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的实证关系 |
范文 |
摘 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到经济增长会造成收入差距的扩大,收入差距的扩大反过来也会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因此,我国应该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结构,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收入差距;VAR模型;协整检验 一、研究意义 2014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69,相比2013年的基尼系数有了小幅度的下降,但是早已超过国际公认的居民贫富差距基尼系数0.4的警戒线。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4年我国的经济增速达到了7.4%,今年也预计在7%左右,创造了“中国奇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适度的收入差距会促进经济增长,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热情,但是收入差距过大会造成两级分化,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产生不良的社会和经济效应。 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理论研究的重点。库兹涅茨在1955年发现了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即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居民收入差距会呈现“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然而,现有的经验分析结论并不能提供一致的支持,各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收入分配的动态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路径。 二、实证分析 我们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值来直接衡量,我们用SRCJ来表示,城乡收入比越大,代表城乡收入差距越大。为了消除人口的波动对GDP的影响我们选用人均GDP这个指标,用GDP来表示。我们对SRCJ和GDP取自然对数,记为LSRCJ和LGDP。本文选取了《中国统计年鉴》1990年到2013年的数据,并经过计算得到城乡收入比以及人均GDP两个指标。我们选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来对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进行考察。 1.单位根检验 要想进行协整检验以及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我们首先要对VAR模型中的每一个时间序列都采用ADF检验方法来检验它们是否是平稳过程。 为了验证我们的结论,我们要对人均GDP和城乡收入比序列及人均GDP和城乡收入比人均GDP和城乡收入比的一阶差分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来人均GDP和城乡收入比的原序列的P值都大于任何给定的显著性水平,存在单位根,为不平稳序列,但是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的P值都小于5%的显著性水平,所以都是平稳的,所以,LGDP和LSRCJ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因此可以建立VAR模型。 2.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有EG两步检验法和Johansen协整检验,本文选用Johansen协整检验,我们先对VAR模型的滞后阶数进行检验,确定最佳的滞后阶数。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根据LR准则选择的滞后阶数为2阶,其他都为4阶,所以我们选择滞后阶数4阶,建立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VAR(4)模型。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迹检验统计量检验结果拒绝了存在0个协整关系的原假设,接受了至多存在一个协整关系的原假设,说明序列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同时根据计量结果我们可以写出相应的协整方程: 协整方程的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和人均GDP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人均GDP在增长,伴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扩大。 3.VAR模型稳定性检验 我们要对VAR模型的稳定性进行检验,如果VAR模型不稳定,那么估计VAR模型是没有意义的。如果AR特征多项式根的倒数都在单位圆内,表明VAR模型满足平稳性条件。根据检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AR特征多项式根的倒数都在单位圆内,所以VAR模型满足平稳性条件。 4.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的是一个变量是否受其他变量的滞后影响,如果受影响,那么我们就说变量之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我们从表4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人均GDP和城乡收入比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进一步证明了我们应当建立向量自相关模型。 三、意见和建议 1.积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在于户籍制度基础上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城市化的进行中,经济结构虽然得到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严重的问题。传统的户籍制度将人口强制的分为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限制了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因此,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逐步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完善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2.开发地区产业优势 政府应当在充分了解当地资源和特色的基础上,开发当地资源,利用本地区的优势项目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例如云南,海南省的旅游业,浙江绍兴的纺织业,利用本地区的优势产业让农民富起来。争取做到每个县都有自己的产业优势,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我们在初次分配中注重效率,在再分配阶段更加注重公平。要想真正解决收入差距的问题,就应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数量,改变我国两头大中间小的社会收入结构。同时促进机会均等,限制某些行业的垄断性收入,制定一个“公平价格”,避免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参考文献: [1]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3]何星.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胡军建.重庆市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者简介:王俊婷(1992.03- ),女,辽宁抚顺人,汉族,硕士,研究方向:现代统计与宏观计量分析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