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临床结合神经电生理早期诊断运动神经元病的效果分析
范文

    丰化微

    【摘 要】目的:分析临床结合神经电生理早期诊断运动神经元病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42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临床结合神经电生理早期诊断。结果:本组42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中,临床确诊32例,占比76.19%。临床可能、临床很可能分别为4例(9.52%)、6例(14.29%)。临床结合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确诊38例(90.48%),16.67%的患者诊断级别提高。延髓肌发病组患者共7例伴分裂手電生理特征,占比41.18%;上肢发病组患者共10例伴分裂手电生理特征,占比83.33%;下肢发病组患者共5例伴分裂手电生理特征,占比38.46%。结论:早期行临床结合神经电生理学诊断,可提高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诊断级别,实现早期确诊。

    【关键词】临床诊断;神经电生理;运动神经元病

    【中图分类号】R7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0-30--02

    作为一种以成年人为发病群体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生可对患者的日常活动功能及生活质量产生极大影响[1]。近年来,我国运动神经元病发病率逐渐升高,但由于其早期症状多不典型,确诊时,患者的病变进展多已进展至晚期阶段,为临床治疗带来诸多困难,并导致患者出现不良预后的风险增加。为了分析临床结合神经点神经元早期诊断的价值,本研究将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于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42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26-66岁,平均年龄(47.0±3.2)岁。

    1.2 方法 给予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临床结合神经电生理早期诊断:(1)临床诊断。收集并记录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发病部位、临床症状、诊断时间(初次出现症状至确诊的时间)等信息。(2)神经电生理诊断。选用Keypoint.netEMG仪行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范围包含患者的腰骶髓、延髓、颈髓及胸髓。肌肉筛查范围以胫前肌、腓肠肌、股四头肌、肱二头肌等为主。在神经电生理学诊断中,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适当将其他肌肉纳入检查范畴。检查过程中,如EMG产生变化,需将该检查区域作为重点,确认该区域同侧及对侧的神经电生理变化状况。

    1.3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1.0软件为统计工具。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结合神经电生理学诊断 本组42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中,临床确诊32例,占比76.19%。临床可能、临床很可能分别为4例(9.52%)、6例(14.29%)。临床结合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确诊38例,占比90.48%。42例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分型:肌萎缩侧索硬化(ALS)26例,占比61.90%,进行性肌萎缩(PMA)11例,占比26.19%,进行性延髓麻痹(PBP)5例,占比11.90%。

    2.2 患者的神经电生理学诊断 本组运动神经元病患者肌肉无症状时期伴EMG异常表现(神经电生理与临床表现不符),肌肉无症状时伴EMG异常的患者共25例,占比59.52%。与临床诊断相比,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可提高7例患者的诊断级别(6例由临床很可能提高为临床确诊,1例由临床可能提高至临床很可能),占比16.67%。

    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将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分成延髓肌发病组(17例)、上肢发病组(12例)、下肢发病组(13例)。其中,延髓肌发病组患者共7例伴分裂手电生理特征,占比41.18%;上肢发病组患者共10例伴分裂手电生理特征,占比83.33%;下肢发病组患者共5例伴分裂手电生理特征,占比38.46%。

    3 讨论

    早期症状隐匿是运动神经元病的主要特征之一。随着临床关于运动神经元病研究的不断深入,这种疾病的确诊率有所提高,但早期诊断仍然是运动神经元病临床诊断的难点之一。诊断时间作为运动神经元病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其很容易受这种疾病的早期症状隐匿特征影响,而难以及时确诊[2]。如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未能早期确诊,很容易产生不良预后。

    为了分析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诊断方法,本研究将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临床结合神经电生理学早期诊断,结果显示:42例患者临床确诊32例,而神经电生理检查确诊38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诊断级别提高16.67%。与临床诊断相比,临床结合神经电生理学诊断可显著提高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诊断级别[3]。

    本组25例患者肌肉无症状时伴EMG异常,这一结果略高于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25例患者中,上述异常的肌肉多集中于上肢、下肢部位。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为:日常生活中,机体上肢、下肢承受了大多数活动任务,其活动强度最高。活动过程可能导致下运动神经元的氧化应激作用增强,加剧下运动神经元的损伤,进而促使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学特征与临床表现产生不相符现象[4]。而从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典型电生理特征来看,与其他发病部位患者,上肢发病患者(83.33%)更容易产生分裂手电生理特征。这一现象提示上肢病变对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更加敏感。不同部位电生理特征的差异提示不同发病部位的病变机制各异[5]。

    综上所述,可于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中,推行临床结合神经电生理学检查,以提高患者的诊断级别,早期检出运动神经元病患者,间接改善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田娜娜.临床结合神经电生理早期诊断运动神经元病[D].西安医学院,2018.

    刘晓阳,李佳威,马效麟,等.探讨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在诊断运动神经元病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05):31-32.

    王吉苹,郭颖,刘国梁,黄美佳,路畅,石宏宇,蒙亚珍,张厚忠.全身麻醉下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行胃造口术1例[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8,22(08):1412-1413.

    王潇,李青云,李昕昱,来青伟,胡朋,樊红彬.肺鳞癌并亚急性运动神经元病1例并文献复习[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8,13(08):430-432.

    黄天带,石青.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1例[J].广东医学,2018,39(S1):34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0:4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