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并发股神经轴索损伤1例护理 |
范文 | 冯素美 顾晓琴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股神经轴索损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672-3783(2020)08-0170-02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1],可以明确脑卒中病变部位,动态观察脑血流和侧支循环,并可同期完成介入治疗,是其他检查手段如CT、MRI等无法替代的方法。但是DSA属创伤性操作,且推注大量造影剂,可能出现造影剂过敏,穿刺处皮下血肿、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本文主要讲述行DSA过程中出现股神经轴索损伤的案例及护理。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1岁,于2018年12月初出现头晕,伴恶心无呕吐,头晕与体位变化无关,后因头晕持续,头颅磁共振:左侧椎动脉末端梭形扩大,予2月13日入神经内科,诊断:后循环缺血。入院神清,四肢肌力正常,主诉:头晕。为进一步明确病因,予2月22日行DSA检查。术前常规消毒,术中以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分别插管至主动脉弓、双侧颈内动脈椎动脉开口,行造影显影。术中患者无特殊主诉,术毕拔除导管,同时穿刺处动脉压迫器压迫,搬离操作床时诉右下肢无力,查体右下肢肌力下降为3级,右足背动脉搏动正常,余肢体肌力正常。立查头颅磁共振无异常,无新发脑梗死。制动结束后肌电图检查示:右侧股神经轴索损害,予地塞米松静滴抗炎减轻水肿,维生素B1、甲钴胺营养神经,奥美拉唑护胃治疗。2月26日开始每日康复师行手法肌肉关节训练,并行低频脉冲电疗法配合关节活动。3月10日停用地塞米松,加用强的松口服。3月14日右下肢肌力4级。3月18日右下肢肌力4+级。3月25日停用强的松。4月2日肌电图示右股神经近段轴索损害明显好转,右下肢肌力5-级。予4月25日出院。 2 观察与护理 2.1 神经轴索定义 有髓神经纤维是由轴索、髓鞘和神经膜组成。神经轴索为神经元的轴突和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是神经纤维的一部分,连接神经元,起到神经兴奋的传递作用。 2.2 病情观察与护理 (1)术前评估危险因素[2] 详细询问并记录患者基础病及各种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心肺疾病等。(2)术前准备[1] 饮食宣教:患者清醒,常规不限制饮食。药物调整:长期服用抗凝药,先暂停,通常在术前5天左右停用华法林;降糖药:肾功能正常,术前可不停用二甲双胍,术后停用后2-3天。评估穿刺肢体:测量双侧大腿腿围,予标记,触摸双足背动脉搏动,予标记。留置浅静脉针(一般选择左上肢)。完善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头颅血管造影等检验检查。心理支持:患者稍有紧张,但同意检查,给予疾病讲解和同伴教育,多鼓励支持。床上训练:术前2天指导患者练习床上饮水、进食、翻身、排尿排便等。 2.3 术中配合 (1)定位:首选右侧股动脉。(2)严格消毒穿刺点至会阴部。(3)局部麻醉 利多卡因对皮肤(外口)和股动脉穿刺点(内口)皮下注射局麻。(4)置入导丝和动脉鞘管置鞘,肝素生理盐水冲洗。(5)密切心电监测、记录生命体征变化、严密观察意识情况,如10分钟呼唤病人一次。(6)拔管时,首先对内口进行按压,后对出口处按压,应用动脉血管压迫器,固定牢固。 2.4 术后配合:(1)取平卧位,动脉压迫器压迫6-8h,同侧肢体制动24h。触摸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每15分钟1次,持续2h,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及血肿,患肢皮肤温度,颜色和肢体功能情况。(2)严密观察病情 给予心电监护,生命体征、瞳孔、神志、有无头晕、头痛、呕吐、肌力下降等症状。(3)短期强化饮水[3] 1、 2、3小时内每小时饮水400-500ml,以后正常饮水,24小时总量不少于2000ml,结合静脉输入生理盐水促进造影剂排出。(4)饮食 术后即可进食,但应避免食用甜汤、鸡蛋,以防胀气。(5)防止腹压增高动作 如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等,指导咳嗽时要用双手加压动脉穿刺部位,缓解动脉压力。(6)观察记录疼痛的性质、程度、时间、发作规律、伴随症状,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并记录用药效果,调整舒适的体位。 2.5 并发症观察 (1)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形成 是血管内穿刺插管最常见的合并症,多由于压迫不当、止血后患肢移动及肝素与抗凝药物应用引起。有出血或有血肿出现时应及时进行按压和包扎。(2)高灌注综合征 对于高度狭窄血管,支架置入后,可能会导致灌注区的急性过度灌注,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严重的偏头痛、惊厥及颅内出血,也可出现面部及眼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高血压及局限性神经体征。控制血压是预防此综合征的关键,术后必须把血压控制在120-130∕60-80mmhg ,一旦出现高灌注损伤应及时处理。(3)下肢血栓形成 观察穿刺下肢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有无减弱或消失,脚趾活动情况以及皮肤的温度和色泽,有无疼痛和感觉障碍。预防措施为每1~2h可进行1次被动肢体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当患趾端苍白、小腿疼痛剧烈、皮温下降、感觉迟钝提示有股动脉栓塞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4)脑血管痉挛及脑栓塞 应用预防血管痉挛的药物、抗凝剂、血管扩张剂等综合的措施进行预防及治疗。(5)肺栓塞 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并发症与下肢的制动有关,主要预防措施是下肢要尽早被动活动,制动期结束,鼓励患者小幅度的活动肢体。 2.6 股神经轴索损伤处理 (1)药物 立即给予激素类药物消除水肿,减轻神经受压,口服和静脉应用营养神经药物。针对激素的副作用给予预防性应用抑酸护胃药物。随着肌力逐渐恢复,激素药物应逐渐减量,避免立即停药引起反跳作用。(2)功能锻炼 安排专业康复师,对患肢进行运动疗法,每日两次,每次20min;低频脉冲电治疗,每天一次,每次20min;针灸、红外线理疗每天一次。鼓励患者主动活动锻炼。(3)心理支持 因肢体活动受限,患者在心理上存在焦虑,医护人员应及时关心,及时寻求最有力的措施进行康复干预。 3 小结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为脑血管疾病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前、术中、术后的治疗和护理,医、护、患应共同分析、全面考虑。DSA检查属创伤性操作,有一定的风险。医护人员应在检查前充分评估患者的配合度,术前加强饮食、药物、床上训练的宣教,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帮助消除紧张、恐惧情绪。术中穿刺时,首先对穿刺部位进行评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密切注意患者症状和体征变化,当患者出现肌力下降,立即配合完善磁共振检查并做好穿刺处压迫器的有效固定。肢体制动结束,立即完善肌电图、体表B超检查,进一步排查肌力下降原因。明确诊断后,加强激素药物效果观察和不良反应预防。做好并发症的观察,积极指导患者主动、被动锻炼,同时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的康复干预措施。因为神经轴索损伤恢复较慢,做好疾病指导,细心、耐心、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增加治疗的配合程度,促进肢体功能早日恢复。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 [2] 黄美兰,姚茹,党小宁.全程精细化护理联合水化疗法预防糖尿病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对比剂肾病的疗效[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34):3854-3858. [3] 高瑞雪,李明子.术后不同饮水方法对减轻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造影剂相关性肾损伤的效果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293-29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