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范文

    朱承远

    【摘 要】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我国教育事业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更高的自主意识,在此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反思意识,能够在一定程度内推进学生发展。本文分别从情景创设,交流总结,探索式教学以及引发思考四个方面探究如果更为有效的进行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希望能够进一步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培养;反思意识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078-01

    引言

    新课标提出,学生自主意识是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反思意识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在一定程度内强化初中生探索能力,必须对其加强重视。为了对其具有更为全面的认识,特此展开本次研究。

    一、创设问题情境

    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定的数学问题和解决困惑,这些问题的存在是我们开展反思性学习的重要基础。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合理引入问题情景是反思性教学实施的重要内容,合理创设可以确保学生能够更为迅速的进入反思环境,从而使学生在参与反思教学活动时具有更高的积极性。通常情况下,学生融入问题情景的过程包括多个环节,例如合理应用数学知识点,合理想象解决方法以及有效检验自我学习成果等,通过以上环节都合理进行,能够实现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和自主思考能力的有效提升,确保最大程度强化学生反思意识[1]。与此同时,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确保高度尊重学生认知特点,基于学生知识结构进行情境创建,确保进一步激发学生反思意识。例如在学习“中心对称”相关内容时,学生很容易混淆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教师在开展课程之前,需要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对称情景,引导学生观察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从而进一步明确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利用动画形式进行情境创设,可以使学生对于课堂学习具有更大兴趣,确保课堂氛围的积极性和活跃性,进一步保证课堂效果,更为有效的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二、强化交流总结

    通常情况下,在进行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自我认知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同时不同学生在接受新事物时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为了确保最大程度降低差别性的存在,教师需要合理训练学生反思能力,使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和同学之间的差异性,从而历史分析差异原因,寻求解决办法,实现自身数学素养的有效提升。基于此,在开展数学教学时,需要不斷强化课堂交流,在完成课堂任务之后,教师需要进行相关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在交流总结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禁止对学生自我表述过多干预,同时在倾听时需要引导学生寻求自身学习过程中存在不足之处[2]。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反思教学活动的实施,有效结合学生课堂学习和教学活动,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现实需求。例如在进行“直线,射线,线段”一课学习时,教师首先需要进行分组,然后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三者之间的异同,随后每组排出代表进行阐述,由其他组同学进行评价。该种方法的合理应用,能够促使学生进行反思,使其更为深入的明确自身见解。

    三、应用探究式教学

    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必须确保基于以人为本进行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确保培养机制进一步健全。一般而言,紧紧依靠反复练习和教师正面示范很难完全纠正学生错误,教师必须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引发学生自我否定,通过进行学习错误的合理应用,引发数学冲突的产生,促使学生在完成数学思维过程之后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从而实现数学探究学习,使用另一种方法在思考原本形成的数学认识,确保更为深入的了解数学知识。该种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不仅能够使学生更为有效的解决数学问题,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内推进反思能力的有效培养。例如在完成“勾股定理”学习之后,部分学生遇到给定一个三角形两条边分别为3cm和4cm,求解第三条边长度时,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普遍会直接将3cm和cm作为直角边,认为第三条边长度为5cm。在发生该种问题时,教师需要向学生强调审题,使学生自己探索题目中的漏洞,从而对其进行更为正确的解答,使其对于该种类型的错误具有更为深刻的认知,从而确保在之后的学习中有效避免该种失误,同时也使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在完成问题解答之后会习惯性进行反思,保障学习效果,避免考试失分[3]。

    四、引发学生思考

    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课堂具体需求,通过合理设置错误例题,引导学生对其展开深入分析,强化学生问题剖析能力,确保学生在进行审题过程中更为认真,引导学生深入发掘隐含条件,通过进行分组,引导学生讨论,分析问题错解原因,然后以此为基础对自己的解题策略进行有效调整和合理改进。在学生完成问题解答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基于典型题目整理解题思路[4]。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立错题集,在发现错题之后,保留原有错误解法,反思错误原因,并在题目旁边阐明反思过程,随后在进行订正。通过上述方法的合理应用,不仅可以进行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进一步强化,实现学生数学知识的巩固。同时,还可以对其原有错误认知进行及时矫正,避免错误认识的进一步深入,通过进行不断反思,可以使学生具有更高的学习能力,进而有效提升数学学习质量。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强化交流总结,应用探究式教学以及引发学生思考能够确保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更为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使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反思,进而有效保证课堂效果,推进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斌.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6(26):34-34.

    [2]罗智多.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J].青年时代,2017(21):234-234.

    [3]池新回.在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J].福建中学数学,2017(8):19-22.

    [4]陈曙光.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J].数学教学通讯,2016(14):49-5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19:0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