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虚实结合单片机综合设计实验教学研究 |
范文 | 焦伟娜 摘要:本文以单片机综合设计的实验课程教学工作为研究对象,对虚拟技术在其中的应用条件进行分析,在简要介绍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从模拟项目、课程层次、虚拟预习、内容考核四个方面,具体说明教学优化方案,供相关研究参考。 关键词:单片机? 实验教学? 虚拟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93 一、单片机实验教学目标 单片机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在提高操作能力的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范围,使其能在了解前沿技术的基础上,合理地完成方案选择,并重点在设计电路、焊接电路、程序源编写的内容中,掌握整体的项目开发流程。尤其在实验课程教学中,需要通过团体的协作与自主的思考,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面对具体项目问题时,能够发挥出专业知识与创新思维的应用价值,高效率、高热情地投入到实验中,完成课程目标。 二、单片机实验教学优化方案 (一)设置模拟项目 单片机实验教学中,可以加入模拟实验项目的内容,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功能单片设备的功能模拟与技术开发,保证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术升级,并有效地平衡社会生活与技术知识之间的内容,将所学课程转化为实际应用方法。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智能风扇、智能窗帘等设备,都是借助单片机的技术优势,实现自身具体功能作用的。在对此类技术应用内容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最大程度上地理解技术应用条件。而在课程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程序系统的模拟操作,介绍技术条件下的服务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这种技术与功能的转化产生一定理解。然后,在课程项目中,针对性的组织某项技术应用条件下的单片机程序开发,为学生提供基础实验设备的同时,通过焊接工具、仿真工具、测试仪器、电子元器件等实验设施,保证实际操作执行的真实性。 (二)规划任务层次 单片机设备的综合实验课程,需要学生执行完整的实验系统操作,在培养自身能力的同时,保证课程知识的学习效果。而为了适应不同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适应性,需要针对不同的学习状态,设置阶段性的课程结构,并在逐级展开的教学或动中,保证课程的整体规划效果与指导性状态。 例如,在实验课程中,可以将具体的教學计划分为三个层次,并分别定义为基础、拓展、创新这三个主题内容。然后,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独立的完成基础性的实验内容,确保基础知识系统掌握状态之后,根据自身的技术能力,自由组成2-3人的学习小组,策划功能拓展实验的内容并完成操作。最后,如果学生对这一实验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则可在教师的指导与协助下,展开实验创新,完成多类型功能搭载与设置,实现实验设计的升级调整,并完成对于自身技术应用能力的锻炼[1]。 (三)组织虚拟预习 单片机设备的综合实验课程中,应用虚拟技术,可以在课程教学之前,由学生独立地完成对于课程操作内容的预习,并在掌握一定原理、学习一定操作的过程中,对整体课程产生基础性的认识。 设置虚拟预习课程的过程中,可以在内容上添加与实验课程相对应的问答题目,并在学生执行实验预习的同时,补全问答内容,通过问题的形式对整体设计思路与技术方法进行思考。而在完成实验处理的模拟预习操作之后,系统还会自动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在答题速率、准确度等内容中,对学生的预习状态产生初步的了解。由此,为教师的课程设计提供基础性的材料与信息,并对教学的重点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此保证整体教学工作的完整性。而此项虚拟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将学生的虚拟操作方案设置成具体的AR视频材料,为其他同学的实践学习提供参照与借鉴。 (四)细化考核内容 考核是确认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巩固学生知识掌握条件的必要途径。在单片机实验课程中,需要对整体实验内容的课程考核进行调整,不仅要保留基础课程知识学习中的基础性课程知识考核,也要在分析、操作等综合素质能力上,给予学生客观的评价。具体到实验课程中,应将这种整体性的考核划分为预习、功能掌握、焊接处理、实验报告、问题分析等具体内容。由此,确定单个实验操作中的学生成绩。同时,在这一评价报告中,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具体技术操作作出点评,并重点表扬其中的技术创新点,通过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总结:综上,单片机实验课程的优化,需要对整体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在执行虚拟教学方案应用的同时,从多角度入手,保证教学执行的有效性,并形成虚实结合的实验课程,实现对于学生操作能力与综合素养的锻炼,完成课程升级建设。 参考文献: [1]秦晓梅,巢明,王开宇,等.模块化多MCU单片机虚实结合自制实验平台的探索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8(1):26-3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