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生命科学史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合理应用
范文

    【摘 要】生命科学史是一门能够对生物科学进程进行反应的一种人文学科,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師应该对生命科学史的教学意义进行明确,根据教材内容选择科学史,对生命科学史教学的方式进行积极的探究,避免在教学应用的过程中存在误区。本文主要介绍的就是生命科学史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合理应用,进而提出以下内容,希望能够为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生命科学史;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148-01

    引言

    作为一线普通教师,应该对生命科学史在教学过程中的意义进行明确,深入分析生命科学史在教学中的正确方式,这样做的目的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实际教学应用中存在误区,存在比较大的实践意义。

    一、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开展生命科学史的意义

    1.对学生实施科学的方法教育。

    生物学史科学家的探究过程通常情况下包含一定的科学方法,在科学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对科学家的模拟实验的过程进行探究,引导学生学会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方式,对科学方法教育积极渗透。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是现代生物学史上一项划时代的杰出成就,将人们对生物学的创立奠定比较重要的基础。对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进行重大的贡献的科学家有弗朗西丝·克里克、詹姆斯·沃森、莫里斯·威尔金斯、罗萨琳·富兰克林四位。但为什么只有沃森和克里克取得巨大成功呢?教师应该带领学生重温那段探究史,从威尔金斯以及富兰克林提出的DNA衍射图谱,到查哥夫工作的启发,再到1953年初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这是科学史上有学科交叉进而产生的以此重大科研成果。通过这一史实,引导学生对科学方法的运用有着深刻的体会。

    2.培养学生形成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我国比较著名的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为了能够培养出高产、优质的杂交稻,他既然做出三千多个杂交组合,但结果还不是很令人满意,但是依然没有气馁,和他的助手们走进水稻王国的茫茫绿海,探寻水稻雄性不育株。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百折不挠的追求真理。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科学家执着的追求,孜孜不倦的科学精神。同时还能认识到科学成果不是上帝耳朵恩赐,要通过无数次的失败以及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获得科学实践。

    二、运用合理的方式对科学史的内在价值充分挖掘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科学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创设一种“矛盾情境”,这样能更好的吸引学生注意,例如:在对孟德尔遗传规律进行学习前,先介绍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融合遗传理论,其次介绍早期的植物杂交实验者发现的植物性状有显隐性和性状分析现象。孟德尔是怎样做到的呢?教师对学生引入这样课题,就能让学生处于一种思维矛盾情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求职欲望,同时还能为日后教学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2.突出重点,对难点突破。

    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相对来说比较多的重点和难点,如果在在课堂上教师运用引入生物科学史,能让学生重温科学家当年研究的历程,帮助学生能体验前人的经历和思想,学会利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同时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了解知识重点,教学中的难点也会随着科学家的研究步伐被一一化解。例如:基因在一定程度上是遗传中的专用术语,其概念的不断丰富与发展都表示着生物学的一次革命。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向学生介绍基因概念的发展,从孟德尔最早提出的遗传因子开始,到1903年萨顿通过蝗虫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1909年丹麦遗传雪茄的约翰狲提出基因概念,进而取代遗传因子,随后提出的摩尔根、艾弗里的实验,直到1953年沃森和可立克确定DNA双螺旋结构,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基因的本质。由于科学史的介绍,学生能够畅游在历史长河中,对基因这个教学过程中的难点获得清晰的认识。

    3.介绍方法,启迪思维。

    生物教师应该充分引导学生从科学史中挖掘有益于完成科学探索过程得到思想与方法。例如:教师在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首先可以向学生展示自然界植物的向光性现象,其次以生长素研究历程为红线,充分的介绍达尔文、拜尔、詹森等比较经典的实验,正确的引导学生对实验室的现象开展科学的推理,对学生思维缜密性积极培养,当学生推理与当年科学家推论相一致时,应该以热烈的掌声进行鼓励,在本节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和学生共同分享对照实验的作用,怎样设置对照试验,在学习完毕后,通过设计探究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实验,不仅能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巩固,同时还能对科学思维进行有效训练。

    三、引史制宜的确定科学史在教学中的目标

    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科学史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在生物学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内容:一是要尽可能的避免目标单一、大材小用;例如:在对《遗传因子的发现》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介绍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如果教师只是为了向学生讲解分离规律与自由组合规律,就会出现对科学史大材小用的现象,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重视豌豆杂交实验的内在逻辑与实验关键点,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所蕴藏的实验科学方法进行理解,有效体现出科学史的教学价值。二是避免拔高拓宽、加重负担;生物教材课文中出现的生物科学史内容,很有可能就是课程的内容要素,也有可能是教学素材,所以教师应该对科学史料有效运用,但不必要将每个事件都要详细的讲解,不能出现遗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师教的累,学生学习也比较累,在无形的过程中加大学生学习负担。

    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融入生物科学史,讲了学理论的产生过程和方法与偶同学门共同学习和泰伦,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分析经典实验,获得良好的科学思维方法熏陶。

    参考文献

    [1]郑燕飞.论营养健康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观察,2018,7(06):96-97.

    [2]赵芳.高中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评价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2):5-6.

    [3]卓芳.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2):120+123.

    作者简介:吴群,男,1989-,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育硕士,中学二级生物教师。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