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
范文

    彭安

    【摘 要】随着我们国家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高,因此人民群众对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通过分组的模式进行学习,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分组学习的模式是十分可取的,但是由于在实际应用中,具体的操作过程产生了一定的误区,导致教学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本文我们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进行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 误区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057-01

    引言

    到目前为止,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成为的重要的授课方式,因为这能够通过小组间的同学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形成一个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中的乐趣,不仅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并且是学生的合作精神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所以该模式在教学中是十分需要的。但是通过实际的观察发现,学生在实际的小组合作当中,同学们并没有将百分百的经历投入到学习当中去,甚至有的学生会出现扎堆聊天的行为,从而导致学习效率无法提高。

    一、小组合作模式产生误区的原因

    (一)没有进行合理分组。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分组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们只认识到了分组合作学习的表面,而没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导致对学生的分组过于随意,大部分老师都是进行同桌或者是前后桌这样区域性的分组,导致学生之间的分组过于随意,并且学生的座位情况是与高矮个直接联系的,并不能形成良好的带动作用,从而使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产生误区,学习质量迟迟得不到提高。

    (二)教学内容没有进行合理的选择。在实际的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应用过程当中,老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合理导致该学习模式产生了误区,对于问题的选择,老师应该选取学生无法独立完成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自然的融入到小组当中,进行问题的讨论,使小组产生最大、最积极的作用,通过小组间不断的讨论,从而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但是很少有老师能够正确的了解到问题选择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对于老师所选择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及问题,不用进行小组讨论就能够得到解决,然后利用讨论的时间进行闲聊等等,这样的小组合作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三)合作过程过于随意。在实际的学习过程当中,老师几乎不会制定详细的合作计划与合作步骤,没有能对小组之间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分工,从而导致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不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并且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提出问题之后就立即让同学们展开小组之间讨论,从而使学生们没有进行独立的思考,无法在小组间进行讨论,而且在讨论过程当中,由于学生性格不同,有的学生有自己的见解,以自我为中心,不听取别人的意见与看法,而有的同学则不进行思考,直接等着别人的意见与看法,从而导致整个课堂看似都在讨论,然而却并非如此,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课堂质量得不到提高。

    二、解决误区的对策

    (一)合理的分组。老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根据学习成绩的前后,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使数学基础较好的同学能够有效的带动基础稍差的学生进行学习,而且有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有不懂的知识点不好意思向老师开口请教,这时候老师的合理分组就彰显了好处,同学之间没有那么多的顾虑,可以由学生对基础稍差的学生进行讲解,合理的分组有效的带动整个班级的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习惯。无论什么样的合作,都不是个人的表现,需要团队互相协助来完成任务,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也是如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分工合作的习惯,这是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开展的前提,例如在动手能力较强以及调察问卷等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们必须相互协作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在学习统计的时候,很多需要的调察问卷的工作,在这过程中就要进行详细的分工,例如有人调查,有人记录等等,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分工合作的习惯,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充分的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年龄小的特点,只有进行有效的分工才能够有效的保障小学生学习的效率,老师更要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有效的保障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时效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小组合作的过程当中,需要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参与到其中,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参与到其中就需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小组中形成讨论,互相交流,并且能够不断的完善每一位学生的观点,使小组最后才能形成完善统一的观点,使小组充分的形成一个讨论的氛围,所以这就需要老师在进行分组讨论之前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帮助学生养成习惯。

    (四)合理的选择学习内容。老师要通过教学不断的积累经验,充分的掌握数学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在备课的过程当中合理的对学习内容进行选择,并且所选择的学习内容一定要符合学生的思考水平,使学生能够有效的融入到学习的讨论当中,从而使学生能够对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与理解。

    (五)引导学生自学。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如果有的知识能够通过学生自己的,老师一定要主张学生去自己探索,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通过学生的发现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最后,经过讨论存在歧义的地方,再由老师统一讲解,并且讲解也由原来的老师面對几十个学生转变为了老师面对几个小组,之前的交流方式是很多的学生都无法融入到课堂当中,而现在师生之间的这种交流方式,通过分组,哪怕小组间只有一个代表与老师进行交流,小组的其他成员也能感觉参与到其中,从而有效的解决存在的误区。

    三、结语

    结合本文来看,由于该教学模式仍处于萌芽的时期,导致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误区,老师们对其要重视起来,不断的完善该教育模式,早日将应用过程中误区进行解决,有效的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氛围,并且能够有效的促进了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蔡淑玲.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5):94-95.

    [2]郭淑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06):121.

    [3]王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分析与思考[J].现代妇女(下旬),2014(01):140.

    [4]董世云.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合作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07):208-20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4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