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给孩子一个“有安全感”的班级
范文 沈丽新
去学校餐厅的路上,很多孩子喜欢凑到我身边来,跟我说这说那:正在读的书,同学们的各种趣闻,还有家长里短,如“我爸爸素质提高了,现在很少讲脏话了”的评价,甚至“我妈妈怀孕了,只告诉你”的秘密……走在去餐厅的路上,就该享受一段快乐的时光,这样才能保证孩子们愉快地进餐,从而更好地成长。
午餐时候,我对男生沛(化名)说:“沛,今天英语课上你一次也没有举手发言,但是我看到了你整节课上都非常认真地听课。你的眼睛一直看着我,齐读的时候你很认真,别的同学发言的时候你也在轻轻读。”他高兴地说:“是这样的!”我继续说:“上课发言可以让老师听清楚你的发音是否正确。如果发音不准确,老师就会当场纠正。你愿意今后英语课上多举手发言吗?”他笑:“好的,老师。”
预备铃响起的时候,我准时到教室,看见小胖墩亮(化名)正在手忙脚乱拿着拖把拖地。孩子们告诉我:“亮带了饮料,不小心打翻啦!”我微笑:“老师反对大家喝饮料,因为饮料不利于身体健康。亮,我特别建议你只喝白开水,饮料里有太多糖分,会让你更胖的。”亮有些窘迫,孩子们哈哈大笑。我继续:“不过亮做得很棒!他打翻了饮料,我相信他不是故意的。我们不小心做错事情是正常的,做错了事情要尽快纠正。亮已经找来拖把拖地,我觉得他勇于承担责任,能及时解决问题。这些行为都非常棒!”亮有些释然地笑了。
上课没有举手发言不会被指责,打翻了饮料不会被批评……这样“不会”的次数多了,孩子们在班级里,内心就会充满安全感。正是有了安全感,他们才喜欢围着我这个班主任说这说那。
班级是孩子们在校期间最具体的栖身之地,是他们健康成长最重要的地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有责任构建一个让学生“有安全感”的班级,学生即便烦恼、哭泣时,也不会感到恐惧。
一、莫让管理替代教育的职能
如今,很多有关班主任工作的著作广为流传,书中出现最多的词或许就是“班级管理”,甚至“兵法”。这种词的寓意后面,都在预设学生是需要控制甚至对付、征服的对象。在很多班级,班主任会先制定各种操作性极强的班规,然后按照班规进行打分。行为礼仪、课堂纪律、文明就餐……学校怎么考评班级,班主任就怎么考评学生。每周五的打分汇总时间简直像“批斗”现场,一个个淘气鬼轮流被批评、被惩罚。
班级不是“车间”,容纳的不是“产品”,而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产品质量有具体的标准可循,为了出优质产品,的确需要严格管理各道工序。而生命个体的成长是漫长的过程,且彼此不完全同步,不能用简单的、一刀切的评价方式来“管理”。孩子们需要的不是预防犯错、违规的各种限制性的“管理”,而是引导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各种“教育”。
美国明星教师罗恩·克拉克的55条班规全都是具体的行为习惯的指导,而年度教师雷夫·艾斯奎斯的“道德发展六阶段”指向的是学生终其一生努力的方向;在台湾的苏明进老师的“希望教室”里,则注重“教孩子一生最受用的36种能力”……这些都不是基于对班级整体的控制,而是针对学生个体的教育。
在我们班,没有“不准……否则扣分”的管理,只有“应该……才合适”的教育。“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是我们班的行为准则。每个同学都要对自己的学业负责,认真听课并完成作业;自习时间安静地阅读或写作业,注意不打扰他人;行走时候一定要靠右,不要碰到别人的身体,保护自己及他人的安全;就餐时尽量少说话,要把饭菜咽下去以后再说话,而且要轻声;走廊、餐厅、图书馆不是奔跑的场所,要慢慢走,以免自己摔倒或撞到他人……这一切具体的行为细节要求,只是为了保护大家的安全,为了让大家成为一个有修养的、受人欢迎并被尊重的人。
二、莫让学生遭到同伴的欺凌
同伴之间的欺凌是很多孩子的噩梦,其中有来自班干部们理直气壮的“管理”,也有来自顽劣同伴的语言和行为“攻击”。不管孩子因为什么而感到害怕,教师都必须认真对待。
我有意不设立班干部,尽量让“干部”这个词不出现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同学之间可以礼貌地互相指出对方的问题,但是不需要高高在上的“干部”去“管理”他们。有空、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在老师需要的时候申请帮忙,或者申请为大家服务。
我重视并保护每一个孩子的内心感受。“如果有同学让你不舒服、不高兴了,请告诉我,我会帮助你。”——这是我一贯的声明。孩子们经常向我表达他们的各种感受,我都会先表达我的共情:“他的这句话(这个眼神或这个动作等)让你不高兴了,我能够理解你的感受,我会找他谈话的。”然后了解具体的情况,分别谈话、交流。最后,我还会及时回访:“是不是其实只是个误会啊?解开了误会是不是不烦恼了?” “你对他的道歉满意吗?” “他向你道歉了,并保证下次再也不这样了。你心里好受些了吗?”
教师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别放心上” “别在意” “你自己勇敢点”……这些话只会贬低孩子,并让他们把成长中的恐惧深埋在心里。
三、莫让学生害怕犯错的后果
药家鑫驾车撞伤被害人张妙后之所以拔刀杀人,是因为害怕承担“撞伤人”的后果。以往在家里,他每次犯错,都会受到父亲的各种惩罚。面对错误,他只有无尽的恐惧。恐惧到不能理性面对时,终酿成大罪。
英国学生行为管理专家阿兰·斯蒂尔爵士曾经说过:“童年是一个人不断犯错,并从错误中不断学习的时期。”
所以,我会反复教导孩子们:“别害怕犯错误。每一个人都会犯错误。有的人是无意犯错误的。有的人是一开始自己以为是对的,但结果却证明是错的。犯错误不可怕,重要的是做错了事情要承认,要勇于承担责任,然后尽快纠正和弥补。当然,同样的错误不能犯两次。因为,你应该在第一次犯错误时吸取教训。”
长此以往,孩子们会不再恐惧犯错的后果,而是正视错误并积极解决问题:
小胖墩亮知道在打翻饮料后去找拖把拖地,并把拖把洗干净,放在走廊里晒干后再收进教室。他不用因为担心会被老师斥责而乱找借口,例如:“是谁谁撞到了我,我才会把饮料打翻的。”
吴同学不小心用羽毛球拍打到了亮同学的眼睛,他立刻道歉,并护送亮同学到校医处诊治。事后还主动告诉我,说如果亮同学需要去医院看病,他会让爸爸妈妈承担医药费。
明同学在走廊里玩的时候,不小心踢碎了消防栓上的玻璃。他首先扫掉玻璃碎片,然后去找学校总务处说明情况并道歉。同时请总务处老师及时安装新的玻璃,并询问赔偿玻璃需要多少钱,表示第二天会交到总务处。
这些事都是发生在孩子们四年级的时候,并且都是在事后他们主动告诉我,我才知道的。
【结语】
对于孩子而言,违反各种规定、对被同伴欺凌的担忧、突然的家庭变故、自己知道犯错了但不确定会受到大人怎样的惩罚……这些都会让他们胆战心惊。日复一日地生活在恐惧之中,孩子会渐渐失去自信心和安全感。恐惧会破坏孩子成长和发展所需要的安定环境,使他们持续地感到忧虑,从而不能采取适当的态度面对他人和新的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班级气氛。”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如果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就会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成长。班级应该是学生深感安全、自觉快乐的地方,而不是受恐吓、受欺负、被一套模式或制度强迫着去适应的地方。
(责 编 卢丽君)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