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统一发声方法,提高合唱团队的“合作”能力
范文

    庞显丽

    【摘 要】合唱是集体性的声音艺术,有它自身的特点——“合”,没有合就无所谓合唱。它有别于其它演唱形式,需要相互配合、团结协作。那么,如何在这样的一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提高合唱团队的“合作”能力呢?一、声部间的平衡、和谐训练;二合唱团的声部间的统一呼吸 ;三、音准谐和、音色统一;四、提高合唱团队的“合作”能力。

    【关键词】统一发声方法;提高;合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288-02

    一、声部间的平衡、和谐训练

    在教学中,我们力求合唱队达到一种和谐完美的效果,是为了更好地表达音乐作品的感情,塑造完整的音乐形象,这就需要对合唱作品的横向(旋律)与纵向(声部)进行加工与处理,声部间的平衡在合唱的排练与演出中尤为重要。当然,平衡不是各声部在音量与音色上的绝对均等,而是根据作品内容的具体要求来决定。各声部的人数比例要适当,都要用相同的音量来演唱,而且各声部每一成员音色上都要减少个性,寻求共性,在发声方法和感受上尽量互相靠近。各声部在演唱中,要求学生做到善于倾听,不仅能够监听自已的声音,还必须能听到另外声部、别人的声音及和声效果,借以不断调整自己的音准、音色,使自己的声音和集体的音响一致,要能互相配合,做到默契合作,以达到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合唱的平衡和统一,是为音乐表现服务的,合唱作品是通过各声部在多维空间的不同层面上同步、交叉的演唱来塑造不同性格特征的音乐形象。这就必须要有艺术上的均衡,以得到既突出又统一的艺术效果,也就是要在各声部的相互对比、彼此补充中达到平衡,以表现不同性格的音乐形象。为塑造艺术形象的需要,还要处理合唱与领唱之间的平衡、合唱与伴奏之间的平衡,所以说,合唱的平衡是作品表现和刻画音乐形象的平衡,是合唱对艺术美的追求。

    二、合唱团的声部间的统一呼吸

    是发声的动力,也是共鸣、音准、吐宇等的基础,没有合理统一的呼吸就没有良好的气息支持,也就没有好的歌唱。

    1.日常身心平静时的呼吸是无意识而较浅的,激烈运动或者情绪紧张时呼吸会自然加深。

    歌喉时属于较探的呼吸,是有意识、有控制的,而且更深沉,腹部的活动更积极。但这并不是说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呼吸上面,而是体会这种正确的活动状态,以适应演唱的需要。

    2.歌唱時的呼吸是口鼻同时进行的。

    口腔内部打开.软颚提起,面部提眉,两肋及腹部扩张,根自然就完成吸气过程了。区别于其他呼吸活动的是要把这种状态维持住,用以准备发声,并且支持整个歌唱过程。脑子里想着这种“吸”的状态.结合感情进行歌唱,就能产生富于感染力的纯净而嘹亮的歌声,这种感觉始终不能松懈而要贯穿始终,演唱进行中的呼吸千万不能放松这种状态。

    3.吸气的深浅按歌唱的需要,切忌太深,那会影响发声的灵活性,使呼吸器官僵硬,音也无法唱准。

    一段快速而短的乐句吸气更少,慢速乐句稍深些,以自然舒畅而又能很好完成演唱为宜.如果感到气息不够或者憋闷,都应作相应调整。

    4.整个合唱队的呼吸和分句都要统一,特殊的高音,延长音或破句的呼吸尤其要由指挥指示并经过练习。

    有一种特殊的合作技巧,训练有素的合唱队才能掌握好,就是循环呼吸——简单地说,就是合唱队员轮流换气,使合唱音响不间断,没有句逗间隙,刻画一种连绵高远无垠的意境。例如《过雪山草地》的合唱部分就可以采用“循环呼吸”技巧。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求队员们具备破句呼吸的能力,可以在任何瞬间退出演唱,又可以不动声色地悄悄介入。关键是把歌唱的生理和精神状态保持住,共鸣位置不动,呼吸时不闭口。还要努力倾听邻近同伴的演唱,别人正在换气时自己不能同时呼吸,待别人完成呼吸重新加入演唱时,顺着集体的音响动势不露痕迹地收住声音,两肋微张,腹部扩张,吸气后再同样加入演唱.对于训练有素的合唱队员,这是一个时间极短的过程。使用这个方法,合唱队的一个声音可以无限制地延长,这是独唱演员无法做到的,为了突出循环呼吸的艺术效果,指挥往往要求队员们在通常句逗之处不要换气,使句子之间的进行动态更加天衣无缝。

    三、音准谐和、音色统一

    音准是合唱训练中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是合唱艺术的基础,更是合唱艺术生命力所在。在学生刚接触合唱时常会出现声部间相互干扰,跑调、赶节奏的现象。要保证音准、节奏的绝对准确,必须进行严格、系统地训练。做到先分后合,培养合唱队员独立歌唱音准的能力,做到基础牢固,以确保合唱音准的精确可靠性。在合唱训练实践中,注意培养学生“一心二用”、“唱一听二”的习惯,即唱准自己声部同时,敢于倾听另外一个甚至多个声部,逐步提高学生的听辨水平。让学生明白,如果个人的音准有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整体效果,为了合唱的谐和,努力把音准练好,逐步体会到要多为集体着想,培养集体荣誉感。

    音色在合唱中显得尤为重要,在音色训练中,既要注意男、女、高、低各声部音色的统一,又要有多声部组成的整体效果。平衡不是各声部在音量与音色上的绝对均等,而是根据作品内容的具体要求来决定。

    在独唱时,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和歌唱习惯形成个人的歌唱音色。但是,在合唱中,每位合唱队员的歌唱音色必须首先服从其所在声部的音色特征,而不能各行其是。在合唱训练中应要求每位合唱队员暂时放下自己的固有音色,努力使自己的嗓音状态符合合唱声部对音色的统一要求。学生在合唱训练中逐渐体会到要做到音色统一,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保持整体一致。

    这样,才能用统一的色调建立起合唱作品应该建立的艺术形象。总之,音色的统一性是提高合唱训练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认真对待并合理的解决好此一问题必将有利于合唱艺术水平的提高。

    声部统一是合唱整体均衡的基础。它要求声部内的每一位成员都必须减少音色上的个性色彩,每个成员都应具有依据个人的听觉器官调整自己的声音效果并使其能适应集体影响要求的能力,在实践中应多求共性,在发声方法上,感觉上保持彼此间的相近与一致,同时,还应摆正个人与他人、个人与声部及整体合唱音响中的关系,以求得个人彼此声音的融合、音色上的靠近与统一。

    四、提高合唱团队的“合作”能力

    匈牙利伟大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过:“合唱是非常重要的音乐形式,是由集体的努力所完成的音乐作品,他给我们带来愉快,培养了高尚品格的人,这种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合唱是集体性的声音艺术,有它自身的特点——“合”,没有合就无所谓合唱。它有别于其它演唱形式,需要相互配合、团结协作。

    合唱训练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让学生的音乐潜能在集体活动中得到了尽情的发挥,充分的挖掘。在演唱的过程中,培养了合作的意识,使学生感受到了“小我”融入“大我”的温暖和力量,这是其它艺术所代替不了的。

    参考文献

    [1]赖正兴.中学音乐教学中合唱训练的开展[J].音乐时空,2015,(22):169.

    [2]隋国连.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合唱教学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4,(11):192.

    [3]孙从音.合唱艺术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

    [4]周小燕.声乐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5月.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6: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