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走进生活,让习作教学更有效 |
范文 | 陈启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194-01 《新课程标准》提出:加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整合。这让我意识到习作教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缺少了生活的土壤,习作的教学就像一朵没有营养的花,没有光泽,没有芳香。而我们农村学生更是缺乏对周围生活的留心观察,导致写作时无话可说,内容欠具体,语句不够生动,缺乏生活的气息。习作教学也是制约老师教学的一个瓶颈,通过这两年来的作文研究,让我豁然开朗,那就是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习作教学就变得轻松、有趣又有效。 一、观察,让学生捕捉生活的素材 生活到处充满美,美是靠自己去发现的。记得一名学者说过:“大众可以在生活里找作文。”记得那是一个春雨过后的早上,我冥思苦想,如何让四年级的学生把校园的一处景物写活呢?看到青翠欲滴的树叶,我灵机一动,下雨过后的小花园特别美,不如这次的作文课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吧。于是,我先告诉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他们要抓住景物的美,学生纷纷说:“天天看,有什么好写的?”我连忙说:“下雨过后的小花园与平常的不太一样,你留心观察了吗?”学生听后,纷纷跑出教室,认真观察起来。结果,这次的习作果然不出我所料,学生作文时,文思如泉涌。我读起学生的习作倍感亲切,因为它真真實实反映出学生用心去观察了。所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指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入细入微的观察,并调动所有的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学生经过了有目的的观察,写起作文变得轻松起来。 二、积累,让学生丰富习作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除了对周围生活进行观察外,还要学会用恰当的、优美的的语句去描述生活。广泛阅读好的作文书,注意字、词、句的积累,从中采摘有关的材料。为此,我校每个学生都有一本专用的语言积累本,利用课余时间多读课外书,把读到的好词、好句、好段摘录下来,或者把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及时写下来。同学之间可以交换阅读,可以互相转抄,共享资源。这样的积累,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有了丰富的习作素材,连平时不爱动笔的学生也不感到无话可说,不那么惧怕作文了。 三、动手,让学生亲临生活情境 生活化作文,可以说是课改大潮中充满生机的词汇,一切优秀的文章,都是以作者丰富的生活为基础的,而小学生对自己丰富的生活,却会视而不见。让学生动手,亲临生活的情境,才能更好的写作。比如,我在上三年级的第一次作文,写一写“我的课余生活”,对于初次写作文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于是我组织学生来到操场上,分组做游戏。有老鹰捉小鸡,跳大绳,吹泡泡等。游戏结束后,叫学生马上回教室,说说自己的活动过程,并把过程写下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再现生活情境,让他们获取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写作起来轻松,写作业变得有趣味了。再如,教学生作文“我学会了……”时,我提前几天让学生回家学做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学生很高兴,马上回家自己动手,有学补衣服,学煎蛋,学炒菜……深刻的体验使学生的作文更加生动,而这样的习作教学也激发了孩子的情感,深化了他们的体验。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农活是经常做的,于是,我让学生在家学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苦与甜。在干农活的时候,学生可以闻到稻花的幽幽清香,玉米的丝丝甜味,还可以目睹蚕儿入眠、蜕皮、吐丝结茧,也可以捉到活蹦乱跳的鱼儿。使学生觉得在农村也有优越,从而让学生满怀着为家乡的富饶而自豪的激情去写作文。这样,作文就水到渠成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 四、用心,让学生领悟生活的真谛 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真诚的,没有欺骗,因为生活本身就是真实的。一位名人说过:“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但农村小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心思粗,他们对这个世界常停留在“看”的份上,不能提到“思”的层面上,即使亲身经历过,等到写作时,一点感觉也没有。在感悟生命的习作课上,要求学生写感悟生命意义的作文,很多学生脸上一片茫然,无从下手。于是我从身边的人和事讲起,讲述四(2)班郑文婷的事例,让学生很受感动,真正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他们纷纷打开了话匣子,向我述说他们在生活上听到的、看到的或做过有关生命的事,如,最美乡村医生李前锋,最美教师张丽莉的事……这一刻,学生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不用老师布置,学生马上动笔写作。看来,老师用心地引导,让他们倍感亲切,拓宽了他们的思路。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文章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明,一种享受。惟有生活才是作文的源泉。也许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也能激起孩子关注生活、描写生活的热情吧! 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教师要教会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美好的生活中有无限的写作素材。只要我们认真实践叶老的“语文生活化”的主张,走进生活,让学生获得各种人生的体验,相信我们农村学校的习作教学更上一层楼。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