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体育课教学中赏识教育理念的融入实践分析 |
范文 | 蒲联香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体育课教学要运用赏识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快乐。本文对小学体育课教学中赏识教育理念的融入价值与融入策略进行研究探讨,期望对提高小学体育课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体育;赏识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3-0141-01 一、小学体育课教学中赏识教育理念的融入价值 赏识教育是指教师以尊重、理解、关爱学生为前提,通过发现学生闪光点,及时给予学生肯定、表扬和认可的一种教育方式。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融入赏识教育理念,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实现体育课程目标有着重要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赏识教育实质上是爱的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被重视、被重视和被关爱,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进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容易听从教师的教学安排,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建良好氛围。 2.有利于促使体育特困生转化。 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对于体育特困生而言,他们缺乏体育锻炼的兴趣,易对体育活动产生畏惧心理,不愿意主动参与教师安排的教学活动。而在体育教学中融入赏识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多关注和多鼓励体育特困生的进步,能够帮助体育特困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进而促使体育特困生顺利转化。 3.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 赏识教育是一种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方式,将其融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并且通过鼓励学生不断放大优点,进而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同时,赏识教育还能够帮助学生克服缺点,鼓励学生将“我不行”转变为“我能行”,引导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主动战胜困难,完成学习任务。 4.有利于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小学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但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使得学生对终身体育未能形成正确认识。而在体育教学中融入赏识教育理念,能够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进而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二、小学体育课教学中赏识教育理念的融入策略 1.赏识学生的差异性特点。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他们的兴趣爱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开展小学体育课教學时,应当赏识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多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天赋的机会,由此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体育课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小学生的身高差异最为明显,往往过高或是过矮的学生都容易成为班级中的焦点,他们常常会因为“与众不同”而遭到其他同学的排斥,有时甚至还要承受各种冷嘲热讽,这样可能会给他们弱小的心灵留下创伤。体育教师可将学生的身高差异作为他们的优势,如在篮球运动中,可以让个子比较高的学生接球投篮,让个子矮的学生负责运球和传球,这种看似与众不同的个体差异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会成为学生的优势,而作为教师应当赏识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并将这种差异性转化为学生的优势,从而使他们得到其他学生的认可,更好地融入到集体当中。 2.丰富赏识教育方式。 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应当对赏识教育方式进行不断丰富,除了语言上的支持和鼓励之外,还可以通过嘉奖等形式,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自信心。不同的赏识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不同的影响,为此,体育教师在运用赏识教育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当立足于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多指导、多鼓励,使学生掌握动作要领。例如,在教学“跨越式跳高”时,由于这项体育运动的操作难度相对较大,教师可在指导的过程中,针对体态较胖的学生运用赏识教育,通过语言鼓励,如,非常好,你的动作十分协调,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由此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当学生获得教师的鼓励和认可之后,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和自身的潜能均会被激发,体育成绩自然会随之提高。 3.捕捉赏识教育时机。 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课堂上的行为表现、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观察,选择最适宜的时机开展赏识教育,这样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排球垫球”技能时,教师可在学生练习时进行细致观察,当学生不小心将球击出场外后,另外的学生积极主动地跑到场外去捡球,此时,教师可以赞扬学生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并让其他学生效仿。同时,教师可对学生的细节行为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从而使学生积极学习各种正确的行为方式,树立起帮助他人的意识。此外,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的言行和动作,以便更好地进行赏识教育。如,当成绩优秀的学生主动帮助学困生练习体育动作时,教师应对这种行为给予赞赏;当学生练习时摔倒后,其他学生主动搀扶时,教师应对后者的行为进行嘉奖。通过在最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能够促使他们养成关心和关爱他人的优良品质。 4.赏识教育与批评教育相结合。 教师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对赏识教育进行运用的过程中,应当与批评教育相结合,这样可以使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如,在体育动作练习时,一名学生因为行为错误,撞到另外一名学生,后者表现出不满的情绪,并说出了一些不当的言语。此时,教师应当对言语不当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并让其向撞他的学生道歉,随后教师应进行动作指导,纠正错误行为,避免类似的问题重复发生。适当的批评教育要比一味地表扬和赞赏更能促进学生成长,并使他们懂得需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因此,当学生犯错后,教师应及时指出错误,当学生改正之后,教师要给予表扬。通过赏识与批评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小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完善自我。 结论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课教学要融入赏识教育理念,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体育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准确把握赏识教育时机,丰富赏识教育方式,进而使全体学生都取得学习进步,激发体育锻炼的兴趣,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郭新华.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7(6):95-97. [2]程凯丽.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1):102-103. [3]吴昊.运用赏识教育开展小学体育教学[J].中国农村教育,2018(8):142-14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