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做一个不生气的教师
范文 作者简介:
沈丽新,1973年生,小学高级教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中国而教”项目组首批培训师,先后在《中国教师报》《福建教师》《中小学德育》和《教育观察》开设个人专栏。2008年暑假参加苏州市教委组织的境外培训,赴英国学习近一个月,写下10万字的《美丽的转身——28天英伦游学日记》,以校刊专辑形式刊印,受到众多媒体关注。出版个人教学专著《英语可以这样教》及译著《学习原来如此有趣》。曾多次受邀在全国各地给教师们做教育讲座并执教展示课,深受好评。
教师动手打学生的消息一经传播,总会引发社会各界对教师群体的质疑与声讨。身为工作21年的老教师,我对那些体罚学生的教师,愤怒与怜悯并存。在体罚学生的现场,没有赢家,师生双方其实两败俱伤:一边是弱小的、身体与精神受到伤害的未成年人,一边是身心疲惫甚至倍感挫败的教师。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教师“铤而走险”去体罚学生?
一直站立在教育现场,我太知道教师体罚学生的原因了!其一,部分教师容易因学生的违纪行为生气,导致情绪失控;其二,部分教师太想让自己所教的学生、所带的班级“最优秀”,恨铁不成钢。这两大原因的背后都可以追溯到教育体制这一根源。最直接的一点,即教师在系统内的评价机制。很多教师受困于现行的教师评价机制,为了所带班级成为“优秀班级”,为了自己成为“优秀教师”,面对学生时容易着急上火。
体制不是普通一线教师可以改变的,但体罚学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事实上,没有哪一个教师会在哪一天上班前想好“今天要打某个学生”。几乎所有体罚学生的行为,都是在一些特定的情境之中的偶发事件。在体罚学生的现场,无一例外,那些教师面对学生时都很生气。
一、面对学生时,教师为什么生气
教师轻易对学生生气,说到底,就是不把学生当作一个“人”来尊重。
试问一下:我们会不会轻易对熟人或者陌生人生气?一般都不会。哪怕双方有不同意见,哪怕对方有让自己不满意的言行,哪怕自己心里很不痛快,大多数人都会克制与忍耐。真要生气,估计也是腹诽的居多。因为无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他们都是成年人,都是“人”。我们面对“人”(成年人),有最起码的尊重与最基本的修养底线。而儿童,恰恰不是“成年人”,而是“未成年人”。仅一字之差,未成年人在很多时候就没有得到作为“人”的尊重。很多人面对未成年人的时候,缺乏尊重之心。在校外,面对幼小的婴儿或者学龄前儿童时,总会有一些人以“逗孩子玩”为由,毫无底线地戏弄孩子,一点也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很多父母怕影响大人之间的和气,即使面对那些很过分的戏弄也会一笑了之。在校内,不少教师面对同事(成年人)时与面对学生(未成年人)时完全判若两人。面对同事,无论内心怎么想,外表上总是温文尔雅、彬彬有礼;而面对学生的过错、失误,却动辄大声训斥甚至辱骂。由此,教师在情绪失控之时体罚学生,也就成了“在所难免”。
想起《接受我的爱——老师如何跟学生说话》一书中的一段话:
聪明的老师和学生说话,就像他和访客说话一样。如果他的客人史太太忘记带走雨伞,他不会冲出去叫喊:“喂!糊涂蛋,你每次到我家来,总是丢三落四,忘记带走你的东西。我想,你的头要不是长在肩膀上,也许早就被你忘了。我希望,哪天你记得住自己的东西时,我还活着。我可不是你的佣人,老是要在你的背后替你看管东西。”他的话可能改为:“史太太,你的雨伞在这里。”可是,同样这个老师看到学生忘记带课本、午餐或眼镜时,就几乎忍不住要破口大骂。
同样的一个教师,面对访客(成年人)时与面对学生(未成年人)时,心态与表现如此悬殊——“很生气”与“一点也不生气”,原因何在?简而言之,就是没把未成年人当作“人”来尊重。
如果教师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真正把他们当作“人”来礼遇,是否还会轻易生气?是否还会动辄暴怒?是否还敢出手体罚?“未成年人”也是“人”,我们怎么对待成年人,就该怎么对待未成年人,甚至,更该多一份呵护与关爱。
二、面对学生时,教师可以不生气
当学生违反纪律并屡教不改的时候,我们可以不生气。我们完全可以给予违纪学生适当的惩罚。比如,美国国家年度教师雷夫·艾斯奎斯是这样做的:
对不当行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如果有个孩子在做实验时出现不当行为,我会告诉他:“杰森,因为你使用实验器材的方式不恰当,请你站到旁边去。你可以看大家做实验,但不准参加。你明天还有做实验的机会。”如果某个孩子打棒球的时候很没运动精神,我会罚他坐冷板凳。这样的惩罚是合乎逻辑的,当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打球时,我一定会让他重返球场。
惩罚学生的违纪行为倘若合乎逻辑,师生皆可心平气和。这样的话,教师完全可以做到不因为学生违反纪律而生气。
当教师受到学生的语言攻击甚至无礼辱骂的时候,我们可以不生气。如果发生了学生辱骂教师的事情,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无礼行为并不是针对你的,他们的突然爆发,是由他们生活中很多不可控制的因素引发的。西方的优秀教师是这样劝勉大家的:
教师最大的挑战就是在被学生“击中”时避免勃然大怒。千万不要高声叫喊回敬学生,或用刺激性语言跟学生对抗。这只会给学生带来满足感,而给自己带来麻烦。……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他只是一个学生,他的评价和意见算不了什么,他的目的就是要激怒你,而不是跟你交流。……你的目标就是不要让自己卷入这场由学生发起的冲突中。
教师只要不卷入冲突,并在第一时间如实向校方汇报此事,就完全可以由校方来对辱骂教师的学生实施惩罚,而不是由被攻击对象——教师本人——来实施惩罚,那有可能被视为不公平。一旦教师怒气冲天直接去对学生实施惩罚,则事情可能无法收场。
当学生“屡教屡不会”时,我们可以不生气。每个孩子都是带着自己独特的生命密码来到这个世界的,他们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也截然不同。当一些学生“前学后忘”让教师无比担忧班级的平均分、合格率与优秀率的时候,别忘了学生本人的焦虑与沮丧超过教师很多倍。教师不该只看到学生的分数,更应该看到学生为了取得更好分数而做的努力。如果能够看到学生的努力,教师不仅不会生气,还会对这些“屡教屡不会”的孩子心生同情。美国国家年度教师罗杰斯曾说过:
所有的孩子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进度学习。作为教师,我的职责就是为每一个儿童找到掌握必学技能的最好方法和资料,同时帮助他们完成社会性发展与情感发展。用我小学一年级教师的话说就是:“孩子就像玫瑰花蕾,有不同的花期。最后开的花,与最早开放的花一样美丽。”
一个学生教了三遍、五遍还是记不住的时候,或许可以接纳他就是学不会,教师不能奢望所有的学生都能过目不忘。几天之后再给他讲第六、第七遍时,或许他就可以豁然开朗。有些知识点,一年级的时候部分学生可能始终无法掌握,但到了二年级,他就能够理解了。如果一开始就要求他全部掌握,教师很可能因“恨铁不成钢” 而生气。
学生不够整齐划一的时候,我们可以不生气。现在有的学校,动辄要求学生整齐划一。上课的坐姿,书包的摆放位置,课桌上学习用品的摆放,排队行走,做广播操……甚至还有详尽的考评细则。但是不管教师如何维持秩序,每一个场合总会有“冒失鬼”出现,打破这种整齐划一。很多情况下,带班的教师会为此生气,甚至处罚这些“冒失鬼”。考评分数固然重要,但它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常规表现得分,而不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上课只要不影响他人,坐姿放松一些,教师也应该体谅,毕竟他们一天到晚坐在课桌前很辛苦。书包及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摆放原则应该是“自己方便并且不影响他人”,而不应该是为了“看起来整齐”。排队行走的目的是为了安全,防止冲撞、踩踏事故。要接纳有的孩子真的身体协调性很差,他做广播操就是跟不上节奏。只要他认真努力去做,就值得肯定。面对种种“不整齐”,教师要持一种接纳学生的心态,多多提醒、嘱咐学生努力向“规范”的标准靠近。教师有了这样的心态,就不会再因为学生没有整齐划一而生气了。
教师不能对学生体罚,这是不容置疑的。避免对学生体罚,则需要教师具备基本的专业素养。教师要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人”的权利。如此,面对孩子的过错与失误时,就能够做到心平气和。只要不对学生生气,就可以避免体罚。不体罚,避免的不止是学生的身体受伤,更是师生双方精神上的痛苦。学生不会在学校生活中体验到羞辱与疼痛,教师也不会成为两军对垒中那个身心受伤的败军之将。那么,对于师生而言,“幸福的校园生活”就不再只是梦想。
(本栏责编 卢丽君)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5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