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范文

    邢允秀

    【摘 要】本研究基于“创造和问题的教学”的数学教学模式,即“创造情境-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运用数学”的教学过程,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问题中的有效问题的创设进行研究说明。它旨在改变学生普遍缺乏基于问题的学习经验和问题意识的情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数学兴趣,提高学生问题能力,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情境;问题构成;解决问题;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263-02

    引言

    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会为学生设计一些数学问题,如数学证明,代数计算,数字检验等。其中大多数都有明确的陈述和明确的目标。显然,他们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然而,这些问题远非所有的数学活动。事实上,无论是科学学科还是数学活动,数学都包括两个方面:“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当“问题”被视为数学的核心时,它似乎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对象,而且也是数学的创造力。

    教育部陆续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草案),明确课程目标学生应该学习如何摆弄数学问题,理解它们并从数学角度解决它们。然而,真实的数学课堂环境向我们展示了前景。首先,教师的课堂问题是高密度和低水平的,这引起了人们对这种“缺乏互动教学”的质疑。其次,习惯于学习“回答”而不是学习“摆姿势”的学习方法阻碍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于是,当问题构成成为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实验、观察、探索和推测已经成为逻辑和抽象的重要数学思想和方法,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共同的话题“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很少提问?”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数学问题摆脱的教学研究引起了国内外数学教育领域的普遍关注。其主要原因在于反映当前形势对解决问题的教学实践,以及知识和经济社会对数学创新人才的发展要求。该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指导和鼓励学生在问题意识的帮助下找出并提出问题。因此,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探讨了“问题构成”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即从课程理念向教学现实的过渡。

    然而,对中国“问题构成”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事实上,直到国家小学颁布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认为“问题构成”被列入数学课程并成为一个重要的元素。目前,仍然缺乏对教学本质及其基本问题的深刻理解,如如何处理问题构成,创造情境,解决问题和教学目标等之间的关系。结果出现问题这种方法被教师广泛接受,但很少有人能真正教导学生提问。

    一、有效问题创设的目的

    首先,将在中国中小学数学教育中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出”与“解决问题”之间的不平衡现象。其次,应避免教师关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概念和行为,而不论其能否提出问题。第三,应促进学生从数学角度协调发展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中小学“设置情境,提出问题”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让他们获得数学经验和“问题摆脱”技能,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因此,“问题构成”可以在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助于从课程理念向教学现实的转变。

    二、设立有效问题的相关措施

    针对中国数学教育的弊端,提出了“创造情境-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应用数学”的数学教学模式,对基础知识和基础知识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基础数学技能代替了中国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这导致了数学学习中矛盾和问题的逐渐出现,例如,学生习惯于“学会回答”,但他们不擅长“学会摆出姿势”。结果,他们的问题意识逐渐减弱,他们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普遍降低。为了改变中国传统数学教育中许多弊端的情况,如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较低,注意结果而不是过程。

    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然后从数学角度提高学生协调问题构成,问题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创造和基于问题的学习具有创造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数学这四个基本环节。创造数学情境是先决条件,数学问题构成是核心,数学问题解决是目的;和数学应用是知识回归的家园。事实上指的是一种由“问题或问题”驱动的数学教学。为了有效地实现其基本目标,我们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逻辑起点和主线。具体而言,通过情境向学生提供刺激性的数学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寻求知识的欲望。通过观察和探索数学情境,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到,摆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三、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在此教学中起到了指导作用,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教师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启蒙,维持或促进了教学。基于创造和问题的学习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发展,这取决于发挥教师全员教学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实施此研究过程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身份和教师的教学角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其中以启发式为中心。同时,根据实验进度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和使用相关的教学策略。

    在最初的实验期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是基本的教学策略。教导学生讲述问题之间的区别,用于检查他们是否理解真正的问题。教师帮助他们澄清“问题”的构成,知道人们为什么需要提出问题以及为什么“问题”很重要,等等。同时,通过示范性调查,教师使学生掌握观察和模仿中“问题构成”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从而增强他们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中后期实验期间,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师领导和学生的自学。教师主导作用的策略如下:建立数学情境,引发问题,讨论和交流思想,促进合作学习,注重解决问题和数学应用,分配情境任务,开展数学活动,附加重视讲座,引导学生思考,注重复习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包括深入情境,认真观察,提取数学信息,认真思考,大胆质疑,提出数学问题,合作互动探究,积极解决数学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和专题研究,深刻开展反思,审查和整理知识的系统化和模块化。

    结束语

    通过有效问题的创设,对学生学习数学,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學习数学的兴趣有显着影响。这些影响存在以下三个原因,首先,该方法提供由“问题”驱动的课堂教学环境,旨在提高学生对问题和数学能力的意识。此外,通过创造情境和教学指导,教师让学生不仅提出自己的问题,而且还构建自己的问题,包括简单和探索性问题。学生不仅需要解决结构良好的问题,还需要解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问题摆在整个查找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

    其次,在实验过程中,本教学研究改变了教学观念和行为,重点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论其能否提出问题。他们还有效地提高了数学教师的“问题提出”的教学知识和技术技能。他们不仅处理数学问题,如何“教”学生解决问题,还“学习”如何教学生提出问题。这为此实验的有效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第三,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和使用相关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它们在指导和促进由“问题”驱动的课堂教学环境的形成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这对于有效实现基本目标起着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8,(5).

    [2]周建国.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生成”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3).

    [3]周燕.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D].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2013.

    [4]陈祥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0,(7).

    [5]李光树.试论小学数学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J].课程.教材.教法,2001,(1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