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如何引导学生走进古诗文
范文

    王才让草

    【摘要】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在历史长河中,产生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其中,唐宋时期的古诗词尤为引人入胜。文学名著对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传承起着不可低估的纽带作用,尤其对于当代的中小学生,广泛阅读中国的古诗文既可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和知识储备,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精华和文化底蕴,又可以增进学生对中国历史的了解,从而增长智慧、提升素养、陶冶性情。

    【关键词】方法策略? 古诗文? 作品意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4-0056-01

    古诗文的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情感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古诗文的教学不单单是让学生理解文本,掌握文章大意,更应该注重方法策略的引导,让学生能够真正走进作品,感受意境的魅力。针对具体该如何指导学生走进古诗文、学习古诗文、感悟古诗文这一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参考:

    一、了解时代背景,走进作者,走进意境

    学习一篇新的古诗文时,要让学生先对课文内容熟悉了解,课前可以查资料预习,课时反复多读几遍古诗文,总结体会文章的内容含义。只有对文章内容熟悉了,才能去学习理解这篇文章的深处含义。为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需要做好课前拓展,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及相关作品,只有清楚地了解了作者的生活时代,才能对古诗文进行“还原”,才能从当时的历史文化氛围中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才能理解古诗文的真实含义。在《醉翁亭记》一文的教学中,先通过对作者欧阳修这个伟人的简介开始酝酿熏陶,包括他的人生经历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作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在北宋仁宗时期,正任参知政事的范仲淹等人因推行政事改革,因改革失败和反对派的诋毁,范仲淹被降职外调。身为谏官的欧阳修因上书求情,也被贬到滁州做知州。政治上的打击令他内心十分苦闷,但在太守任上,仍能实行一些宽松政策,积极发展生产,使当地人民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滁州的佳山丽水也让他得以优游其间,排解心中的抑郁。他还结识了琅琊寺主持智仙和尚,两人很快成为知音。智仙特意为他在山麓建造一座小亭,供他游乐饮酒,甚至作为临时的办公场所。欧阳修亲自为小亭作记,这就是著名的《醉翁亭记》的由来。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描绘了滁州幽深秀美的自然景观、平和宁静的百姓生活,并通过对山林游赏宴饮情境的描绘,表达了欧阳修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胸怀。《醉翁亭记》这一文章,贯穿全文的是一个简单的“乐”字,主要通过两部分内容的描写:一个是“亭”的重点描写,衬托出水中之乐;另一个是“游”的过程叙述,表达游玩宴席之乐。学生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一目了然掌握了这篇古诗文的意境。

    二、找准关键的字词句,身临其境

    一篇文章我们要找准关键字词句,通过关键字词句来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境。例如,在《醉翁亭记》中,“也”字共计21个,语气不一,作用也不尽相同。二十一 个“也”字,或表陈述,或表肯定,或表感叹,不但有助于划分层次,而且有助于表达作者陶醉于自然山水的怡然自得的神态,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气氛,使文章具有了一种一唱三叹的独特韵味,给人一种循环往复、清新别致之感,独具其创造性。学习时找准这些关键词就能表达出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意境。

    1.诗中情景再现,感悟意境

    在教学中讲解古诗文时,学生们也会有相同的亲身体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自己的情感,由此来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例如,在杜甫的古诗词《春望》一文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破败的忧国情怀,同时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如果只从字面去理解诗意,是很难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所以对于这样的情景,我们只需引导学生去回想离家求学时跟家人分离忧心忡忡,怀念家人的情景,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了。

    2.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重现意境

    如今多媒体教学已走进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课堂教学就犹如一副美丽的图画,视听盛宴。如果能在古诗文的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多媒体使静态变为动态,使无声变为有声,通过色彩缤纷的画面和悦耳动听的音乐为学生展现出优美的诗境,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迅速、深刻地感知诗文,还能使他们深深地体会到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情感,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如《桃花源记》它是以客观记叙的方法,文中存在部分虚拟的构想环节,构思出一个唯美又迷人陶醉的世外桃源之景,从中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愤恨和对美好理想社会的向往。由于以前的课堂条件有限,如此优美的画面仅凭借教师的口头讲解和学生们自己在脑海中勾勒和想象,不能清晰地表达出文中所描述的美景。

    3.以畫忆诗文,时间记忆,加深意境的理解

    在学完一篇古诗文时,因为课上时间有限,短短的半个多小时无法快速牢记学习的内容,加上学生课后复习的自觉性不高,枯燥的作业令其厌烦。但是俗话说的好复习一遍就有一遍的新收获,为了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我们可以采用趣味的复习法。例如在学习北宋著名思想家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时,可以要求学生课后根据文章对莲花的描述,画一幅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图。根据文章的描述画一幅周敦颐喜爱的莲花。再如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时,让学生画一幅简单的桃花村的美景,既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意境,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对于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文意境的教学,需要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自我理解导入的学习习惯。在慢慢指导中促进自主学习。一切教学方法的实施都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发展特性进行开展。现阶段,古诗文的教育也是备受重视,很多地方开展了古诗文的节目活动,对于学生来讲,也应积极参加古诗文活动,丰富自己的诗文素养。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要求开展学习,在古诗文的理解学习中收获知识,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之,古诗文的意境各不相同,有的感情奔放炽烈,有的婉曲有致,有的意境深邃,有的慷慨激昂,有的悲凉惆怅,有的情意深蕴,耐人寻味。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壮观场景。在古诗词教学中,学生不但可以感悟出范仲淹在《岳阳楼记》流露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民情感。在这里,我们更能够感受到《爱莲说》中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气节,《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境,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忧国忧民,使我们树立了积极乐观、旷达自适的人生态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9: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