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范文

    王志红

    【摘 要】在人工智能这些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创新能力,既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關键词】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培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162-02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世界上最好的围棋手输给了阿尔法狗,IBM发明的人工智能机沃森已经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癌症,而且比医生的准确率还要高4倍,到2030年机器将变得比人类更智能。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产业革命,也必将引起教育的变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

    各国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核心素养。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将“实践创新”作为六大核心素养之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创新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个发展新理念,把“创新发展”排在了首位。

    创新能力对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既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将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

    二、创造力是可以被教出来的

    在历史长河中,人类不懈地寻求创造力源泉。曾经,把创造力当作某种神秘事物,认为某个人具有创造力是因神灵赐予灵感,而成为为数不多幸运儿,否则就只能与大多数人一样成为普通人。经过研究,现在我们认识到创造力是一个认知过程,它受到社会和个人因素影响,即使是普通人也拥有创造潜能,这种潜能可以培养提升。在创造力提升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及优良个性品质是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沃顿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罗姆·斯切利夫特(Rom Schrift) 说,“我认为在创意倾向方面存在个人差别。话虽如此,但创意也像一块肌肉,如果你训练自己,就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成功,使自己变得更有创造力。虽然在创意方面有个人差别,但我认为这种特质是可以发展的,因此也是可以被教出来的。”

    三、如何教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造力的培养要从小开始。

    我们以前有一种比较偏颇的认识,认为创造力的培养是在大学阶段甚至研究生阶段才开始的任务,在中小学阶段主要是对知识的学习。大量的实验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创造力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

    日本对部分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了研究,对获奖的原因,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包括科学家的勤奋品质、科研条件、评价体制、经费供给、自我反思,等等都是重要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科学家小时候喜欢阅读、亲近自然、探索自然,而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扮演了重要的启蒙角色。

    2.培养好奇心。

    托马斯.佛里德曼,美国《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者,曾经提出一个公式:CQ+PQ大于IQ,C代表好奇,P代表激情。他强调开发主导创新的右脑。经过大量科学家的论证,右脑侧重于感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跳跃性强。注重开发孩子的右脑,有利于学生的创新。

    3.教师的创造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首先要具备创造力,要有创新思维,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做一名智慧型老师,爱学生,给学生营造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和学生一同成长进步,倾听学生的心声,给每个学生话语权,给学生激励性评价。

    4.改革课堂教学。

    如果老师的教学采用说教方式,强调记忆和背诵,提问大量封闭性问题,就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如果鼓励学生大胆地探索问题,自由地表达思想,会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创造力,一定要帮助学生去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地探索,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工合作,去寻找答案。让学生理解学校是一个学生提问题的地方,是一个培养学生寻找问题解决方案的地方。

    5.注重思维方法的训练。

    可以有专门的思维方法训练课程,也可以在具体的学科中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特别是发散思维、逆向思维、重组思维等思维方法的训练。像头脑风暴、脑筋急转弯等等。

    6.改革学生的评价方式。

    以成绩论优劣以分数定结果的评价方式,打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抹杀了学生的好奇心,也遏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改革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功能,重视过程性评价。可以通过各种生动形象的小演讲、小展示、小表演、小模拟综合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

    创新能力受着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许多因素影响,还受知识、智力、动机、认知方式、人格特点等个体因素的影响,在当今的大背景下,不同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育手段都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褚宏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如何突围.中小学管理,2016.12.

    [2]何克抗.论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教育研究,2016.04.

    [3]白学军.心理学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

    [4]杨向东.关于核心素养的若干概念和命题的辨析.第15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上的报告.

    [5]周满生.在互联网+全民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网教育频道,2017-12-15.

    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CJYC18202704研究成果。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4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