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论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正确率 |
范文 | 陈凯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105-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是重要内容之一,存在于数学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通過开展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仅要求计算正确、迅速,更突出计算方法是否合理、简便,灵活,注重口算、笔算、估算等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通过开展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研究,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使用各种计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正确率。 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普遍低下,由于计算错误而导致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很多,有的甚至因此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我们从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的方法和策略着手在教学实践中展开研究,将计算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学生计算准确率低的现状,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从细节入手,养成好习惯 1.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无论是作业本还是草稿本,教师都要重视学生的书写习惯养成,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有些学生在做计算题时,急于求成,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从而导致误看误写,比如:我班一名学生的数字书写就存在极不规范的问题,特别是6与0,竖式计算中上一步计算结果明明是0,到了下一步落下来就变成了6,叫过来一分析他马上不好意思的脸红了,告诉我说是自己书写不到位才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还有一次写的数字8,因为8上半部分的圆写的不到位,结果计算中错看成了6,还有把1和7、4和9写得模棱两可,像这样的问题在学生的书写中不能不说是常见现象。在学生使用草稿本时,我们把它命名为“竖式计算本”,并提出写竖式的要求(如数位必须对齐,字迹必须清楚),定期对竖式本进行检查,而且也作出成绩评定,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书写习惯,除了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外,还应要求学生在计算时要做到“一看、二算、三查”。一看:做题前,先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和每个运算符号,进行初步感知。二读:做题时,养成边读题边抄写的习惯。三查:做完时,看看数据、运算符号是否抄错,括号、小数点是否漏抄,计算过程是否正确,计算结果是否写错。 2.养成勤动笔的好习惯。 有的学生计算中懒于笔算,无论数字大小、熟练与否一律口算,不愿动笔;有的演算不用纸,而是随意的写在桌子上、作业本或试卷边缘上。这些不良的书写习惯严重影响了计算的正确率。为此,在进行四则运算中,我强调口算与笔算的综合运用,要求学生口算必须在自己的口算能力范围内进行。为此,进行稍复杂的或四则运算时,我要求计算能力较差的学生把竖式就写在横式或递等式的下面,以便教师了解这些学生哪些计算写竖式,或计算中存在哪些问题,从而可有效地进行指导。一个阶段后,学生就能把握口算、笔算的选择,而且竖式的质量也随之提高。 3.培养学生检查的习惯。 每次做完题,我都要求学生检查一至两遍,我们都知道,再怎么细心的孩子做题时也难免出错。有这样一些学生看似在检查,其实他根本不会检查。因此,《课标》要求我们教师从一年级时就努力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好习惯,教给他们检查的方法。下面是我班学生归纳总结的几条检验的方法: (1)检验脱式、竖式题时,一看:是否把题目抄错,符号、数字错没错,丢没丢,二看:是否一步一个脚印地按步骤去算的,三看:结果是否抄错。往往有学生在草稿纸上写对了,抄到作业本上就抄错了。这些错误原因都应考虑进去。 (2)检验运算顺序、运算法则是否有问题。 (3)估算也是检验的好办法。有的题计算前可先估一下结果会在哪个范围内,再与计算后的结果对比,也可达到检验的目的。如:检查36×47时,可先估算出计算结果的大概范围在2000左右,再算6×7=42,那么积的个位数就应该是2,从而大致判断结果是否正确。 (4)有时候有的学生确实在认真检验,可就是看不出错误,对于这种现象,最好的检验方法就是让他重算一遍。两次结果一对照如果还不一样就要仔细查找原因了。 二、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激发学生兴趣 1.加强口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没有口算的基础,笔算就无从谈起。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表内乘法和除法,应让学生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每堂课坚持进行3至5分钟的口算训练。口算的形式应灵活多样,可采用视算、听算、指名学生算、开火车、小组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并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 2.开展计算方面的竞赛。如:速算、巧算等。如: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后,为了让学生尽快的熟练掌握,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我先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两道稍简单的题目,学生轻松完成,正确率也很高,我问学生们“还想再考验考验自己吗?”,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我立即出示一组难度稍微大点的题目,有了刚刚的成功体验,学生热情高涨,接下来的评比中先评一评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快,再评评哪个小组的正确率最高,既对学生的努力进行了肯定,有增强了学生的团体意识。经过两轮竞赛后,我继续问“刚才的题目都没有难倒大家,有没有信心挑战更难的呢?”学生们又很快完成了下一组更难的题目。通过这样的练习形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又达到了练习的目的。 一段时间后这些策略果真调动了大部分学生学习计算题的积极性,强烈的荣誉感,好胜心,让每个学生变得更加谨慎做题,速度也大大提高了。这样,学生对计算就不会产生畏难情绪了,那些学困生也能发挥计算方面的优势,信心也足了。 三、充分发挥激励性批语的功能 当学生计算出现错误时,老师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在鼓励中进步,在欣赏中成长。例如,当学生作业全对时,评语就写上“真细心呀!”。当学生的书写端正了,可以写“老师很喜欢批阅你的作业!”对于学生由于粗心出错,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切希望,改正缺点。如,“和细心交个朋友吧!”、“你的字写得可真漂亮,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更棒的!”。这样,一方面不打击其自信心,另一方面使其纠正了不良倾向,培养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实践证明,在学生的计算作业中增加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只要计算基础打好了,计算能力自然强了,计算准确率也就提高了。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运算法则之外,更要重视算理的教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只有把这些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才会有更佳的效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