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互联网+学堂”的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使用研究 |
范文 | 李立亚 汤佳 张春燕 摘 要:“互联网+学堂”是一种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学效果。为了支撑“互联网+学堂”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与之匹配的教学资源。因此,本文就如何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如何使用课程教学资源、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使用之间如何形成正反馈作进一步阐述。 关键词:“互联网+学堂”;课程教学资源;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作者简介:李立亚,硕士,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物联网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汤佳,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物联网学院;张春燕,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物联网学院。(江苏 无锡 214028)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2016年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编号:JG2016102)和2017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712681004Y)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1-0125-03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是江苏省高校建设A类品牌专业、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重点建设专业,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涉及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国内外交流合作、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等多个方面。其中,教学资源建设是品牌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品牌专业进行教学实施的内容保证。“互联网+学堂”是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着力点,为了支撑“互联网+学堂”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与之匹配的教学资源。本文根据“互联网+学堂”人才培养模式需求,以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为载体,通过研究本专业各门课程特点,将课程归纳为三类:硬件实操类课程、软件开发类课程、软硬结合类课程,从三个方面对基于“互联网+学堂”的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使用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一是如何建设课程教学资源才能满足“互联网+学堂”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如何使用课程教学资源才能较好地发挥“互联网+学堂”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三是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使用之间如何形成正反馈,相互促进。 一、课程教学资源如何建设 不同的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方式、方法有所不同。以教学视频为例,有的课程教师出镜效果较好,有的类型的课程用电脑录屏较合适,有的课程两者结合效果较好。课程教学资源组织方式也有很多方式,有在线课程模式的、微课模式的、“慕课”模式的、资源库模式的,无论哪种建设模式,本质上大同小异,都是将传统课堂教学搬到互联网上实施,每种模式各有优缺点,本文研究的资源建设具体措施不局限于某种模式,不强制视频长度,不强制教师出镜,只要资源建设有利于教学内容的传达,任何措施形式都可以应用。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涉及电子信息、计算机类的课程,这些课程类型有所不同,每门课程有各自的特点,有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有软件类课程,也有硬件开发类课程;有传统的电工电子课程,也有较新的安卓应用开发等课程。课程内容、类型相对多样,需要区别对待,根据各自特点来建设适合“互联网+学堂”人才培养模式的资源。 1.硬件实操类课程。这类课程除理论知识外,需要使用硬件实物进行实验教学,硬件实物实操类实验无法替代,并且实验量大、内容多。这类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方式需要根据课程特点选择,主要分为教学视频、教学动画、教学仿真、教学项目案例资源等内容。教学视频是主力资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学动画和教学仿真是辅助资源,主要是将教学中的难点内容、不易实施的内容以动画或仿真的形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学习;教学项目案例资源主要让学生下载使用,通过项目案例学习相应技能。 教学视频资源建设是主要的建设资源,在建设教学视频时需要制作相应教学内容资源,如PPT、项目案例、实验设备等,辅助教学的资源按需制作即可。录制教学视频资源时,可根据需要穿插教师出镜。本类课程教学视频资源的建设重点采用两种建设方式进行:第一种方式是采用录屏方式制作教学视频,适合理论知识部分的视频资源建设通常采用电脑桌面录屏讲解方式进行,教师无须出镜,视频资源的画面和内容建设目的是吸引学生学习视频中呈现的教学内容,在视频资源建设时力求将理论知识准确、完整地传授给学生。第二种方式是采用特写方式制作教学视频,适合实操类实验教学的视频资源建设。在焊接电路板、操作实验设备等实操类教学中,需要手把手演示才能达到较好效果,这类内容可以采用特写方式录制教学视频,将实验操作过程通过边讲解、边录制的方式录制成视频。这类教学视频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实验操作过程、技巧有清晰的认识,能根据视频展示的内容复制实验过程。因此,该类视频的制作要求比较高,展示的实验过程要连贯、操作技巧要清晰,以特写方式进行较好。 2.软件开发类课程。软件开发类课程操作性较强,理论知识比例不高,在实际教学中,除理论知识使用PPT等辅助教学外,主要采用边电脑操作演示、边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的屏幕以投影仪投影、屏幕广播等形式提供给学生。因此,软件开发类课程的特点与硬件实操类课程有所不同,理论知识部分内容比例往往不高,而与具体的应用开发环境关联度非常紧密,比如Java程序设计、安卓应用开发等课程,开发工具必不可少,否则就无法实施教学。此外,軟件开发类课程项目案例代码量比较大,代码编写比较灵活,项目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开发技能,无须学生记忆代码。 因此,软件开发类课程教学视频资源建设和项目案例资源建设是重点,这两部分相辅相成,构成了软件开发类课程资源的主体。根据上述分析,两类资源建设的策略和方法如下: 教学视频资源建设策略上以录屏为主要方式。理论讲解、实际操作演示都可以使用录屏软件录制屏幕。录制屏幕的配音最好以边录制、边讲解的方式进行,以达到最好的匹配度。录制屏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暂停录制方式,将耗时量大的操作完成后,再继续录制,压缩不必要的操作过程,比如代码录入等耗时操作,无须全程录制。因为是录屏方式,镜头切换、视频分割剪辑等都容易处理,因此可以快速制作视频资源,这是软件开发类课程的视频资源制作优势。 项目案例资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课堂教学案例,另一类是课下学习案例。两类案例用途有所分工,但可以交叉使用。课题教学案例建设需要考虑案例大小、难易程度,保证大部分学生能在课堂时间完成;课下学习案例则无此考虑,可以在涵盖知识点、技能点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项目案例资源建设要紧跟课程教学内容,能很好地辅助教学过程,方便教师、学生使用。 3.软硬结合类课程。这类课程具备第一类、第二类课程特点,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按需采用前两类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方式、方法即可。 二、课程教学资源如何使用 课程教学资源建成后,对资源的组织利用是一个重要课题,是发挥资源作用的关键,好的组织利用方式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效益,使师生双方都能从中受益。如何在“互联网+学堂”人才培养模式下使用这些资源;如何高效地使用这些教学资源;如何提高资源的易用性,让师生易于接受教学新模式、自主地使用这些资源;如何通过“互联网+”形式使用这些资源,降低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这些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通过对一些互联网教学平台进行体验后,发现不同類型的互联网教学平台侧重点有所不同,有的侧重将传统课堂移植到互联网上供人们免费获取知识,有的通过作业形式考核以提高学习质量,有的对课堂练习进行过程监控。不论哪类平台,虽然平台定位有所差异,但它们的共性都是采用互联网这一技术手段实施泛在教学,扩大受众面,延长教学实施时间,做到教学内容可重复学习利用。因此,抓住互联网教学平台的出发点和本质,就打开了思路,不再局限于一类平台、一类模式,不再局限于资源类型、视频长短等具体平台、模式的要求。 互联网教学平台和学堂的结合,首先需要明确几点:教学场地是课堂、使用者是教师和学生、互联网的角色定位是什么。明确这几个问题后,才会知道在“互联网+学堂”人才培养模式中,互联网是改善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要颠覆传统课堂。因此,该模式下课程教学资源的使用,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将课程资源移植到互联网平台后,至少需要提供如下功能:教师通过互联网平台安排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并在课堂上利用这些资源;学生在课堂上能方便使用这些资源;学生能通过平台提交电子类作业,教师能在平台上记录批改作业结果。 课程资源使用目标明确后,就要考虑教学资源高效使用的问题。课程资源的利用方式源自教学理念,最终物化到教学平台,由教学平台来实现教学理念。因此,教学平台设计是重点,由于不同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不同,导致课程资源利用方式的不同,进而也对教学资源提出了基于平台的要求。无论何种教学平台,对一门课程的教学资源组织应当系统化、体系化,能体现一门课程的知识体系概貌。一堂课的教学资源组织应当做到知识化、技能化、关联化,能展现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通过关联知识查漏补缺,补充自身欠缺的相关知识。 三、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使用之间如何形成正反馈 实践“互联网+学堂”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先建设教学资源,再进行教学实践。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有一个周期;同样,基于“互联网+学堂”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实施也有一个过程。两者都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优化完善的。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和“互联网+学堂”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不是孤立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可以互相验证、互相反馈、互相完善。 现实中的教学平台往往是由某一机构主导建设的,建设方的教学经验良莠不齐,平台设计与教学实际或多或少有一定距离。此外,教学平台设计基于的教学理念往往基于某一专业,对该专业适用,对其他专业类并不一定适用。更为局限的是,往往是先建设平台再让教师建设资源,不论平台要求是否合理,教师都要去适应平台的需求建设课程资源,导致资源质量大打折扣。最理想的正反馈模式是让教师参与教学平台的设计,在教学资源建设中完善教学平台,在教学平台上实践教学资源,相互反馈、相互验证,循环迭代,使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建设达到理想状态。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如何建设教学资源库[J].职教论坛,2014,(30):1. [2] 李小娃,等.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从资源的优质共享到高职院校的优质均衡——基于“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已立项建设资源库”的实证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7,(19):30-34. [3] 易佳睿,等.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5,(30):76-79. [4] 唐伦.高职院校资源库的建设现状与思考[J].价值工程,2017,(35):235-237. [5] 陶金颖.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浅探[J].科技展望,2017,(30):171-173. [6] 王馨晨,等.基于微信的翻转课堂教学平台设计与创新策略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176,184. [7] 吉桂琴,等.基于微课的在线教学平台设计[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7,(6):48-51,59. [8] 王毅.高职院校MOOC教学平台建设策略[J].当代职业教育,2017,(6):81-86. 责任编辑 秦俊嫄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