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探析初高中化学衔接的教与学
范文

    苏圣鹏

    【摘 要】在高中教学这几年经常遇到许多学生抱怨高中化学不好学。渐渐对化学学习失去信心,在选科时回避化学科,也就出现现在高校化学专业的录取分不高,当然这与就业等社会因素有关。本文将从教学实践中谈初高中化学衔接学习的建议,希望早日适应高中化学学习,也希望学生爱上化学。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初高中衔接;化学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096-01

    一、谈初高中化学差异

    1.首先谈谈初高中化学内容差异。

    初中化学是化学科的启蒙教育,主要介绍生活中最密切的物质如空气,水、氧气、二氧化碳、铁、铜、有机物甲烷、糖、常见酸碱盐等物质间的相互转化。简单介绍原子,分子的结构。因此初中化学更象科普的性质易与接受,重视结论,也许记记背背就可,更有人认为化学必须文读的论调。高中化学是在初中化学基础上的更高阶段的学习,不但是高考考试科目,更是大学许许多专业的科目,更是人面对纷繁世界的科学认识观。高一年必需完成必修1、2两本书,高二年完成3本书的学习,有机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高三年进一步完成以上5本书的综合性学习。思维深广度是初中的几倍大。问题的思考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同样一个知识点,高中化学会从多方面来学习.内容更加抽象,化学基本概念,理论较难理解,许多内容必须在分子与原子的水平来理解。化学用语更加复杂难记,有机化学由最简单、最常见的有机物向更高层次水平的有机化合物学习,物质结构的学习更加深入,从初中初浅的原子结构向原子的轨道,化学键,晶体的结构,分子构型等学习,难度就更大。

    2.其次谈谈课程要求的差异。

    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中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科研方面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只要求学生认识物质的表面现象及结果即可。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要求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内部联系的同时,还要学会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应用。初中化学重结果,高中化学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会用知识和能力去处理真实情境下的实际问题,最终形成个人的科学素养。

    二、谈如何突破学不好高中化学的困境

    1.破旧立新。

    如果把初中化学学习的方法和想法全带入高中,极易陷入困境,主观上轻视高中化学难度,认为背背课本,应付老师的作业,考试抱抱佛脚,万事大吉,那就大错特错;高中新课的学习和初中化学课堂内容是不在同一个级别,课容量大,任务重。课前必须做好预习,对知识有个大略了解,寻找知识的困惑点,带着问题去听课,其次,上课注意老师上课的重点和难点的引导,积极思考,主动回答,参与讨论,做课堂的主人,不做观众,适时在课本或笔记本上做标注,遇有实验演示或分组实验,一定主动参与,边实验边记录,边思考实验的问题,做到实验效果的最大化,加深对化学知识和原理的理解;课后及时回顾课程的重难点,通过作业积极完成并做好校对工作,错题适当用红笔标注,以便复习使用,评价自己学习过程中薄弱点,及时消化问题;当每个专题结束,做好专题小结,使专题知识形成系统化,不易遗忘,理清思路,做到温故知新,能举一返三,形成化学学科思考问题独特思维。破就是破除被动学习,立就是树立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2.重视学科的特质。

    2017新课标明确提出化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上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将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化学思想观念的建构、科学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等多方面的要求融为一体,体现了化学课程在帮助学生形成未来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下面就以上几个方面,将对比初中学习的差异指明高中学习中如何贯彻以上精神。

    高中学习首先遇到的第一道坎就是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物质的量定义侧重从微观粒子的定量计算,大部份的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微观探析还很弱,以水为例,H2O在初中表示每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宏观表示水这种物质,但学生并不知道原子间如何排列,靠什么力结合,分子中原子是否在一条线上等微观结构,因此,高中對水的学习将更加深入学习为什么水中氢和氧原子比2:1,从原子结构和化学键入手学习,以及水能发生微弱的电离,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常温下,水的电离平衡常数,水分子间氢键等微观结构学习,因此,许多涉及物质的量计算与微观特征紧密相联,部份学生习惯初中化学以宏观质量为中心的计算,一下过渡到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适应不了。从根源上还是不适应高中化学学习中应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这一重要指导思想。

    学生在高一化学学习中第二难的是:元素化合物的学习,知识很散,易遗忘,易混淆。高一化学有Cl、S、N、Si、Al、Fe、Cu等元素为中心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为中心的学习,内容多,记忆性多,特别是化学性质涉及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多。在学习上既要注重每个点学习如氯气的化学性质,还得注意以氯元素为中心的相互转化上的学习,这就是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观。特别是化学方程式不能死记硬背,更多的是要把化学方程式放在特定的情境里记忆和理解!如Cl2+H2O=(可逆)HCl+H ClO,通过实验探究氯气和水生成物中有Cl-、H+、HClO分子,加深印象,也可与养金鱼的水需在阳光下曝晒几天来理解HClO分子易分解,平衡的移动,记住反应是可逆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的确比较多,我们还可以借助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理论来指导元素化合物的学习,用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思维方法,使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变得有章可循。

    第三个特质是高中化学的实验。参加过高考的同学,都清楚高考中最难得高分的数化学实验题,也是老师们在教学中遇到最难突破的问题。在我国当前教学中化学实验往往是教学的薄弱环节,主要原因有:条件限制,一般在当前中学教学中化学演示实验可以保障,但分组实验就打了折扣,学生动手机会少,就只能当观众,无机会体验实验过程,由主动变被动接授,实验教学效果不达标;其次,学生学习实验态度不端正,不严肃,抱着玩或观看实验到实验室做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中心的科学,离开实验就没有了化学,化学就失去灵魂,只有把化学知识放在实验中学才能理解知识的来源和用处。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依据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运用化学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勤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这又是化学最重要的一个特质,只有理解和主动去实践这一指导思想,才能学会化学,学好化学。

    以上是本人从两个方面去介绍高中化学的学习的初浅的理解,希望对高中生特别高一新生有点帮助和启迪。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6: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