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比较分析MRI、CT后处理技术对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范文

    胡忠 向令 袁书超

    

    【摘 ?要】目的:探讨在对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诊断中应用MRI或CT后处理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本院80例疑似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分别接受MRI检查、CT后处理技术检查,对比诊断价值。结果:MRI的诊断准确度为96.25%,灵敏度为96.15%,以及特异度为96.43%,CT后处理技术诊断准确度为91.25%,灵敏度为92.31%,以及特异度为89.29%,MRI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CT后处理技术P<0.05。结论:在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的诊断中应用MRI的诊断价值高于CT后处理技术。

    【关键词】踝关节;匿性骨折;MRI;CT后处理技术;诊断

    【中图分类号】R683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8-0044-01

    踝关节隐匿性骨折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多是在运动或外伤时所造成,应用常规X线诊断容易受到组织重叠等干扰,因此出现漏诊情况。现阶段MRI与CT技术在骨折患者的诊断中具有广泛应用,例如CT三维重建技术的运用可对骨折部位实现清晰立体成像,能够避免传统X射线诊断中组织重叠的影响,有助于提高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1]。MRI具备软组织分辨率高的诊断优势,同时还可运用多个序列对组织器官实现立体及多方位成像,有利于显示患者骨折情况和周边软组织情况。鉴于此,以下将分析应用MRI、CT后处理技术在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本院80例疑似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依据方案分组,男/女:43/37;年龄21~82岁,均值为(46.5±0.3)岁;受伤时间1~5d,均值(3.2±0.1)d。

    1.2方法

    患者分別接受MRI检查、CT检查,(1)MRI检查:应用超导医用 MRI仪对患者踝关节扫描检查,分别进行轴位、矢状位与冠状位扫描成像。参数如下:T1WI(TE40ms,TR600ms)、T2WI(TE100ms,TR4000ms)、STIR(TE9ms,TR2000ms),层距为0.4mm,矩阵为256*256,以及层厚为4mm;(2)CT检查:应用多排螺旋CT仪,参数如下:层厚与层间距为5.0mm,电压为120kV,电流为110mA,螺距为1.375:1。获取的扫描图像上传到工作站,进一步实施图像后处理,主要有横断面、矢状面以及冠状面二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以及表面遮盖法等相关图像后处理技术。

    1.3评价标准

    由本院2名具有高年资的放射科医师实施双盲阅片,并对患者的踝关节隐匿性骨折情况分析。以患者手术病理结果作为判断“金标准”,统计MRI与CT后处理技术对于患者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临床诊断准确性,同时计算诊断效能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涉及数据以SPSS19.0分析,数据标准差以( ±S)描述,组间数据t、χ2检验,P<0.05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MRI骨折征象

    T1WI序列中骨折部位呈现显著的不均匀低信号特征或稍低信号特征;在T2WI序列当中骨折局部呈现出高信号特征或稍高信号特征;在STIR序列中呈现为显著的高信号特征,同时边缘并不清晰,各个序列像均无显著线样低信号特征或者稍高信号特征。

    2.2 CT骨折征象

    通过进行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等三维重建,骨折图像提示关节部位的骨质连续性发生中断或存在骨折线影,患者移位骨折和局部骨折缺损相吻合。

    2.3 MRI、CT后处理技术在踝关节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对比

    手术病理证实80例患者中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52例,MRI的诊断准确度为96.25%,灵敏度为96.15%,以及特异度为96.43%,CT后处理技术诊断准确度为91.25%,灵敏度为92.31%,以及特异度为89.29%,MRI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CT后处理技术P<0.05。

    3讨论

    隐匿性骨折患者的骨折部位相对隐蔽,应用常规X线的诊断难度较高,容易出现漏诊误诊等情况。CT后处理技术的运用具有扫描速度快、无影像重叠以及空间分辨率高等优势可实现薄层扫描,同时可获取任意骨折层面和角度,有利于多方位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观察,因此可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运用后处理技术可显示患者骨折部位、形态移位和类型等相关情况,可为隐匿性骨折患者临床诊断以及手术治疗等提供重要的影像学参考[2-3]。MRI技术的应用对软组织具备良好的分辨率,对于患者的踝关节损伤、肌腱组织损伤以及周围骨髓水肿等情况均具有高度敏感性,有利于提高对于隐匿性骨折的临床诊断检出率,可有效降低漏诊率[4]。

    综上所述,在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的诊断中应用MRI的诊断价值高于CT后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1] 方志华.MRI与CT诊断隐匿性骨折患者临床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7,17(43):12-14.

    [2] 黄瑜玫,陈位,陈本宝.MRI与CT后处理技术对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比较[J].浙江创伤外科,2020,25(1):149-15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6:5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