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让新课程改革走进信息技术课堂
范文

    曹茂辉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139-02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理应走在教改的前列,教改中的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教师传授知识的角色需要发生很大的变化,需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努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在新课程条件下,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行为应该有如下变化:

    一、由重知识传递向重发展转变

    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重视对“经”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学的重点应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学生不是一个待灌的瓶,也不是一个无血无肉的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既可以学习、掌握知识,又可以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可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发展,避免“填鸭式”教育。

    二、由同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要讓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这是把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化的人。显而易见,一刀切的统一规格教育既不符合学生实际,又有害于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培养有个性、有潜质的学生。

    三、由重教师的“教”的表演向重学生的“学”的指导转变

    一堂课究竟应该怎样上?传统教学过程是:教师演示,学生练习,教师归纳总结。整个一堂课都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学生处理教学内容以外的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也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

    新课程提倡,教师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学习知识,教学评价标准应修改为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主。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学过程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

    四、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放在解释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

    在重过程教学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重视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达到训练。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很多操作性知识都有共同的特点。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知识过程的转变,无形中就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及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

    从信息论上说,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由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主要存在以下四种信息交流方式:

    1.以讲授为主的单项信息交流方式,教师施,学生受。

    2.以教师发问为主的双向交流方式,教师问,学生答。

    3.以讨论法为主的三项交流方法,师生之间互相问答。

    4.以探索——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做试验。

    最优化的教学过程必定是信息量流通的最佳过程。按照这个道理,很显然,后两种教学方法所形成的信息交流方式最好,尤其是第四种多项交流方式最佳。这种方法把学生个体的自我反馈、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与师生间的信息反馈、交流及时普遍地联系起来,形成了多层次、多通道、多方位的立体信息交流网络。

    六、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存在两个心理过程。一个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的过程;另一个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能成其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然而,传统的教学理论只看重认知过程,忽略了情感过程,丢弃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这也是造成当前学生厌学和课堂教学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想的教学统一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学生又要尊重教师的劳动。师生在教学中情感交融、气氛和谐,才能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七、由教学模式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教师教学的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上。教材往往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教学结论,而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具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该是让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

    其次,教学创造性还体现在编制和优化教法上。各种教法各有利弊,如何传道授业,这就需要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法上的编排、设计和加工,克服组织形式的模式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和引导着,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教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在此,教学创造性体现在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上。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风格就是这门艺术的创造性表现。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而且要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突破和创新。

    八、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促进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使得除信息技术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容量加大,传授的知识也由纯理论知识转变成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知识。这种改革对刚迈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很困难的。超量信息从哪里来?抽象的知识如何理解?如何加强学生与外界的联系……学生对一串串问题的解决都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信息技术教师的最终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如果能够将语文、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引入课堂,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得到丰富、提高,那么信息技术学科将不再是学生、家长眼里的“豆芽学科”了,信息技术学科也将作为中学教育中的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3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