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
范文 | 靳燕 高敬龙 摘要: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本文以高中英语阅读课为载体,试从微观层面探讨阅读课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通过补充背景知识、关注文化习俗、聚焦深度阅读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旨在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融合。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课;文化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2.0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1-0044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背景下表现出来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文化知识的内容要求”中,笔者发现,新课程标准对“文化意识”的重视提到了新高度,更加重视英语学科教學中的人文性。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仍然以讲授语言知识为主,阅读教学极少关注文化知识的拓展;有些教师重视语篇的表层解读,忽视对语篇中文化意识的培养。课堂实践也表明:学生文化知识的匮乏以及文化意识的淡薄导致了他们的跨文化交流障碍;这显然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教师如何借助课堂教学拓宽学生的文化知识面、引导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深度阅读,以实现“文化育人”的目的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一、补充背景知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背景知识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英语阅读目标的要求。背景知识能够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适当降低学生课堂参与的焦虑;同时,补充与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也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快速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为学生进入阅读做好铺垫。 案例(1):Book 3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本单元阅读部分带有四个小标题,分别涉及亡灵节、纪念名人的节日、丰收节以及春天的节日等。其中,纪念名人的节日有中国的端午节、美国的哥伦比亚日、印度的甘地纪念日等。然而,阅读课文中对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介绍只用了一句话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n China honours the famous ancient poet, Qu Yuan.”课堂实践表明,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时间、饮食和活动,部分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介绍。但是,只有少数学生能够用英语介绍它的起源和风俗等,大多数学生并不能用英语介绍这一传统节日。 实现跨文化交际是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外语教学必须有效地补充文化,有计划、有系统地组织文化教学。为此,笔者将班级40名学生进行“异质分组”,共分为5个组,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校本课程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要求学生重点学习The Dragon Boat Festival这一课的阅读材料,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起源、风俗习惯等,并要求学生能用英语简单介绍这一传统节日。在二次授课时,小组补充的有关“端午节”的信息显然要丰富很多。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on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falls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 Qu Yuan, an ambitious politician was driven out of Chu as a result of his failure in politics. Sad and depressed, he ended his life by drowning himself in the river. On hearing the news, the heart-broken people threw the bamboo cans with rice(Zongzi) into the river to prevent his body from being bitten by fish. Since then, people have formed the custom of rowing dragon boats in memory of Qu Yuan on the very day. Meanwhile, Zongzi becomes the traditional appetite during this festival. (From one student) 班级学生的这篇英文介绍既包含了端午节的具体庆祝时间,也有端午节的来历起源;同时这篇英文介绍也充满了画面感,学生通过这篇英文介绍可以了解到有关屈原的历史故事,对“龙舟节”和“粽子”这些传统文化也有了一定的感知。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背景知识的补充和分享,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丰富文化知识,学会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用英语讲好中国传统故事。 二、关注文化习俗,丰富学生阅读体验 胡文仲先生认为:“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种语言。”因此,笔者在教授阅读课的过程中,对现行人教版教材中涉及到传统节日、文化遗产、文化渊源等话题的文章做了梳理,同时整合了其他教材中相关话题的文章。引导学生从不同维度对有关文化习俗的语篇进行深度阅读,鼓励学生在意义语境下充分发掘主题所承载的文化信息。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是中国人对先人表达哀思、扫墓祭祖的日子。然而,人教版NSEFC Book 3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一文中的“亡灵节”主要介绍了日本的盂兰盆节、墨西哥的亡灵节和西方的万圣节等。因此,笔者在课前播放了CCTV-NEWS有关我国“清明节”的专题报道,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各地“清明节”习俗,这和语篇所提到的“亡灵节”既有某些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的风俗和习惯。 案例(2):Book 3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笔者借助一系列问题和表格的设计引导学生比较各国“亡灵节”的异同之处,了解世界多元文化。问题和表格如下: 1. Can you name any traditional festivals in China? What are they? 2.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omb-sweeping Day in our country? 3. What other festivals of the dead are mentioned in this passage? 4. Why are festivals of the dead usually celebrated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5. 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to honour the dead in these different countries? 6. Find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Festivals of the dead and fill in the following form. 问题1和问题2的设计与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相关,这样可以快速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鼓励学生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分享有关我国“清明节”的习俗。问题3、问题4和问题5聚焦“亡灵节”这一主题,鼓励学生在阅读语篇的过程中能捕捉到文章的细节,对语篇信息进行信息解码和自我解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问题6的设计需要学生进一步整合梳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思考,区分和鉴别语篇包含或反映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和社会文化现象等,以便学生形成有条理的、系统化的“信息块”,这将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学会接纳世界优秀文化,丰富自身的阅读体验。 三、聚焦深度阅读,促进学生素养发展 学习英语的过程既是掌握另外一种交流工具的过程,也是学生接触其他文化、形成跨文化意识与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学生思维进一步发展的过程。笔者认为学生对语篇的深度阅读能够加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吸收,并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语篇中的语言往往蕴含有关主题的重要信息,还呈现了大量的名言警句、作者态度等,教师要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关注语篇中的语言表述与深层次理解,鼓励学生从字里行间分析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意图等,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案例 ?(3):Book4 Unit 3 Reading:A MASTER OF NOVERBAL HUMOUR 文章开头,作者引用了法国作家雨果先生的一句名言:“Laughter is the sun that drives winter from the human face, and up to now nobody has been able to dothis better than Charlie Chaplin.”总结了幽默艺术大师Charlie Chaplin的成就。文章中,作者也使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凸显艺术大师的人格魅力,如his astonishing training, his charming character, his entertaining performance, his convincing acting, his outstanding work等。笔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分享,设计的问题如下: 1. Whats your understanding of“this”in the first paragraph? 2. What is a master? What makes a master in one's own field? 3. Why is Charlie Chaplin considered as a master of nonverbal humor? 在层层问题的铺垫下,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从文章提取、整合相关证据,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卓别林作为大师的形象逐渐凸显,而导致他成为大师的因素也越来越清晰,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学生也最终悟出:第一段中的“this”蕴含了作者对卓别林及他艺术成就的高度评价,从而凸显出在战争及困难时期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希望,激励人们战胜困难的艺术大师形象。In this passage,master refers to a man of great achievement in his specific field.学生也在合作分享的过程中能够反观自身在面对苦难时的态度,从而得到激励和鞭策。 四、结语 語言是文化的载体。在当今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理念。高中英语教材的语篇中蕴含了丰富的育人素材,教师要加以有效利用。同时,阅读课教学要从微观层面切入主题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拓宽文化知识面,引导学生比较中外文化差异,接纳多元文化。另外,教师有目的地聚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文化育人”的独特价值,既能逐步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坚定本国的文化自信;也能为学生今后得体处理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唐冬梅.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入文化背景知识的策略思考[J].读与写杂志,2010(2). [3] 潘洞庭.文化意识与外语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7(3). [4] 程晓堂.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评价[J].中国考试,2017(5). [5] 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①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中学 ? ?318000;②浙江省椒江区职业中专 ? 3180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