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虚拟仿真教学结合结构化临床考核在“基础护理学”中的应用 |
范文 | 摘 要:为探讨及虚拟仿真教学结合“OSCE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在“基础护理学”的应用效果,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试验组49名学生结合结构化临床考核及虚拟仿真进行教学,对照组49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课程结束后对两组的操作技能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实训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p<0.01),发现结合结构化临床考核及虚拟仿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促进护理学生临床应变综合操作能力,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OSCE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虚拟仿真;信息化教学;基础护理学 作者简介:叶娟,武汉民政职业学院康复医疗学院助教、主管护师。(湖北 武汉 43007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26-0109-03 随着医疗事业的迅猛发展,卫生行业内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熟练的技能操作能力,还要有极强的应变处理能力,遇到临床紧急情况能冷静地分析情况,做出最优的临床护理决策。而临床应变能力的培养正是学校护理教育中较为薄弱的。作为护理专业高职院校,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一直是教学目标,如何在教学中着重培养护理学生的临床应变和处理能力,正是教学方式改革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本文以“基础护理学”“静脉输液”章节为例,探索 “OSCE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与虚拟仿真教学相结合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对护理学生临床应变综合操作能力的提高。 一、虚拟仿真教学结合结构化临床考核应用研究 本文选取武汉民政职业学院2016级高职护理大二学生98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学生均知情具同意参与本研究。护理1601班49人为试验组,护理1602班49人为对照组。试验组学生年龄18~20岁;对照组学生年龄18~20岁。两组护理学生的性别、年龄、入学成绩、在校各科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静脉输液”章节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授课教师为同一人。 1.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学”“静脉输液”小节4学时,选用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周春美版《基础护理学》(第三版)和《基础护理学实训指导》。 2.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护理专业大二学生,基本已掌握了医学基础知识,喜欢形象媒体、小组协作和实践动手,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较差。 3.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是:熟悉静脉输液的目的、常用溶液的种类及作用、常用注射部位;掌握静脉输液前的准备工作;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静脉输液反应的临床表现、预防及护理。②技能目标是:能正确实施周围静脉输液法;能正确计算输液速度与时间;能准确判断与处理输液反应、输液故障。③素质目标是: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对病人关心体贴,确保安全。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要点;教学难点是操作过程中无菌和查对的控制。 教学中采取传统教学法,按照常规讲授、演示、指导的教学方法,由教师先讲解理论知识和操作要点,然后在实训室演示操作步骤,将学生分成10组,每组5~6人,进行分组操作练习,教师分别指导。课后要求学生完成实训报告,同时在课下时间开放实训室,学生进行自主练习。 二、具体教学方式 采用“OSCE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与虚拟仿真教学相结合的信息化教学。 1.教学组织。采取医院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行政管理制,成立护理小组。每班票选出1名护理部主任、2名科护士长,10名护士长,每个护理小组6名学生。其中,护理部主任负责课程的整体管理;科护士长在护理部主任的管理下,分管用物整理、清洁打扫;护士长负责每个小组的具体操作过程。医院行政分级管理法的优点在于明确各级管理者的职能,充分调动管理者的积极能动性,将具体的临床工作整合管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参照医院质量标准操作规范,能提高学生的岗位及质量意识,增强学生对护士这个职业的认识。采取任务驱动,模拟病房流程,能增加学生的情境感。采取小组协作的教学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所长。 2.教学手段。通过蓝墨云班课在线发布任务,要求学生在线协作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通过3D护理学虚拟实验系统,实现零距离真实操作。分组操作练习,训练学生掌握静脉输液操作流程。采取OSCE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模式,通过情景再现,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及人文关怀理念。 3.教学过程。课前要进行实地调查。通过蓝墨云班课下达调查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地走访社区医院门诊输液室,观察临床静脉输液整体流程,采集输液病人对静脉输液过程的认识程度、具体感受及主要需求,通过小组讨论整理成文字在云班课中提交。查阅相关资料,绘制静脉输液操作的流程图。学习云班课中的静脉输液微课,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操作流程。针对实地调查中发现的病人对静脉输液的需求点,思考该操作的核心难点。在云班课完成课前测试,上传静脉输液流程图和该操作的核心难点。教师通过课前测试反馈的情况,总结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存在的操作要点不明的问题,需要加强学生对操作流程及无菌、核对观念的感性认识,从而准备教学的重难点。课中具体分为5个步骤:①操作流程图析任务。教师利用课前上传的流程图进行讲解,明确本节课的任务,随后虚拟病房仿流程。②虚拟病房仿流程。通过3D护理学虚拟实验系统,模拟静脉输液操作整体过程,学生进入网络教室,在虚拟病房中细化操作流程,通过仿真操作实时反馈对流程的掌握情况。③实际操作练技术。以小组为单位,在护理实训室进行静脉输液的实操练习,教师对操作中的无菌、核对等关键点进行重点讲解,每组护士长重点把控组员在无菌、核对上的问题,一旦出现错误立即纠正,形成操作中的条件反射。每组拍摄操作视频,老师回放操作视频,由各组同学进行评价和总结,对操作中的共性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对于无菌观念、核对原则、排气方法、进针角度和手法等难点着重强调。④OSCE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该操作测试采取OSCE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模拟不同的角色,一人为标准化病人,一人为配药护士,一人为输液护士,增加巡视和沟通的环节,模拟真实病房进行输液、换药、拔针的操作。设置普通病人和急诊抢救病人两个模块,通过案例分析,增加对于补液目的、先输什么等静脉输液理论知识的考核,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和人文关怀理念。通过临床考核,加深学生对临床护理的直观认识,让学生亲身体验操作的整体过程,使静脉输液操作不仅仅是一项操作,更是联系护士和病人的纽带。操作考核过程中拍攝操作视频,采取小组互评、教师品评的方式,讨论操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⑤小组协作思未来。考核结束后,各小组通过扮演标准化病人的体验,提出该操作中需要改进的部分,使该操作不仅仅是机械化的流程,而是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操作。课程结束后,整合蓝墨云班课的测试成绩和OSCE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的操作成绩,云班课测试占30%,OSCE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成绩占70%,核算出学生在该项目的最后成绩。 三、教学结果与反思 1.教学结果。将试验组操作技能考核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见表1。 2.教学反思。①三维仿真、生动具体。通过交互式虚拟病房让学生如临实境,如师在侧,通过操作模拟,使他们对操作要点举一反三,在学习了静脉输液操作的微课后,通过自我检测的方式操作模拟试验系统,每一步操作过程环环相扣,解决了教学重点,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②实操练习、可视可评。以小组为单位的实操练习,迎合了高职学生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实际动手练习,直观反映了学生对操作流程的掌握程度,拍摄成视频进行回放,能更直观地反映出操作中的问题,并进行改正。③OSCE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情景重现。通过模拟病房、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操作考核,增加了学生的职业代入感和护士的身份感,通过角色互换,让学生学会从病人的角度思考操作流程的人性化,使静脉输液操作不仅仅是枯燥的流程,而是体现人文关怀的护理过程。 综上所述,现代化科技提供了多样化的技术支持,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也激发了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的热情。通过蓝墨云班课平台的教学方式,结合任务驱动、分组教学等教法和自主探究、虚拟仿真模拟实操的学法,结合结构化临床考核方式,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与主动性大大提高。教师从教学主体转变为教学主导,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让学生更有学习兴趣。尽管信息化教学手段还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但其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结构化临床考核、虚拟仿真教学及蓝墨云班课的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活跃度,提升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延伸了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启发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值得在高职护理其他科目教学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广霞,张佩.虚拟仿真技术在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2):43-45. [2] 王寧.浅谈虚拟仿真技术[J].大观周刊,2011,(38):200. [3] 宋建英.基于云班课平台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创新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2):80-82. [4] 李玉顺.信息技术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发展需求与趋势[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2):3-8. [5] 向琳.高职院校护理教学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几点构想[J].科技创新导报,2012,(11):174. 责任编辑 秦俊嫄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