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创新管理机制提高县域教育科研实效 |
范文 | 周辉亮 【摘 要】县域基础教育科研管理总体来说力量较为薄弱、方式较为单一,课题研究过程持续性监控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学教育科研水平和成效的提高。探索构建县域基础教育科研管理新模式、新机制,有效提升县域教育科研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和县域教育科研管理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创新;管理机制:教育科研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038-01 一、“专业研究与行政助推”双翼齐飞 1.设立专职管理机构。 大多数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尚未设立县级教育科研专职管理机构,课题的管理,有依托教育局中、初教股,有依托教师进修学校中学教研室或小学教研室,甚至有的是由办公室或其他部门管理,这样,没有专职的管理机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科研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和指导服务水平和教育科研实效。因此,在县级层面设立专职的管理机构(可与县教育科学规划办合署办公),履行全县基础教育科学规划编制、课题申报、立项评审、检查指导、结题验收、总结表彰、成果推广等工作职能,可以大大提高教育科研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和指导服务水平,增强科研实效。 2.行政助推教育科研。 立足县域,统筹谋划,借助县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行政力量,把教育科研列入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评定(考核)及职称评聘、教育督导评估、评优表彰的重要指标,促使教师在这样的机制导向下,需要参加教育科研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激励和调动广大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二、“规范管理与指导服务”齐头并进 1.规范管理机制。 (1)课题整体统筹规划制。一是制定管理办法。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制定县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完善管理机制,明确县域教育科研的选题、申报、管理、成果鉴定及经费开支等事项,使课题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二是根据省市教育科学发展规划,结合本地特点编制全县教育科学发展规划及课题指南,加强整体规划和指导管理。三是制定教育科研年度工作计划,并以文件的形式进行任务分解,在年初召开全县教育科研工作会,专题部署,贯彻落实。 (2)课题规范评审评定制。一是课题立项采用“活页论证”异地匿名评审制。课题立项申报时,课题组提交电子版“设计论证”文档(不得出现课题研究人员姓名、单位等信息),教育科学规划办委托异地专家据此“论证活页”进行匿名评审,择优立项,确保评审及立项的公平、公正。二是采用重点课题中期检查答辩制。中期检查时,申报重点课题的课题组必须参加“现场答辩”会,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并接受专家现场提问,县教育科学规划办根据专家意见择优确定重点课题。三是课题结题采用委托评审验收制。课题结题验收,委托异地专家或随机抽调专家库评委评审量化,确定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次。 (3)课题工作学期汇报制。下发《课题研究工作学期报告制度》文件,规定各基层学校应严格监管本校在研课题,认真落实各级各类课题过程性管理,在每学期期末汇总上报。这样,县域课题管理部门能较全面地掌握基层学校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便于跟踪、督促和针对性指导,夯紧基层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工作,压实各课题组课题研究过程。 (4)課题活动信息审核制。要求课题组开展的相关研讨活动,均须撰写信息报道并上传至相关网站、微信交流群或指定平台,作为课题结题验收的必备材料之一,杜绝“泡沫科研”“材料科研”等虚假研究现象,引导课题研究的真实、扎实开展。 (5)课题成果科学评价制。采取“研究过程与研究成果并重”“实践探索与理论提升并重”的多元评价标准,在课题结题验收中,不仅看课题论文发表、结题材料撰写、师生获奖情况,而且注重对课题研究过程的审视,向扎实的研究过程要成效。 2.指导服务机制。 (1)课题“三会”培训机制。一是每批市县课题立项后,召开课题负责人培训会,对课题的开题论证、组织实施、活动开展、反思总结、成果提炼、研究报告撰写等进行具体培训指导。二是中期检查结束后,及时召开反馈会,通报中期检查情况,反馈存在问题,对后期课题研究相关策略进行针对性培训。三是课题结题验收后,召开总结表彰会,交流工作经验,通报存在问题,展示课题成果。 (2)课题活动跟踪指导机制。对于各级获准立项的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要求上报开题论证会召开时间,严格按规定组织开题。除课题组聘请省市专家进行指导外,一般情况下,县教育科研管理处均到场指导。各课题组开展的一些过程性活动,如中期报告会、课题研讨会、成果公报会等,安排专人参加,进行有效的跟踪、指导、服务。 (3)教科室主任培训机制。教科室主任是基层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和指导的最核心力量,其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一所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水平。因此,建立教科室主任定期培训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培养科研骨干力量,提升教科室主任的教育科研管理能力和教育科研指导能力,更好地提升学校教育科研管理水平,进而提高县域教育科研管理水平和研究成效。 (4)科研基地校引领机制。以课题研究为抓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学校作为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引导基地学校的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积极投入教育科研,培育一批规范开展、扎实研究、富有成效的课题和打造一批有优势、有特色、富于创新的研究团队,以点带面,推动教育科研工作深入开展。 (5)科研“开放日”研训机制。适时举办科研“开放日”活动,通过主旨报告、专题讲座、专家点评、成果展示等活动,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和培训,推动教育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总结激励与推广应用”并驾齐驱 1.总结激励机制。 (1)总结反思机制。每批次课题结题验收后,召开“结题总结表彰会”,全面总结反馈本批次课题取得亮点成效,反思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指出今后需加强和改进的方向。 (2)表彰激励机制。一是每年对获评重点课题和结题取得“优秀”等次的课题给予奖励;二是每两年评选一次教育科研成果奖和教学成果奖,设立专项奖励基金予以奖励;三是每三年评选一次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和个人,发挥激励导向作用,调动教师和基层学校积极、主动参与教育科研。 2.推广应用机制。 总之,经过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我们在县域教育科研管理模式和机制上进行了创新尝试,积累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较好地提升了县域教育科研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和县域教育科研管理实效,有效促进了县域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课题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 参考文献 [1]吴绍晋.县域教育科研创新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5)27—28. [2]苏俊墉.做幸福的研究型教师[M].延边教育出版社,201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