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
范文 | 刘弘 【摘 要】众所周知,高职院校为社会所需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特别是建筑工程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更是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在高职院校中借助合理手段,切实加强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性,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设定,以及以后续保障管理机制,进行深入探究,挖掘潜在教学价值。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071-01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发展趋势的逐渐壮大,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充分锻炼自身实践操作能力。既是为了让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能够尽快适应社会建设的真实需求,更是令学生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激发创新意识,是其日后全面发展的必要因素。 一、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不足 1.教学方法落后。 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教育改革也在逐渐深入,传统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学生的差异需求,从而导致整体教学效果不佳,学习质量和综合水平得不到充分优化。这种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操能力,都会受到严重阻碍,于建筑企业所需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标准不符。再加上学生课堂学习地位过于被动,难以主动调动参与积极性,配合教师加快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进度,有效挖掘其實操训练潜能,推动知识融合。[1] 2.师资力量薄弱。 结合现阶段的建筑工程专业实际教学情况看来,大部分高职院校中的双师型专业教师,相对较少,进而导致师资力量非常薄弱。不仅严重欠缺现场指导和管理经验,直接影响学生的实践操作质量,以及企业自身的建筑技术水平,还会由于教学理念不够新颖,阻滞学生所掌握的建筑工程知识的时效性,与后期实践技能应用联系不上,无法将学生培养成为企业所需人才。由此看来,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师资力量薄弱,会直接降低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与学生的长远进步提高毫无裨益。 3.实训工作脱节。 要想充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必不可少,也就是说院校要设置科学合理的实训内容。但是根据建筑工程专业教学现状显示,存在明显的实训工作脱节现象,一方面实训场地和设备不足,再加上近些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吸收的生源越来越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得不到全面有效锻炼。[2]另一方面院校没有与当地企业签订合作,进而学生无法有效进行实地参观和实训,与时俱进的建筑工程实践能力,得不到充分落实,影响学生日后的合理岗位分配适应性。 二、优化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对策 1.加强实训基地建立。 利用实训进行辅助教学,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实训基础的建立,让学生可以将自身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应用中,锻炼自身学以致用能力,促进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可以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经济实力,以及实训教学需要,建立合理有效的实训基地,尽可能满足不同建筑工程专业的特色教学需求。既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确保学生日后的全面发展。[3]此外,还可以与当地建筑工程企业签订实训合作,尽可能给予学生良好的实操锻炼平台。促使学生能够尽早感悟建筑企业实际工作中的新型理念和技术,掌握建筑工程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基础上,避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实训工作脱节问题。 2.壮大专业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的优良与否,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所以壮大专业教师队伍,并提高其职业水平和素养,有很强必要性。为了丰富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教师的知识储备,优化学术修养,切实为学生的建筑工程实践能力强化,提供根本上的保障,壮大师资力量刻不容缓。高职院校可以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水平和个人素质,尽可能给予教师更多参加讲座和外出深造的机会,促使其积累更多优秀教学经验,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有效性。[4]除此之外,教师号可以在闲暇时间,深入建筑工程一线施工现场,利用实地考察和学习,逐渐提升自身实践能力,以此检验建筑工程理论知识的准确性,有利于教师后续拓展教学途径,确保学生的综合能力稳定提升。 3.深化改革教学方法。 当代学生受成长环境的影响,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满足学生的差异需求,还会抑制学生课堂主观能动性发挥。为了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深化改革,借助创新理念和先进信息技术,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营造良好的实践课堂氛围。 例如,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借助投影和CAI等创新教学方法,拓宽学生的建筑工程知识视野,同时提升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效率。让学生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借助视频,掌握尽可能多的实践知识和操作技巧,有效加快实践教学进度。还可以将录制好微课视频,发在共享网站上,方便学生的随时交流,完善自身知识结构。[5] 再如,组织学生借助三维动画等媒介,演示建筑梁体结构科技成果,并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学习情况和理解,撰写专业论文。由此锻炼学生的综合建筑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联想能力,在激发学生的建筑工程实践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推动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培养一批优秀的建筑工程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务必利用合理手段优化实践教学效果。完善现阶段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同时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提升整体教学效率和质量,为满足我国建筑工程行业持续发展的最新需求。 参考文献 [1]于萍,鲁春梅.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探讨[J].民营科技,2017(7):248-248. [2]闫俊玲.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J].时代教育,2016(12):113-113. [3]刘洁.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创新研究——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17(6):73-74. [4]吉海军,霍晓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能力探讨[J].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30-33. [5]邱丽辉,汪耀武.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10):108-10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