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注重阅读训练,增强课堂魅力
范文 杨文霞
如何加强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让小学语文课堂成为孩子们的精神家园和学习乐园,使孩子们从小就爱上语文呢?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课堂教学效果。兴趣是小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兴趣,就会释放出巨大的潜能,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越读越想读。
阅读又是一种凭借思维来理解语言文字材料的心理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来说至关重要。阅读时,只有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才能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意思。
阅读中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写读后感,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自己的读物上做记号、写批语。相信这样日积月累下去,学生的语文知识一定会越来越丰富,语文素养也一定会不断提高。
二、变革教学形式,倡导自主阅读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老师把自己对作品的解读灌输给学生。这种阅读教学方式缺乏创造性,往往会对学生的思维造成束缚。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从而加深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情感体验,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获得启迪。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应该对作品有创造性的理解;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而不是知识的“二传手”或“中介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努力去培养有创意的读者,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学舌者。
三、创设阅读情境,渗透学法指导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的实践探索中领悟到学习方法。
语文教师要解决的不是怎么教而是教什么的问题。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语文教师应学会给课堂“瘦身”。我认为语文课堂离不开学生的表达,那么如何去表达呢?教师应指导学生把理解文本语言和运用语言结合在一起。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应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语言的表达方法,创设一定的情境,给学生表达机会,并对学生的表达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四、重视阅读训练,升华情感体验
语文阅读教学要植根于情感。阅读是一个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复杂的情感活动过程。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没有情感交流和体验,就不是真正的阅读。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情感氛围。良好的氛围、适宜的环境,是使学生乐学、愿学的条件,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激活情感的重要保障。教师可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验情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迅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其次,要引导学生把理解、感悟相融合,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最后,引导学生朗读文本,升华情感体验。诵读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方法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在强调阅读教学要重视情感、人文性的同时,也不能走极端,忽视形式的作用。语文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要进行语言训练。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指导学生正确、巧妙地运用语言文字。
(责 编 晓 月)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57:22