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提升策略探究 |
范文 | 郭艳梅 王滢 【摘 要】现阶段,我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从保障型资助体系转变为内涵式资助体系。因此,如何更好地践行资助育人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课题。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物质资助是前提,精神资助则是关键。文章通过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工作目标的分析,探索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实效性的路径,旨在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物质与精神的双贫困,促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高校;资助育人;物质贫困;精神贫困;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013-01 引言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让没有条件接受知识熏陶的孩子重新获得受教育的权利,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更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的。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其自身贫困若得不到及时解决,不仅影响其求学质量及人格发展,甚至影响到他们一生。因此,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者,我们应始终秉承“以培育学生成才为本”的资助育人理念,不断探索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实效性的方法,促进贫困学子健康成长。 一、资助育人内涵解读 1.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困难。 经济解困是高校资助工作的基本任务,也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成才的根本保障。高校资助工作的首要目的就是通过多种途径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帮助,确保他们能集中精力于学业,只有先实现经济解困,才能更好、更全面地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2.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能力提升。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可利用的学习资源相对较少,其综合能力的提升受到严重制约,高校在紧抓经济解困和精神解困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技能培训和能力提升,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真正实现育人成才的目标。育人是党和国家资助政策的题中之义,是高校资助工作的生命和灵魂,充分发挥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新型人才和实现教育公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资助与育人的关系上分析,强调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将资助与育人有效结合起来,也是目前高校资助工作的必然要求。同时,搭建资助育人工作平台是解决目前我国资助体系弊端的有效途径。另外,构建保障有力、和谐有序的资助育人平台,有利于协调统一政府、社会、高校的各类资助,有利于高校资助管理中心加强以人为本、注重服务的教育管理理念,有利于在高校的资助工作中导入“精细化、个性化”的工作机制,也有利于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全面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资助育人平臺建设途径探究 1.加强“诚实守信”教育,塑造诚信人格效应。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育人为本、诚信为先”。高校学生资助部门应始终坚持把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困难进行结合,把扶贫励志与学生的文明行为、道德礼仪等公民道德进行结合,通过开展“新生承诺书”、“助学贷款”和“还款确认”等进行诚信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知悉“一诺千金”的价值所在,帮助学生树立做人诚信的优良品质。 2.深化“感恩回报”教育,助推爱心奉献效应。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意识是为人处世的起点,是社会和谐的催化剂,也是一个人品行修养的集中体现。高校学生资助部门应牢牢把握学生资助过程,加强资助育人设计,广泛开展“感恩回报”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公益活动,宣传动员学生参与以“国家资助助我成长”的主题征文活动,不断发挥资助循环效应,激发学生勤奋学习、自强不息,使学生在思想、学习和工作上均得到锻炼和提高,发挥奖助与育人双重作用。 3.强化“励志自强”教育,发挥示范引领效应。 高校应结合各类奖助学金、自强之星、公益之星、西部服务等平台,深入挖掘受资助学生典型榜样力量,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效应。利用国家奖助学金评定作为改进学风的重要抓手,引导学生热爱学习、遵守纪律,推进优良学风养成;举办学生奖学金颁发仪式,精心设计颁奖环节,加强典礼文化育人作用;利用网络、视频、微信等广泛宣传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典型事迹,培养学生自强自立、奋发进取意识;召开宣讲会、分享会等形式,通过小范围的近距离交流,不断发挥学习标杆的引领示范作用;开展学生“自强之星”评选,引导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意识。 4.搭建资助育人工作的教育平台。 第一,搭建坚实的教育平台,要注重利用课堂教育手段。首先,要丰富课堂教育的内容。高校在资助管理过程中应结合本校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将诚信教育、感恩教育以及励志教育引入课堂,在课堂中穿插时效性和关注度较高的时政要闻,将最新鲜的教育内容传递给学生,使课堂教育符合资助育人工作长远发展的需要。其次,要丰富课堂教育的手段。在进行课堂教育时,要充分利用广播、影视、多媒体以及网络的相关功能,建立相关的资讯平台和讨论平台,使课堂教育形式脱离枯燥无味的现状。如开设“励志讲堂”等以学生之间平等交流为主的课堂形式,打破常规模式丰富教育手段。第二,搭建坚实的教育平台,要注重资助的延续性教育。高校的资助工作具有延续性的特点,如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的助学贷款,需要在毕业以后偿还,为了加强对贷款学生的贷后管理,高校的资助工作还要注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延续性教育。首先,在校期间,学校要注重培养受资助学生的诚信意识。其次,毕业后,学校要联合工作单位、银行加强对受资助学生的贷后管理。同时,还要“通过现金资助、能力提升、岗位推介、技能培训等方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就业的扶助。从而将资助进一步拓展,延伸到社会”。 结语 资助育人和教书育人一样,不仅给了更多人实现梦想的机会,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与实践。作为资助育人工作者,相信常怀一颗善心与进取之心,不断创新贫困大学生物质与精神双脱贫的方法,也能为贫困学子撑起一片天。 参考文献 [1]黄少玲.论“助困”与“育人”相结合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8). [2]赵贵臣,刘和忠.试析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育人功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1). [3]罗朴尚,宋映泉,魏建国.中国现行高校资助政策评估[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01). [4]严建骏,喻源,孙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方法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