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变着法儿教数学
范文

    郑瑞云

    

    【摘要】数学的魅力就在于它对人的心智产生挑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做法就是感受到“数学好玩”。教师应立足学生的知识起点,创建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深层次思维,让课堂中的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数学化学习 ?教学语言 ?抽象分析 ?数学学习行为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7-0116-02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这句话说明了教学离开了情感和发在内心的热爱,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理性的严谨的学科,这是它的特点也是弱点,数学课堂一旦走向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消失殆尽,因此,让数学课堂去除“冰冷的外表”成为理性的思考与感性的知识相融合的课堂,成为笔者努力追求的方向。

    一、创新课堂设计

    作为教师,我们要理解数学,牢牢把握数学本质,把静态的结果、形态知识转变为动态的挑战性任务,让儿童经历数学化的学习过程,使数学经由儿童的探索变得富有温度、厚度、宽度和广度,变得丰富而柔软。

    例:教学1元=10角

    师:拿到了红包,小羊们都迫不及待地打开来。他们的红包里是什么样的人民币?(课件出示)懒羊羊的红包里是——1张1元,喜羊羊的是——2张5角,美羊羊的红包里是——10张1角。

    师:看到大家的红包里的钱,美羊羊开心地说:“哇,我的钱这么多啊!”懒羊羊却伤心地大叫起来:“村长,为什么我的钱这么少?”

    师:你想对懒羊羊说什么?

    生:懒羊羊不要伤心。你们的钱一样多。你们的钱都是1元。

    师:刚才有同学认为懒羊羊和美羊羊的钱一样多,这只是你们的猜想,怎样判断他们的钱一样呢?

    生1:动手数一数。

    生2:验证一下。

    生3:算一算。

    师:太好了,咱们以同桌为一小组,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学具,自己来数一数,算一算,好吗?

    汇报:

    生1:美羊羊的红包里有:10张1角的人民币。那么,让我们来数一数,1张一角是1角、2张一角就是2角……10张一角就是10角,10角就是——1元。1元=10角。

    (板书1元=10角) 学生齐读,正反各一遍。

    生2:喜羊羊红包里的钱也是1元。5角+5角=10角,10角就是1元。

    师:不管是10张1角,还是2张5角,都是10角,10角就是1元。看来村长是非常公平的。

    教师创设学生熟悉喜欢的美羊羊、懒羊羊和喜羊羊比多少的情境,制造了懒羊羊吃亏的思维认知,试图打破了学生认为的数量多就是好事的错误的思维定势,借助形象的肢体语言和精彩的对话,引导学生动手数一数、算一算经历1元=10角的比较,丰富了学生对人民币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感知人民币元与角两个相邻单位间的大小关系。

    二、豐富的教学语言

    亚里士多德曾说“幽默有时比智慧的辩论更有说服力。”教师一席幽默的话语、生动的肢体语言往往既可活跃气氛,又可以把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这样的教师常常受到学生的欢喜和追捧的。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努力做一名有着丰富的教学语言的教师。

    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三角形有三组相对应的底和高,有部分的学生常把底和高搭配错误,导致底没有找对相应的高。于是在教学到这一环节时,笔者强调“三角形的底①对应的是高①,底②对应高②,底③对应高③,高垂直于对应的底,通常需要画上垂足符号表示互相垂直的关系,一组对应的底和高犹如一对夫妻,一一对应来不得半点马虎。三角形中有且只有三组对应的底和高,同学们可不能乱点鸳鸯谱,把关系搞错了搞糟糕了哦。”孩子们发出吃吃的笑声,教学至此在孩子们的笑声中顺利地突破难点。

    又如,在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一课时,笔者在导入新课方面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师:粗心的小动物们忘记给自己的身高写单位了,小象的身高是2( ?)——“米”,小猴的身高是80( ?)——“厘米”,小鸡也来凑热闹,小鸡的身高是1 ? ( ?),有的同学说1米,师追问:你同意吗?为什么?有学生站起来比划了一米的长度了,你看见过这么大的小鸡吗?孩子们哈哈笑起来。还有同学回答厘米,师引导学生比划厘米的长度,如指甲盖般大小的小鸡见过吗?欢笑声再次在课堂上响起,接着师追问:你现在还认为小鸡的身高是1米或1厘米吗?在原有的认知背景和新的认知冲突下,在教师丰富的教学语言的引导下,水到渠成地引出新单位——分米,使学生对新单位1分米产生比较清晰深刻的印象。

    三、变换练习的方式

    练习是一堂课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是课堂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课内知识、课本知识的延伸,是课堂教学重难点知识的多元化的拓展,而改变练习的枯燥与单一,让练习题更具有思考性、挑战性、层次性、趣味性,成为目前一线教师乐此不疲研究的问题。

    如,教学《小数乘整数》一课,笔者先复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及整数乘法中由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这样为学生学习“小数乘整数”做好了铺垫,然后自然迁移到小数乘法中由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一切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运用小数乘法关于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的规律,于是笔者设计这样的一组练习题。

    如:132×27=3564

    13.2×27=( ?)

    132×2.7=( ? )

    132×0.27=( ? )

    1.32×27=( ? )

    ( ? )×( ? )= 3.564

    最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说说( ? )×( ? )=3.564这道算式,哪两个数字相乘的结果会等于3.564呢?有几种填法? 这种有层次开放式习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既关注学生解题过程中思考问题的条理性与整体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抽象与推理能力。

    又如:《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教学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

    师:这是一个被破坏的五子棋残局,男生下黑棋,女生下白棋,哪方先写出最后一步棋子的数对哪方获胜?可以看出,女生下在(4,3)或者(9,8)这个位置可获胜,男生下在数对(3,7)的位置上可获胜,因为在第7行已经有4个棋子,只要再补上一个棋子即可,女生队有两个选择,选择的机会相对多些。看似简单的数对知识融入五子棋残局的比赛后,复杂灵动起来了。学生先要仔细观察棋盘,从残缺的棋盘中找出最后一步棋子的位置,然后根据棋盘边角残余的数字推算出横轴和纵轴的数字,并推导出自己所下的位置的数对,最后正确地写出数对者才能获胜。这样的练习设计笔者尽可能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联系实际。侧重培养的逆向思考方式训练了学生的逆推能力,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涨。

    再如,教学《一千克有多重》后,我布置作业:课后请小朋友:1.到商店里去看一看,了解哪些物品重1千克。2.利用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到菜场或超市逛逛,看看买了哪些东西,各重几千克。再帮助妈妈拎一拎,看看你能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固化对一千克的认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教学是一门艺术,对于小学数学教育而言,“儿童”和“数学”可谓是教学的两大坐标,我们创设的数学课堂应是数学与儿童相遇的真实场所,教师用心变着法儿教数学,让学生学有趣的数学,把抽象的数学变得鲜活有趣、充满活力;让学生学与生活联系的数学,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让学生学能听得懂的数学,鼓励学生用原生态的语言诠释自己对数学意义的理解;让学生学动手做的数学,亲自参与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活动经验,提升各项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丁爱平.“认识人民币”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D].小学教学参考, 2007.

    [2]张其香.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促进师生共同發展[D].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花园学校, 2012.

    [3]于玲.翻转课堂中的学生数学学习行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4]吴正琴.激趣——数学课堂中的“不老松”[D].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