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历史教学措施研究 |
范文 | 杨华 【摘 要】初中历史教学必须立足于人类精神文明的建设,立足于时代发展的前沿,立足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并且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教学引导。唯有如此,初中历史教学才能为学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引导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053-02 要培养学生的各种意识和能力,说到底还是教师教法的转变,只有采用新活动、新探究、新教学,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也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将丰富的历史内容以及全面的历史事件渗透给学生,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编排的历史课本剧再现当年的辉煌场景,促进学生真实体验的形成,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增强自身的学习体验,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例如,在教学《三国鼎力》一课时,我请班上的学生扮演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对于重要的情节内容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重要情节进行了情景再现,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很好地理清了战争的时间、特点、结果以及影响,生动地重现了当年的历史场景,再现了历史人物的风貌,以不同的视角展现了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接着,我请学生在自己表演的基础上,参考书本上的教材内容将那一时期三个国家建立的时间、都城以及三国期间社会经济的成长期与发展期等重要线索进行详细地总结与归纳,并请大家思考三国鼎立时期对于历史的发展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我们又应如果看待?这种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了他们知识的吸收。 二、借助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地普及,多媒体技术具有丰富的功能,其集语言、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为一体,使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多变。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利用起来,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图像、视频功能,为学生营造出真实有趣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以及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中日甲午战争”内容时,在正式学习之前,教师先向学生普及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的世界格局与历史背景知识,并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甲午风云》电影节选的战争场面让学生观看,激烈的海上战争场面加上声音的渲染,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充分感受到甲午战争的残酷性,对“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有了深刻的认知,对这段历史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三、借助開讲导语,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初中历史教师在正式讲课前,借助一段精彩的课堂导语作为“开场白”,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导语形式多种多样,需要初中历史教师结合课程自身特点,因材施教,以课堂学习内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宋金南北对峙”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岳母刺字”的故事作为课堂开讲导语,吸引学生听课兴趣,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程学习中。宋朝有一位年轻人名为岳飞,从小在其母的教导之下,立下了忠君报国的远大志向。国家危难之际,岳飞主动报名参军,临出发前,岳飞母亲在其背上刻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告诉他好男儿要忠君报国,志在四方,誓死杀敌,保卫自己的家园。岳飞谨记母亲教诲,在战场之上奋勇杀敌,立下了赫赫战功,并成立的赫赫有名的“岳家军”,更是让金国人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最终岳飞成为了宋朝有名了抗金将领。教师通过这一段“岳母刺字”的故事作为课堂的导语,从而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有关岳飞的历史知识学习兴趣由然而生,实现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四、运用小组合作方式,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探究 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有许多学生可以参与讨论学习的机会,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点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进来,通过不同样式的活动内容来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鼓励他们将自己的一些独特见解尽可能地在小组活动中表达出来,通过交流与分享、探索与考证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事先制定好相应的活动方案,并确定好每个小组内部不同学生的职责分工,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每名学生将自己的学习优势与特点发挥出来,使组内的每名成员做到均衡发展,共同进步。例如,在教学《动荡的春秋时期》一课时,我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共同合作寻找春秋时期主要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诸侯争霸对于那一时代的巨大影响,班内的各个小组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有的从本课的重难点内容入手展开了分析,有的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详细地了解了社会制度大变革的知识点,还有的运用了更加理性的思考,通过数据资料分析插入了很多直观的图片表格,运用数据论证的方式来阐述齐恒公称霸的原因,把单一的文字描述变得形象可触,使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学习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五、设计发散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较为活跃,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与探究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其思维创新发散能力的最佳阶段。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响应新课改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一些发散性较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与提升。例如在进行“中国古代史变法”专题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商鞅变法”为起点,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进程,将后来的历史著名变法联系起来,如西汉晁错的削藩策、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清朝的戊戌变法有机地联系起来,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跨度的扩展,增加其知识容量,更有利于学生发散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历史知识架构逐渐得到完善,为后续的高中历史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历史教学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历史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提高教学效率才能有效推进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如果对教师所讲的知识感兴趣,或者认为重要,他的注意力就能集中。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范小平.浅析中学历史教学创新[J].东方教育,2015(4):293-294. [2]祖文彦.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精神[J].读书文摘,2017(10):39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