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职高体育短跑途中跑技术的教法探讨 |
范文 | 王双燕 【摘 要】短跑是最重要的一项田径运动,其特点是距离短,速度快,但对人体的机能和协调性要求很高。在短跑途中,下肢肌肉和其他一些内脏器官都处于缺氧的状态,运动强度极高。短跑相关的技术体系并不复杂,但在实际的教学和训练中,尚存有颇多模糊认识与做法,尤其是途中跑。途中跑是短跑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途中跑技术对短跑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需要认真对待。本文就如何提高途中跑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和途径,希望能对提升职高学生短跑途中跑技术有所帮助。 【关键词】职高;途中跑;技术 【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167-02 近几年,高中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体育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田径作为体育课程中的一项重要运动,更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现代化的、以科学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帮助职高学生更好地锻炼身体,养成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职高学生大都底子薄弱,基础较差,教师在开展田径项目教学时更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短跑途中跑技术。通过短跑教学,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发挥体育教学的根本作用。 一、途中跑技术对短跑能力的重要影响 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短跑训练时,可以发现在同一批学生之中,有些学生在起步阶段加速很快,能保持一定的优势,领先其他同学。但是,当起步加速完成后,进入途中跑阶段时,这些学生却慢慢落后,最终被其他学生超越。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根本在于这些学生对于途中跑技术掌握地不够熟练,从而影响了短跑的成绩。所以,教师在开展短跑教学时,关键在于提升学生的途中跑技术。 短跑主要分为以下几大阶段:起跑准备、起跑后加速、途中跑以及最终的冲刺,在这其中对于短跑成绩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途中跑阶段。途中跑,顾名思义就是已经完成了起步后的加速,开始以稳定的高速度向前运动的一段跑程。相对于起步加速和终点冲刺来说,途中跑是短跑途中距离最长的一段,对于学生的体能、身体协调性和肌肉放松能力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只有按照科学的方法扎实训练,学生才能在这一阶段里保持较高的速度前进,它是影响短跑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短跑教学中,努力提升学生的途中跑技术是重中之重,正确的、科学的途中跑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显著提高速度,这也是获得短跑好成绩的关键。现在我就来具体阐释在课堂实践中如何开展短跑途中跑技术教学,并提出具体的实施路径。 二、提高短跑途中跑技术的有效途径 1.训练学生在途中跑过程中脚下节奏感。 在途中跑阶段,身体需要保持高速运动状态,并维持一段时间,在这过程中,学生对于步伐节奏的把控会显著影响跑步的速度,最终影响短跑成绩。良好的节奏感,首先体现在学生对于速度有良好的感知能力,在跑步过程中能控制好步伐之间的连贯性,而且每一步跨越的距离适当,能充分发挥身体的机能,并把跨步时间和频率控制在最佳状态。学生在途中跑训练过程中,脚下的节奏感是否良好,是关系到最终成绩的重要因素。短跑的过程速度很快,但拆分来看,还是一个跨步接着另一个跨步,把跑步时的速度节奏化,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脚下动作,也能及时发现不足之处,从而迅速地做出调整。而良好的脚下节奏感不是不是随便跑一两场就能获取的,需要教师在每一次训练中都要把速度節奏化的理念贯穿其中,让学生认真去感受自己脚下的节奏,这样反复训练,时间一长,学生总会有所收获。训练学生在途中跑过程中脚下节奏感的时候,教师也要注意指导学生采取规范的跑步动作,遵循科学的训练方法,以学生自身的体能状态为基础,找到每个学生自己的节奏感。 2.协调上肢摆动。 在途中跑过程中,虽然主要是由双腿奔跑前进,但同时,手臂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跑动时,大臂带动小臂,整个手臂有规律地前后挥舞,能够跟随重心的变化,动态地保持的身体的平衡,不会因为跑步速度过快,使身体过度前倾。上肢摆动一方面可以帮助身体保持稳定,另一方面,还可以强化脚掌与地面之间的摩擦作用力,让每一次蹬腿更加强健有力,显著提高奔跑的速度。很多中外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在途中跑阶段,上肢摆动与下肢运动之间是呈正相关的,即跑步的速度越快,下肢动作越快,随之而来上肢摆动的速度也会越快。所以,要教会学生协调好上肢的摆动,可通过原地跑摆臂训练或在实际短跑中训练,教师要指导学生手臂摆动的幅度不宜过大,防止重心不稳。在训练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改正不标准的动作,但如何协调上肢摆动到最佳状态还需要每个学生自己去感受,因为每个学生个人的情况都不尽相同。 3.更加重视短跑的放松技术。 优秀短跑运动员刘易斯在谈100米成攻秘诀时说,“在50米以前我加速,然后只需要放松肌肉,愈是放松,速度下降的愈慢,因此我自70米至终点比其他任何人快得多”。而从生物化学的角度分析短跑这项运动,其功能系统为ATP-CP系统,其特点是维持时间短,只能维持人体剧烈活动6―8秒。所当加速到个人的最大速度时,保持肌肉放松,维持目前的状态直到冲过重点,才是短跑的最佳策略。 多种研究表明,放松肌肉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敏程度,保持大脑的清晰和冷静,加快神经中枢兴奋抑制的转换速度,这样能够显著地提高跨步的频率;放松能减少对抗肌群的自身阻力,减少能量的损耗,同时还能使肌肉收缩和拉伸的幅度更大,提供更大的作用力传递到腿部,加快腿部动作的频率,使奔跑的速度更快;放松肌肉还能让腿部和关节出获得更大的灵活性和柔韧性,使动作幅度加大,步长增加,达到提高短跑成绩的目的。 三、结语 短跑途中跑是短跑这项运动中,距离最长的一段,涉及的技术问题,也相对较多。考虑到职业高中学生基础较薄弱,学习速度较慢,在教学时,要尽量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训练的过程,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全身贯注,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中,确保短跑途中跑技术教学取得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瑛.提高田径运动中短跑途中跑的有效途径[J].未来英才,2017(7). [2]郭小玉.途中跑摆臂技术训练的探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12):175-176. [3]石言序.协调放松能力在短跑中的作用不容忽视[J].田径,2017(8):49-5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