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的色彩教学研究
范文

    贾冰冰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的改革与发展,美术教学也在教育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小学教育是对学生的基础教育,在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中,优化了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并将美术教材中的知识点明确的划分出来,不仅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便利,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就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对色彩教学的研究结合色彩认知、色彩的运用方式、色彩辨识方法三个方面来分析讨论并给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美术教育;色彩;教学研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275-01

    引言

    1931年美国著名教授莫里逊提出了单元化教学的课堂教学方法,随着这一教学方法的不断深入逐渐被人熟知并沿用至今。教材中知识点以单元化的形式呈现,将零碎的教学内容汇总、整合出来,从而形成系统化的学问体系。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从而实现教师的高效教学,促进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1.正确认识了解美术教育。

    现如今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音乐和美术两大类。美术教育的实质在于指引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提升学生的欣赏事物的能力和创造性。进而充分体现美术教育中陶冶情操的特点,加强学生对学习美术的热情,促进学生个性化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人都是美的追求者。换言之,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这个观点在青少年阶段体现尤为明显。爱穿漂亮的衣服,带好看的发夹,背个性的书包甚至吃的蛋糕也选造型新颖的。在《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说明了“要充分发挥美术教育教学中的独特力量,让学习内容与各种年龄段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认知特性相结合,用丰富多样的课堂内容表现形式与教学方式,进而引发学生对美术教育的学习兴趣,并使延续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情感态度。”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不论是在社会生活中还是文学艺术中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享受。然而“美”就在我们身边却有许多人不能发现。其根本原因在于审美能力的匮乏,所以培养审美与欣赏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就要从小学抓起。

    步入小学的孩子对于世界有了初步的认知,对美术更是充满好奇及新鲜感。而美术学科的初步教育考验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所以美术學科不仅仅是学习基础技能,而是为了开拓学生想象力的一种文化学习。因此,学习美术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审美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空间思维逻辑,从而完美诠释美术教育教学的独有魅力。

    二、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的色彩研究

    1.视觉色彩。

    人们主要是靠视觉来获取大量的信息,而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所获取的信息都具有色彩表现,这些色彩的表现极具感染力。尽管国内外的语言文化都大相径庭,但是对于色彩的认知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说蓝色,它是天空和大海的代表,人类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而海水中倒映着蓝色的天空,所以大海也就变成了蓝色。红色象征着蒸蒸日上,是热情与活力的代名词,也是我国国旗的主要颜色。红色赋予美好与生机,使人们为了美好生活而更加努力。再比如说作为暖色系的黄色,太阳的代表色,它象征着雍容华贵,对用于古代的宫廷,是亮度最高的颜色,我们常常用金黄、耀眼、光芒四射等词汇来形容我们生活中的黄色,它的明亮而备受人们关注。

    2.色彩与感知。

    视觉是我们直观的看到了物体的存在,而色觉是我们感知色彩的能力。人的眼睛察觉到物体的颜色和状态,并将这些信息送到大脑中检测,大脑反馈的色彩信号便是色彩知觉。大脑能记忆我们对于色彩的感知,比如我们看到绿色第一反应联想到大自然,会有清新舒畅的感觉;看到金黄色会想到秋天一望无际的麦田等,这些感官印象深刻的记忆在我们脑海中,进而使我们对色彩有了感知能力。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对于色彩的研究策略

    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于美术色彩还处于认知阶段,怎样提升小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是打好美术基础的关键,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是对于美术学科中色彩的认知,否则无法体现出色彩教学的意义。以下是关于色彩教学采用的研究策略:

    1.对色彩的认知。

    色彩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要素之一,色彩的运用能够增加美术作品的张力和感染力,使其成为人类生活的一种情感体现。科学合理的把握色彩的运用,使美术作品能完美展现且更加具有立体感。比如我们运用粉色系的一些色彩来装饰小女孩的房间,体现出女孩们的公主心和单纯活泼;我们用一些冷色调来装修店面,使整个小店看起来优雅且有情,调有利于提高店里的营业额;用一些复古的基调装饰教堂,以显示其庄严、大气。再比如碧绿的草原,蔚蓝的天空和洁白的雪花带给我们的心旷神怡的感觉...色彩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因此,色彩的合理运用是人类情感的展现,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成功与否的评测中色彩的运用占据主要位置,也是增加美术作品展现力的重要方式。所以作为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工作者,应该对色彩教学重视起来,积极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强学生对色彩的重视。

    2.了解色彩的辨识方法。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常常被表面色彩吸引,但却忽略了对色彩的表达。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艺术作品和生活环境等方面培养学生对于色彩的认知和辨识能力。例如可以拿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星月夜》为例,让学生们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要辨识色彩以及其画作中对美术色彩的运用:整个画面被一股躁动不安的蓝绿激流所覆盖,使扭曲多变的夜空显得异常的活跃,从而展现出画家独特且疯狂的绘画风格。

    3.掌握色彩的运用。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在了解对于色彩的辨识方法后就要循序渐进的掌握色彩的运用,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于色彩交流有深刻的体会。比如在中秋节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月饼图,并合理的运用色彩给月饼上色,让其显得更立体。这样以来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辨识色彩的美感。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的美术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把色彩教学作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以及创作思维,使学生的色彩知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云洁.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探讨[J].科学中国人,2015,11:224.

    [2]王安宇.浅议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的色彩教学[J].亚太教育,2015,09:32.

    [3]高蕾.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探讨[J].小学教学研究,2015,(3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