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岁农村留守儿童行为偏差产生的原因 |
范文 | 王芝荣 【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成为乡村社会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以留守儿童关爱为中心校园延伸成为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而以3-6岁农村留守儿童是幼儿教育阶段,加强留守儿童语言和行为养成性教育的关键。本文以我园(甘肃省清水县永清镇第二幼儿园)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以日常教学中3—6岁农村留守儿童为出发点,探究普遍行为偏差产生的原因,从而更好地开展同留守儿童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 【关键词】3-6岁 留守儿童 行为偏差 原因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水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TS[2917]GHA27(幼儿园教育与改善农村留守儿童行为偏差的研究)结题成果。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246-02 为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由教育部正式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成为推动3-6周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行动准则,然而农村留守儿童占据比例较大,而农村留守儿童中3-6岁年龄段的学龄前儿童也占大比例。我园地处郊区,留守儿童比较密集。2015-2016学年度,我园共有幼儿251名,其中留守儿童124名;2016-2017学年度共有幼儿303人,其中留守兒童160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共有幼儿297人,其中留守儿童139人。留守儿童行为偏差较为普遍。 一、3-6岁农村留守儿童典型行为偏差的表现 1.幼儿园生活中内心孤僻 3-6岁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境一般不富裕,父母在外打工,从事的基本都是高强度的体力劳动,由于缺乏父母的照顾,留守儿童普遍存在自卑的心理,极度缺乏自信心,这种负面的情绪会使他们在做事的时候担心出错,怕别人笑话,不敢面对失败,逐渐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2.3-6岁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语言沟通 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性格孤僻,不善沟通言谈,人际交往能力较差,有的孩子甚至将自己完全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了,抵触与人沟通,长此以往,所有的事情都压抑在心里,无法诉说痛苦和排泄压力,最终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造成行为上的偏差。特别是在幼儿园的群体生活中,老师们总会发现一些行为异常的孩子,一部分非常暴力,抓其他小朋友的脸,扔东西发泄情绪;一部分非常“乖”,从不和其他小朋友交流,也不和老师说话,幼儿园的任何活动都不参加; 3.对不良行为的抵制和判断能力差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各方的关爱,严重缺乏安全感,自我保护意识极强,存在着严重的逆反心理。对于一切事物都具有抵抗情绪。无法正确地对待教师、父母的教导和训诫,认为世界是不公平和冷漠的,看待问题偏激,这样的心态,不利于留守儿童融入同学中实现自身的发展。留守儿童对身边的不良行为的抵抗力和判断力是极差的,由于没有正确的引导很容易走上歧途。一方面,由于父母、亲人不在身边,自身变得胆小懦弱,自卑自闭;另一方面,由于不能受到约束,性格暴躁,产生行为偏差,出现一些打架、骂人等违反纪律的行为。一部分小朋友非常“活跃”,不会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总是做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 二、3-6岁农村留守儿童行为偏差的原因剖析 1.父母教育不到位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行为会影响孩子的行为,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没有完整的家庭教育,与父母交流少,不利于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通过幼儿园老师的观察,调查,走访,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存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是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孩子交由爷爷奶奶带,二是父亲或母亲外出打工,尤其母亲外出打工,孩子缺少母爱,三是父母虽在身边,但是忙于务工或务农,从不关心孩子,四是家庭不和谐,父母不断吵架、打架,影响孩子。同时,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不能及时给孩子解决问题的建议,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提高孩子应对问题的能力,而对于孩子的一些错误行为不能给出及时的纠正,长此以往,留守儿童缺少关怀和与父母之间的交流,最终导致性格上的孤僻偏激、自卑冷漠。 2.学校不能对留守儿童做出正确的引导 农村留守儿童受到的教育普遍存在缺陷和不足。学校数量与学生数量不匹配,教学设备落后,教育条件差,课本陈旧单一,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这都导致学校不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环境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不能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让留守儿童用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习知识,提升素养。 3.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留守儿童年龄小,对行为的判断能力差,无法正确区分对与错,同时,由于心理还不够成熟,极其容易被外界的行为所吸引。社会上存在一些偷盗、抢劫等不正当行为,留守儿童极容易由于好奇心和长时间的压抑受到不正当行为的干扰,走上歧途。除此之外,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也是很大的,因为留守儿童的父母多数从事的是繁重的体力劳动,这导致留守儿童都有着渴望改变现在的生活环境的梦想,这无疑给他们自己增大了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3-6岁农村留守儿童行为偏差的矫正路径 1.学校要成立关爱领导小组,制定具体计划,实施具体方案 幼儿园要成立关爱领导小组,制定具体计划,实施具体方案。比如我校在重庆市政府的号召下实施了“留守儿童之家”,让学生每天喝一杯牛奶和吃一个鸡蛋,以满足孩子快速长身体的需要。每位在职在编老师负责从班级中选拔出来的几名留守儿童,与他们结对,帮扶。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随地把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向;定期家访,找他们的家长沟通,给他们的爸爸妈妈出主意,想方法;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把他们的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让留守儿童能快乐地融入集体中,对他们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监护人档案 我校对留守儿童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档案,内容包括:留守儿童姓名、性别、年龄、生日、兴趣爱好、特长、缺点、性格特征、心理特征,行为习惯;监护人档案内容包括:与留守儿童的关系、年龄、知识水平,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程度、每月谈心次数、沟通情况。建立联系卡,加强学校与家长及其监护人的联系。如我校借肋移动公司便利平台,建立了与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联系的校讯通网络,可以定期定时不间断地与留守儿童监护人联系沟通,共同形成了以学校为中心的关爱网。 参考文献: [1]张娜,刘秀丽.3-6岁儿童白谎的概念理解、道德评价与白谎行为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02). [2]高万红,杨月明.优势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研究[J].儿童青少年与家庭社会工作评论.2014(02). [3]刘航,刘秀丽.3~6岁儿童情绪伪装认知能力发展及其与错误信念理解的关系[J].心理学探新.2014(0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