极地寻求方法解决,不能一味逃避。自杀和私奔都是逃避的表现,不可取。

    生12:我认为当事人应该冷静考虑一下自己的爱情是不是正确。像《氓》中的女主人公的爱情就不正确,她爱的人根本不能对爱忠贞。难道她意识到这点之后,就要自杀?那也太不值得了。

    生13:人是社会中的人,每个人都要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所以,人的爱情也应该考虑到社会性,不能只顾着自己……

    ……

    这次拓展环节的教学变堵为疏,让学生从各个层面了解、丰富爱情、理解爱情的真义,不仅能使学生顺利度过青春萌动期,减少早恋现象,给予学生未来获取幸福爱情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养成真善美的性情,进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