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多元化培训模式在产科新入科护士专科培训中的应用 |
范文 | 夏伟霞 刘桂香 朱楚玲 【摘 ?要】目的:探讨多元化培训模式在产科新入科护士专科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护士入科时间分为对照组15例和试验组2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多元化培训模式:微信与微课结合、视频反馈教学、情景模拟演练,评价2组专科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和临床护理能力。结果:试验组的专科理论考核成绩(95.62±3.06)分、高于对照组(87.56±4.18)分,两组比较t=9.63,有统计学差异P<0.01 ;试验组技能考核成绩(94.19±2.91)分、高于对照组(88.37±3.71)分,两组比较t=9.73,有统计学差异P<0.01 ;试验组临床护理能力高于对照组。结论:多元化培训模式能有效提高产科新入科护士的专科护理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多元化培训模式;产科;新入科护士 【中图分类号】R473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7-0168-01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对于产科护理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1]明确指出,到“十二五”末,建立护士的专科护理岗位培训制度,提高护理队伍专业化水平。护理的专科发展已成为临床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方向[2]。产科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产科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妇及胎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需要提高产科护理团队整体服务能力,以确保产科护理安全、促进产妇与胎儿健康。我院2018年在南岸分院开设妇产科病房,新组建的护理团队多数由不同专科的护士组成,其中非助产护理专业毕业的人员居多。为此,我们对产科新入科护士采用了多元化培训模式,以提高护理团队的护理服务能力。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我院产科新入科护士37 人,均为女性,按护士入科时间进行分组,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新入科的15人列为对照组,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新入科22人列为试验组。对照组15人,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5.34±2.61)岁;学历:大专13人(86.67%),本科2人(13.33%);参加工作年限:0-3年6人(40.00%)、4-6年8人(53.33),7年以上1人(6.67%)。试验组22人,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6.01±2.70)岁;学历:大专19人(86.36%),本科3人(13.64%);参加工作年限:0-3年9人(40.91%)、4-6年11人(50.00%),7年以上2人(9.10%)。两组的年龄、学历、工作年限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由科室带教组长和护士长负责制定新入科护士培訓计划,其中培训内容包括产科基础知识、产科专科技能、产科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孕产期监护、产褥期母婴护理、产科急救配合、人文关怀和护患交流技巧等。两组均由在产科工作≥5年、具备护师或主管护师职称的老师负责带教,培训时间均为12周。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包括一带一跟班带教、多媒体PTT理论授课、操作示范和PBL教学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以下的多元化培训模式: 1.2.1 微信与微课结合 科室教学小组结合培训计划和教学目标,对照产科护理规范筛选网上与产科护士培训相关的微课,审核后下载保存。每个微课只针对一个知识点、一项操作的要点或注意事项,包括理论类和技术类的内容,例如女性生殖系统基本知识、产前四步触诊、胎心监测、新生儿脐部处理、会阴冲洗、羊水栓塞知多少等,时间控制在5min-10min。建立由带教老师与新入科护士组成的微信群,老师将微课上传到微信群里,每月2-3个。制定微课教学安排表,负责的老师在课前布置学习任务,要求新入科护士对照微课进行学习、练习和复习,老师通过提问及考核评价护士掌握情况。 1.2.2视频反馈教学 新入科护士将微课和操作示范的专科技术操作项目进行模拟练习,由2个新入科护士或老师与新入科护士组成配对,将新入科护士的操作练习拍摄制作成视频,要求每个人上传2个操作视频发到微信群上。科室在每周多媒体理论授课时,组织观看和分析视频,带教老师主持讨论,引导每个人积极发言,对好的方面予以表扬,激励大家规范学习的积极性,对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纠正。 1.2.3情景模拟训练 (1)培训前,由教学小组成员通过共同讨论选出典型的病例、设计相应的临床场景,包括产后大出血、羊水栓塞、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和助产分娩现场等场景,根据案例备好授课资料;(2)在实际教学中,对新入科护士进行教学任务分配,明确每个人的扮演角色,带教老师做好引导;(3)课后带教老师根据每个人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并重点指出错误的护理方式、予以教导,进行现场答疑。 1.3评价指标 (1)理论考核成绩:每月的单周进行产科专科理论考试,满分为100分,完成12周培训合计考6次,取平均成绩。(2)技能考核成绩:每月的双周进行产科专科技能考试,满分为 100 分,完成12周培训合计考6次,取平均成绩。(3)临床护理能力:完成12周培训由科室教学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参照相关文献[3]自行设计本科室新入科护士临床护理能力评价量表,包括病情评估能力、应急处理能力、护患沟通能力3个维度,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 Likert 5 级评分法,从“好”到“差”分别计1-5分,得分越高表明临床护理能力越强;该量表的内容效度为 0.96,信度为0.98。 1.4统计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__)±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显著性水平设在0.05,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2.1试验组产科专科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见表1。 2.2试验组临床护理能力高于对照组,见表2。 3讨论 3.1利用新媒体工具进行培训,简单高效。今年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为了避免发生聚集性病例,微信与微课培训方法深受教育系统、医疗机构以及各大培训机构等热捧与运用。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因其短小精悍、目标明确、易于分享的特点,更适合在移动终端上展现,使得学习者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即时聊天工具,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本等信息,实现群体即时交流,激发学习兴趣,个人可以反复学习。本项研究,充分利用其他机构制作好的微课进行培训,到了资源共享和减少培训成本支出的目的,使培训工作简单、高效。本项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产科专科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情景模拟使新入科护士亲临其境,尽快进入工作状态。通过情景模拟训练,可以促使护士记忆中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培养护士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提高护士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病情评估能力。与传统培训模式相比,情景模拟训练更能有效提高护士的实践能力。本项研究中采用情景模拟训练后,试验组护士的病情评估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护患沟通能力均高于对照组。 3.3视频反馈教学能直观评价操作者的优缺点。视频反馈教学是一种依靠录像设备,进行视频记录,再通过回顾分析、纠错和评估,以培训对象动手操作和语言能力等方面的教学方法。视频反馈教学直观和真实记录了护士的训练过程,通过组织分析、评价,促进新入科护士规范自己的操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J]. 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86 – 288. [2] 杨秀菊. 护士分层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 中国护理管理,2014, 14(8):884 - 886. [3] 孙丽萍,付立,陈丽珊,等.住院总护士专业化培训与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9):678-68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